2020年(交通运输)北京交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设计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149158 上传时间:2020-06-25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31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交通运输)北京交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20年(交通运输)北京交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20年(交通运输)北京交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20年(交通运输)北京交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20年(交通运输)北京交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交通运输)北京交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交通运输)北京交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设计(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交通运输)北京交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设计北京交通大学自考本科生毕业论文 中文题目中国的人力资本与地区协调发展学生姓名 郭厅 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毕业学校 北京交通大学 考号 070109400021指导教师 职称 成 绩 2009年12月1日 摘要 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人力资本对于地区协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从一般意义上分析人力资本对地区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然后分析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对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开发和合理配置人力资本,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关键词:人力资本地区协调发展政策建议目 录第1章 人力资本对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 4

2、1.1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 4 1.2人力资本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因而影响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差距的缩小 4 1.3人力资本影响地区竞争优势的构造,因而影响合理的地区分工格局的形成 6 1.4人力资本影响落后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 6 1.5人力资本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7第2章中国东、中、西部人力资本的差异及其对地区协调发展的影响 8 2.1人力资本的差异 8 2.2人力资本差异对地区协调发展的影响 10第3章合理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14 3.1深化认识,制定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14 3.2加大教育投入,尤其

3、是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 15 3.3利用信贷手段,促进人力资本积累 15 3.4正确处理“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关系,有效利用教育资源 16 3.5促进人才向中西部地区流动,创造宽松的劳动力流动的制度环境,合理配置人力资本 17 3.6适度开放教育市场,引进外部资金,增强人力资本积累能力 17 3.7增加农村公共卫生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的公共卫生投入,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 18第4章人力资源资本化的若干问题 19 4.1 人力资源的资本化 19 4.2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实现形式与存在问题 21总结 25致谢 27参考文献 29第1章 人力资本对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1.1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 人力资

4、本(HumanCapital)亦被称为人力资源,表现为知识、技能、体力(健康状况)价值的总和,是通过投资于卫生、教育等方面而形成的。在早期的经济发展理论中,实物资本被视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逐步认识到人力资本之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有些经济学家甚至将之视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人力资本对于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差距的缩小、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合理的区域分工格局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从一般意义上分析人力资本对地区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然后分析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对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最

5、后提出开发和合理配置人力资本,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1.2人力资本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因而影响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差距的缩小人力资本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因而影响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差距的缩小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本和劳动要素投入的增长,且收入水平低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将高于收入水平高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假以时日,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将不复存在。这是因为,上述新古典增长理论的预测是在假设资本收益递减的前提下做出的。劳动者人均拥有资本量较少的国家,其资本回报率相对较高,因而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战后几十年来,人们看到的是不断扩大的国家之间人均

6、收入的差距。19851995年,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年均增长0.4%,而同期发达国家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9%。为了说明各国经济增长率的差异,20世纪5060年代,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经验研究。研究发现,相关国家的国民收入增长率均大于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如,据美国经济学家所罗门法布里坎特(Fabricant,Soloman)估计,18891957年,美国国内私人经济总产出年平均增长3.5%,而其全部投入年均仅增长1.7%,两者相差1.8个百分点;19191957年,前者年均增长3.1%,后者年均仅增长1%,两者相差3.1个百分点。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导致经济增长快于投入增长的原因

7、,一是规模报酬递增的作用,二是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后者是最主要的因素。据舒尔茨估计,19291959年,教育收益占余值增长率(余值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长率国民资源(资本和劳动)增长率)的3/101/2。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根据美、英、西北欧9国19501962年的统计数据估计,教育、医疗卫生、知识的增进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余值增长率的60%以上。1970年,麦迪逊(Maddison)研究了19501965年的22个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在考虑了劳动者素质、劳动者年龄构成的基础上,“有效的”劳动供给(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1)就业增长;(2)劳动者素质的变化;(3)劳动者年龄构成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

8、献率平均为35%。1972年,纳德里(Nadiri)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显著贡献(APThirwall,增长与发展(中文版),P123,P124)。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内生增长理论,系统地分析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认为由生产中的专业化知识积累而形成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溢出”效应;研究发展部门的人力资本开发对经济增长将产生促进作用;正规教育开发积累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将产生“内生效应”。经济快速增长是落后地区缩小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的基础。以上分析表明,经济增长速度不仅取决于实物

9、资本的投入,还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本的投入。落后地区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必须增加对人力资本的投入。1.3人力资本影响地区竞争优势的构造,因而影响合理的地区分工格局的形成根据传统的区际分工理论,区域分工决定于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自然资源与资本)的区际差异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区域比较优势。一个地区,若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则专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若自然资源丰富,则专注于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若资本要素富裕,则专注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在现实世界中,传统的贸易理论解释了很多的区域分工现象。如一些劳动力充沛、劳动成本低的国家,成衣生产和电器装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发达;一些矿产资

10、源比较丰富的国家,金属冶炼及压延产业比较发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贸易理论所不能解释的区际分工现象越来越多。如一些缺少铁矿的国家,钢铁工业却很发达;一些原本缺少资本的国家,造船、汽车等行业却日渐壮大。事实上,在全球竞争的时代,区际分工日益决定于区域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在市场区隔、成本差异、产品差异、技术差异、规模经济、创新能力和产业成长环境等基础上形成的竞争能力。根据迈克尔波特关于区域竞争优势的“钻石体系”理论,一个区域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如下4个条件:(1)生产要素;(2)需求条件;(3)相关产业及支持性产业的表现;(4)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而政府对以上4个方面均可施加影响。

11、在波特的理论中,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等。显然,根据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人力资本是影响区际分工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影响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看:1.人力资本影响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形成、生存和发展。自然资源是形成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前提,但是仅有自然资源,而无相应的技术以及掌握技术的各类人才,资源密集型产业便难以形成,即使在特定的背景下得以形成,也难以在逐步开放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2.人力资本影响产业运行的成本,从而影响产业的竞争力。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作为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及其掌握生产技术的娴熟程度,直接影响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的竞

12、争力。在劳动成本相同的情况下,劳动者素质越高,产业的竞争能力越强,反之亦然。3.人力资本影响区域的创新能力,从而影响新产业的形成。一个地区的产业体系,通常基于既有的生产要素构成和市场需求结构,但又不完全如此。一方面,生产要素构成可以改变,如通过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结构也可以改变,如通过创新,在日益细化的产品市场中,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如果一个地区有着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那么,这个地区便有可能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从而改变整个的区域分工格局。1.4人力资本影响落后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贫困人口多是落后国家或地区的典型特征之一,而教育和健康是影响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因素。有关统计数据表明,一般地说,贫穷国家是教育设施和基础设施不足的国家,也是成人识字率有限的国家。资料显示,在低收入国家,除中国和印度之外,1995年,男性成人文盲率达37%,女性成人文盲率达55%;而在高收入国家,成人文盲率不足5%;在发展中国家,人均教育支出只及发达国家水平的10%。(APThirwall,增长与发展(中文版),P61和P6367)。一般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