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职业规划)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145577 上传时间:2020-06-25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37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职业规划)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20年(职业规划)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020年(职业规划)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020年(职业规划)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020年(职业规划)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职业规划)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职业规划)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规划)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适应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需要,根据省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和省机电集团公司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发展规划。一、规划编制的背景(一)社会经济背景1、当前世界制造业生产基地正加速向中国转移,特别是长三角经济区将成为世界最重要新型制造业基地之一。浙江省也正在实施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战略,2003年8月,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2006年11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

2、见,浙江省又制定了浙江省“十一五”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将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提高到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高度。目前制造业已成为浙江省的支柱产业,制造业产值占全省GDP的46%,制造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占1/3,制造业收入占财政收入的58%,出口额的93%由制造业提供的,加工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是浙江省先进制造业的主体。“十一五”期间,我省将围绕先进制造业建设三大产业带、十个全国制造业中心和二十个重要产业基地;到2010年,基本形成国内领先,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先行地区;作为一所主要为先进制造业服务的高职院校,今后学院发展有着强烈的社会经济支撑及广泛的人

3、才需求。2、国家确立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已明确了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对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浙江省打造先进制造业大省的背景下,制造业高技能人才显得十分紧缺,调研表明浙江省平均每年需新增9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十一五”期间,全省对制造业人才需求总量在100万以上。为此省委、省政府已决定,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全省高技能人才数量以年均15以上的幅度增长,到2010年达到150

4、万人左右。省政府同时提出,到2010年我省要基本建成“教育强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不低于45,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中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占高校招生总数的比例将不少于50%;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的比例也将提高到35%以上,直接为先进制造业服务的专业要达到50%以上。这些都给我院的建设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为以培养先进制造业高技能人才为主体的我院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3、高职教育已从规模发展走向内涵建设。经过十五的发展,我省的高职教育有着长足的进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硬件条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但总体而言,我省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滞后于办学规模的增长,因此省

5、政府提出,要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这是实现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当前,国家正在实施“示范院校建设计划”,在全国遴选100所院校,重点投入,重点建设,省教育厅也提出了全面实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行动计划”,切实将工作重心从规模扩张转移到质量提高上来,我院要紧紧抓住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机遇,全力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深化内涵建设,推动学院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二)学院发展基础“十五”期间,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靠广大

6、教职员工,团结奋斗,锐意进取,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1、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十五期间,学院果断实施“跨江”发展战略,于2001年整体迁入滨江新校区,在学校50多年的办学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学院总占地面积从51.7亩扩大到318余亩;总建筑面积从4万平方米扩建到17.7万平方米,学生规模从1800余人增加到6000余人,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3276万元,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已发展成为浙江省机电类专业门类全、综合实力强、机电技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综合质量在同类高职院中处于领先水平。2、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学院确立了以“服务

7、浙江制造为已任”的办学使命,致力于培养制造业高技能人才,致力于强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紧盯“浙江制造”技术发展,灵活调整与设置专业,招生专业达21个,已形成以机电类专业为主体,经贸管理类、信息技术类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完善了以全日制高职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与鉴定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学历教育与社会服务培训体系。3、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学院坚持“重在培养,积极引进,改善结构,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指导思想,以优化师资结构、建立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十五”期末学院有专任教师270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

8、教师87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70以上,青年教师中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占43.6%。在实训指导教师队伍中,50%具有技师资格证,5人获省级技术能手称号。4、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十五”期间,学院确立了“专业知识扎实、技术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良”的人才培养特色要求,形成了“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双证制”实施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99%以上。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实用新技术与传统技术学习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

9、“四结合”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积极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建设有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本,主编、副主编教材35本,自编学院教材、讲义共97本。教研成果自动控制综合实训系统开发及在高职教学中实践荣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5、强化实践,建设一流基地。“十五”期间学院重点建设了13个实训中心,建有“国家级示范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省机电技术类专业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等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并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建,引进企业设备与技术培训方式,与西门子、欧姆龙、浙大中控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共建了一批高新技术实训中心,

10、使学院实训基地硬、软件建设能跟上企业技术发展,形成了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省内一流的机电技术类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机电技术类实训基地建设处于省内外高职院校领先水平,较好地满足了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6、依托行业、服务行业,产学合作办学成效显著。学院坚持走依托行业、服务行业,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工作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成立了产学研合作与指导委员会,构建了政府、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的产学研合作平台,聘请了100余位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担任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学院还是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单位;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模具分会秘书长单位;

11、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企业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学院先后与浙大中控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100余家企业签订校企共建产学合作基地协议,形成了校企互动、双赢的良好局面。7、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院健全了党政齐抓共管素质教育的工作体制,成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三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等。注重学生养成教育,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学院教育教学全过程,将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自编大学生职业发展训练手册,形成了对学生全程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机制。学院健全完善了人文艺术教育的工作体制,成立人文艺术教育委员会,实施人文艺术课学分制,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技能

12、节、公寓文化节、社团节、辩论赛及“双休日工程”等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学生多次在全国、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8、以研促教,以研促学,教科研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学院已有健全的教育教学研究与科研管理的相关制度,从科研管理机制、政策层面上推动科研与技术服务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成立了具有法人资格的技术服务公司,独立对外开展技术服务。各系根据自身特点成立了相关研究所,加大了对科研工作的的考核力度,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科研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十五期间,全院获省厅级以上项目21项、横向合同项目35项,项目经费额达400余万,公开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其

13、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4篇;申报专利22项,获得授权13项。9、政校企合作,构建社会服务平台。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是学院的一项重要责任,学院加强了与政府、企业的合作,积极对外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工作,目前学院已成为国家技能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浙江省技能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中职师资培训基地和杭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培训基地和高新区(滨江)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院为社会累计培训考评技师、高级技师2000余人,培训中、高级工5000余人。学院已成为政府组织开展机电类技术竞赛的主基地,成功承办全省模具制作工竞赛、全省数控技能大赛、全省维修电工比赛等20余项赛事。10、人才培养硕果累累,政府褒扬、社

14、会肯定。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技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1项,金奖5项,各类奖项共计68项。其中获得全国首届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3项;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国家二等奖;2005年国家东部地区模具制造工比赛获得2项金奖,1人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连续三年在浙江省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中名列第一。新生报到率达95%以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8%以上,毕业生用人单位评价优良率达96.38%,名列全省同类高职院校前列。社会各界对我院的办学特色与水平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院还先后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浙江

15、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高校学生工作创新奖”等荣誉。学院基本完成了“十五”规划所提出的各项目标,为学院“十一五”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院发展中还存在着问题和困难:一是学院高职教育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度与创新还不够,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良好运行机制还需深化;三是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提高和优化;四是学院办学活力还需进一步增强。学院要生存和发展,唯有继续走改革创新发展之路用改革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二、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

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方向,办出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办学道路,以“开放办学谋发展,合作育人求质量,服务社会求贡献”的办学理念指导,完善“三重融合、四方联动”办学模式;坚持秉承“求实、求精、求新”的校训,与时俱进、寻机发展、做精做强,构建和谐校园,以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为目标,抓内涵、促特色、创建“浙江机电”高职品牌,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二)办学定位“服务浙江经济,突出技术教育,创建一流学院”,以机、电类专业为重点,经贸管理、信息技术等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并举,积极开展国际合作职业技术教育;立足浙江省、面向长三角,辐射中西部;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机电技术类人才培养水平达到全国领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