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知识)关于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几点建议_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136813 上传时间:2020-06-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7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知识)关于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几点建议_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财务知识)关于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几点建议_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财务知识)关于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几点建议_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财务知识)关于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几点建议_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财务知识)关于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几点建议_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知识)关于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几点建议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知识)关于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几点建议_(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务知识)关于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几点建议关于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几点建议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进壹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为此,壹些地方政府借鉴外地成功的经验,对原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改革,开始建设新模式的投融资平台,在运作过程中拓展了巨大融资空间。壹、新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运作(壹)新平台建设的出发点。地方政府搭建新型融资平台,其目的就是要抢抓此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发挥国有资本对市场资源配置的引导作

2、用,激活政府资源的资本属性,盘活存量国有资产,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渠道多样化、投资决策科学化、投资管理规范化、运营运作市场化,建立制度完善、运作规范的投融资体系和融资、投资、建设、管理、偿债壹体化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投融资由部门各自负责向政府集中主导转变、由行政决策向市场选择转变、由政府举债向资本运作转变、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由无偿投入向有偿回报转变。(二)新平台的主要职能。壹是统壹化的政府融资平台。新型投融资平台通过整合政府优质资源,利用市场化手段,通过多种渠道为政府募集资金,以落实重大项目的配套资金、补充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实现政府的投资引导意图。二是市场化的国资管理平台。新型投融

3、资平台作为国有X公司及国有资产的管理平台,利用市场化手段对下属X公司以及划入的运营性资产进行整合调整,推动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实现国有资本有序进退,推进优质资产向优势企业集中、向价值链的高端集中、向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延伸,实现国有资产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三是政策性的产业投资平台。新型投融资平台作为政府的产业投资平台,代表政府出资,根据地方产业政策进行产业投资,壹方面能够开拓投资资金来源,顺利实现政策意图;另壹方面采用市场化方式进行运作管理,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率。四是先导性的创业引导平台。新型投融资平台作为政府先导性的创业引导平台,将发挥政府资金的种子资本作用,以国有资本先期投入引导战略投资

4、者参和重大项目建设,更好地利用股权、基金等市场化手段和其他机构进行资金合作,通过资本运营服务、培育和辅导创业企业成长,发展壹批和区域核心产业关联度高、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的新项目、新企业。二、新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效应评估新型投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强化宏观调控能力,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平台,对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投融资所具有的政策性效应和诱导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及经济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和此同时,由于这些平台X公司自成立时就处于壹种软约束机制下,且财务信息不透明,随着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及仍债高峰期的临近,其债务风险堪忧。(壹)政府性融资面临着现实的法律风险。

5、目前新平台项目贷款的担保模式主要有俩种:壹是政府承诺、财政兜底的财政承诺模式,“打捆贷款”最具代表性。从法律规定上分析,“打捆贷款”的财政承诺方式实质就是壹种特殊的“保证担保”,而我国担保法规定,“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但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很显然,“打捆贷款”不属于国家机关能够成为保证人的范围,其以财政承诺的方式仍款有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之嫌,银行很难拿着协议上法院打官司。二是权利抵押担保模式,“土地转让收益权质押”是其中的主要方式。平台X公司拟质押的土地转让收益权,虽然能够认为是壹种债权,具有财产性和可转让性,但且不具有确定性,也就是说该质押标的

6、没有特定化,仅是壹种未来的可能的债权,而且这种未来的可能的债权的形成也将是分批次的,不符合担保法关于担保标的确定性的规定。壹旦质押标的缺失,平台X公司不能按期仍款,银行贷款将出现担保“真空”,而且仍不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来保障贷款的收回。(二)原有平台X公司的遗留债务可能成为“悬案”。由于新融资平台不仅是在通过对原有平台进行重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时仍把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存量国有资产清理打捆,且入平台X公司作为重新向银行融资的抵押担保物,这种资产组合上的重新洗牌,使得曾经以这些平台X公司和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借款人、且以其所属资产作为抵押物、至今尚未归仍的银行贷款旧帐更加变得扑朔迷离。而且对于这样

7、壹种操作,银行方面却且不知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急于建立新型融资平台,不排除在壹定程度上想甩掉历史债务的嫌疑。(三)对负债规模缺乏总体控制下的银行信贷风险积聚。地方政府组建新型融资平台的出发点就是扩大平台X公司的融资能力,为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筹措尽可能多的投资资金,在目前融资渠道主要依靠银行贷款、银行也同时青睐政府性项目的情况下,往往是只要银行方面肯放,平台X公司就敢于借,地方政府甚至出台壹些奖励政策,积极鼓励银行加大对平台X公司的信贷投入,而作为投资出资人,对于平台X公司的总体负债规模控制在壹个什么样的水平,地方政府且没有进行系统全面的安排。另壹方面,目前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融资状况

8、很不透明,对于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的资本金、信贷资金的运用、总体负债状况和偿仍能力且不完全清楚,银行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这使得银行对流入平台X公司的信贷资金难以实施有效的风险监控。(四)政府的长效偿债机制和平台X公司的市场退出机制缺失。目前壹届政府的任期是5年,而以政府为背景的平台X公司向银行的融资贷款都是中长期贷款,期限均在3年之上,这部分贷款的仍本付息压力往往不由本届政府承担,在建立长期有效的偿债机制上,本届政府因为没有压力而缺乏动力,在没有法定的政府负债额度的约束下,财政承诺式的偿仍责任对地方政府来说是标准的“软约束”。另外,对于这些平台X公司完成投融资的历史使命后或者运营出现困难时,如何

9、处置贷款抵押担保物,如何兑现对银行债权的承诺,地方政府也很少从长远考虑去建立相应的市场退出机制。三、对进壹步规范新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建议(壹)深化地方政府投融资体系改革。从地方政府投融资的现状见,首要的任务是进壹步改革投融资体制,培植政府投资主体,完善X公司治理结构,真正建立起“政府引导、社会参和、市场运作”的社会投资增长机制,运用多种融资手段,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型投融资体制。其次是完善投融资政策,严格界定政府投资范围,使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社会领域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完善科学决策程序,建立政府

10、投资决策咨询评估制度,实现政府投资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第三,加强投资监督管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和权力制衡机制,加强项目跟踪协调管理,完善稽查制度。(二)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债务管理模式。要建立“负债有度、总债有数、用债有方、偿债有钱、管债有规、举债有责”的科学、规范、合理及切实可行的债务管理模式。壹是适度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由上级政府和中介机构对地方政府举债能力进行科学评估,且提供相应信用保证,将政府性债务控制在地方财力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二是严格控制银行贷款行为,可将银行融资行为限于有效储备建设土地为目的的土地抵押中短期贷款,减少不可处置的国有资产抵押贷款。三是立法建立偿债长效机制。既要

11、将政府性负债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和偿仍本息等计划纳入预算控制,建立政府偿债基金和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又要本着“谁借谁仍谁受益”及“谁审批、谁担保、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起借用仍相统壹、责权利相结合的债务偿仍机制,严格确定偿债单位,确保落实偿债资金来源。(三)妥善处理政府性项目贷款遗留问题。要从树立新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新信用形象的角度出发,切实处理原有平台X公司拖欠银行贷款的问题,把“借新账”建立在“仍旧账”的基础之上。壹是要全面清理政府性债务。积极开展对政府性债务的清理工作,全面核实债权债务关系、时间、数额及用途、期限、利率、偿仍情况等,从新确认债权债务关系,落实债权债务主体。二是明确旧债处置的相关

12、政策。本着“谁举债、谁负责”和“谁受益,谁偿仍”的原则,进行旧债处置。三是安排财政专项仍贷资金,制定遗留问题贷款本息仍款计划,逐步偿仍不良贷款本息。四是完善相关贷款手续,做到抵押、担保合法有效,切实保障银行债权,增强金融机构信贷投入信心。(四)积极探索尝试多种直接融资方式。要稳步推进政府性投资项目融资方式实现多样化,有效缓解银行信贷投放的压力。包括发行债券融资,如市政债券、企业债券等;尝试资产证券化融资,引导国有优质资产通过上市实现直接融资,扶持融资平台X公司控股、参股X公司上市,提升融资平台X公司的直接融资能力;推进市政公用事业产业化,将城市公用事业所有权、运营权和养护管理进行有效剥离,吸引

13、各种社会资金直接投资建设和运营;推行项目融资,对壹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如桥梁、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可采取BOT、TOT、PPP等方式,筹措建设资金。(五)银行要积极掌握平台X公司财务信息有效监控信贷风险。银行既不能因为把贷款投向政府融资平台能提高银行的运营利润,而降低现有的严格的贷款审查标准,也不能因惧怕风险望而却步。要针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贷款模式的贷款主体、担保方式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充分参和到项目评审当中去,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对各种贷款方式予以深层次的理论剖析,有效规避贷款风险。同时,要求平台X公司将资金回笼账户或者收益账户为贷款设立质押担保,以确保对该账户项下的资金有优先受偿权;其次,要建立银行监管账户,确保贷款资金能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被挪作他用;第三,要尝试逐步建立壹套完备的政府背景类贷款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分析和预测,对已发放贷款项目未来现金流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对贷款使用实行全程跟踪和严密监控,对挪用贷款的平台X公司采取必要的信贷制裁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