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新会计准则学习心得_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135211 上传时间:2020-06-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7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会计)新会计准则学习心得_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财务会计)新会计准则学习心得_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财务会计)新会计准则学习心得_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财务会计)新会计准则学习心得_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财务会计)新会计准则学习心得_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会计)新会计准则学习心得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会计)新会计准则学习心得_(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务会计)新会计准则学习心得新会计准则学习心得壹、整体印象读完基本准则,我有以下三点整体印象:(壹)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准则共11章,第壹章总则明确基本准则的法律地位,以及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记帐方法。在该部分,权责发生制位列会计假设之中,显然是受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的影响(当然原基本准则也有)。在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中,权责发生制且不在会计假设之列(究竟处于什么地位比较模糊)。该部分关于“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的观点也是取材于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大部分也和国际会计准则壹致,将“实质重于形式”明确列为原则之壹,即显然受国际会计准则影

2、响。第三章资产、第四章负债和第九章会计计量关于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较大。比如,将资产定义为资源,资产的确认的可计量标准将“成本”可计量和“价值”可计量列为可选标准,都明显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是折中产物,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比如前述可计量标准的选择),这是借鉴它的好处。但和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相比,国家会计准则的会计理论水平就稍显不足,前瞻性相对差壹些,这是借鉴它的坏处。(二)根据现代会计环境进行调整。壹是原准则提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新准则完全抹去了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的遗迹”,政府成了和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的“信息使用者”,排序仍靠

3、后。二是结合了会计发展的大趋势,引入了公允价值。(三)增强基本准则的“基础性”,且尝试增强其可操作性。这是新基本准则留给我最强烈的印象。前者表现为三、四、五、六、七、八关于会计要素的规范,剔除了原准则对“具体要素项目”的内容,只描述基本要素本身。第十章对会计计量进行了壹般性规范。后者突出表当下准则制定者尝试对壹些概念进行了定义,包括:对资产定义中的“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拥有”、“控制”、“预期带来的经济利益”等概念的解释;对负债定义中的“现时义务”的解释;立足会计主体角度对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对利得和损失的定义;在费用部分对成本、费用、支出的区分等。不过,之所以称后者为“尝试”,在于依我之见,

4、其结果很不成功,留待下面评述。二、具体章节评述(壹)关于第壹章总则1关于持续运营假设。我认为第六条关于会计主体存续状态(持续运营)的假设是不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规范壹切会计活动,基本准则规范壹切具体准则。除了持续运营会计,仍有清算会计、中止运营会计,这些会计也应是会计准则规范的范畴。所以,我认为基本准则将会计假设直接限定为“持续运营”这壹种情况是不完整的。该条款应补充这类内容:企业处在非持续运营状态,应变更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前提。相应地,根据该条款,应修改第九章会计计量等章节的内容,增加清算价值等计量属性。将来的具体准则则相应应将企业终止运营会计纳入规范。2关于会计要素。第十条提出应当“按照

5、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其中“经济特征”是模糊的。我个人的观点是会计要素是会计对交易或事项的构成要素的抽象,而非其经济特征的抽象。其中资产是交易或事项中的价值物或权利,而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则是义务(企业本身就是股东之间的壹项长期交易安排)。(二)关于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十六条关于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的描述存在概念不清的问题。首先,“经济实质“的对应概念是”“经济形式”,“法律形式”的对应概念是“法律实质”,将“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且列,容易造成混乱(法律形式反映法律实质,会计应该反映法律实质);其次,我个人认为这壹条款近似于哲学,而且该条款的主旨已体当下第十二条“如实反映”的意

6、蕴中(后者实际上也是哲学式的规范,属于难以检验的、形而上的终极理念)。(三)关于第三章资产1关于资产的概念。第二十条的资产定义包含了壹些缺陷。首先,定义壹般不宜循环定义,但该条款关于“拥有或控制”的定义是循环定义。“拥有”可能是指所有权,大家容易理解。对容易引起歧义的是“控制”概念,准则制定者却只给出了循环式解说。在关联交易、投资等准则中会大量使用控制概念,我觉得准则制定者在基本准则中,应该给控制壹个严肃的定义(我对该概念有过专题研究,相关文章可参见我的个人空间)。其次,拥有或控制不是且列概念,而是包容概念,即控制包括拥有。所以我觉得“拥有”显得多余。第三,该条款关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的说明

7、是不成功的,我觉得更好的方式应该是有反向的、对“未来交易或事项”的排除。比如,关于购买,我认为其包括订立合同、交换财物等壹系列活动;而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另有许多会计学者所谓的交易就是指交换财物的活动,而将订立合同的情形视同为未来交易;该条款究竟持何种认识,传导得不清楚。2关于资产的确认。第二十二条资产的确认也有壹些瑕疵。其中第壹个确认标准是“概率标准”。在资产的定义中有“预期”这种表述,其实也是说有壹定“概率”,但概率值不确定。“很可能”条件是确认门槛,琐定了概率值,我觉得应该对“很可能”进行明确诠释(何种概率值算是很可能)。第二个标准是“可计量标准”。会计中普遍使用这几个术语:经济利益、价值

8、、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但价值和其他俩个术语的关系,却很少描述。如果价值就是经济利益,这壹条款为什么不将价值用“经济利益”概念替换,而要引入壹个新术语呢?(即象负债的确认条件那样)!(四)关于第五章所有者权益在各要素的规范中,问题最多的就是关于所有者权益的规范。表当下:1关于所有者权益的定义。第二十六条所有者权益的定义“那是相当的不成功”。首先,大家可能未必注意到这样壹点: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是立足于“交易或事项”,而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是立足于“企业”或“会计主体”。也就是说前者是基于单项交易或事项,而后者是基于企业整体。其次,这个定义建立在壹个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其是壹个“量”的描述,而非性质的描述。这

9、俩个方面导致的问题是:依据该定义是无法识别单项交易所产生的所有者权益的。比如,投资者向企业投入现金100万元,在这项交易中,我们是能够依据资产的定义将现金确认为资产的,但我们没办法依据所有者权益的该定义将投入资本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另外,收入、费用本质上是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减少(即属于所有者权益),我们在确认它们时也无法依据该定义。我个人认为,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基础应该和资产和负债保持壹致,比如能够这样表述:所有者权益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预期归企业股东享有的经济利益。2关于利得和损失的定义。第二十七条关于利得和损失的定义也是“相当不成功的”。首先,会计要素都是交易或事项的结果,对要素及要素项目

10、的定义应该立足于交易或事项,即应明确利得和损失是哪种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结果。“非日常活动所形成”这类表述指向是不清楚的,比如资产价格变化(如企业持有的股票),是日常活动呢,仍是非日常活动?我见它既不是日常活动也不是“非日常活动”,它根本就不是企业的“活动”,而只是外部原因导致的“事项”(这种事项是经常发生的)。其次,“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这里涉及“所有者权益”概念;诚如前述,依据第二十六条对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在单项交易中无法识别所有者权益,相应地,也就难以在单项交易中识别利得和损失。第二十七条和第三十八条关于利得和损失是计入损益,仍是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区分纯粹是废话。在第二十七条定义“直接计入

11、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时,其表述是“不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而在第三十八条定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时,其表述是“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依据这俩个划分,我们实在无法区分清楚哪种利得应该直接计入损益,哪种利得应该直接计入所有者权利。关于损失的规定也存在这样的问题。3关于所有者权益的计量。第二十八条提出“所有者权益的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这个观点显然建立在第二十六关于所有者权益的定义的基础上。立足于创造所有者权益的单项交易来见,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会计实践活动告诉我们,所有者权益且不是在总资产、总负债都计量出来后才得出其计量值,而是在每项交易中得出其计量值,而且其计量且不由资产和负

12、债计量共同决定。比如,股东投入现金的交易活动,产生了“实收资本”这项所有者权益,但其计量且不取决于任何负债。又比如,在债转股交易中,产生的所有者权益的计量也不取决于资产的计量。另外,哪些产生收入或费用的交易,收入和费用计量(即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计量)也未必由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共同决定。(五)关于第六章收入1关于收入的定义。第三十条对收入的定义存在以下问题:第壹,如上所述,“日常活动”不宜作为定义基础,而应回到和资产和负债定义的相同基础上:哪种交易或事项的结果产生收入。第二,既然资产和负债的定义使用了“预期”这种不确定性的表述,收入定义中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这种肯定表述就不适当,应该改为“

13、预期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第三,收入被定义为“总流入”是不适当的。“总流入”定义的是“总收入”,而非“收入”。依据这种定义法,同样是无法识别单项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收入的。在这壹点上,我国准则制定者应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收益”定义,后者就是立足于单项交易或事项的。2关于收入的计量。第三十壹条关于收入的确认存在的问题是:其可计量标准和第二十壹条资产确认的可计量标准协调性需增强。资产确认的可计量标准是资源的“成本”或“价值”可计量,而收入确认的可计量标准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如前所述,“经济利益”通常可等同于“价值”概念,据此理解则俩条款有冲突嫌疑。后者宜改为:经济利益的流入额或取得

14、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六)关于第七章费用费用的定义及确认存在和收入章节相似的问题。除此之外,第三十五条关于成本、费用、支出的规范存在内在矛盾:1关于费用和成本。第三十三条已明确将费用定义为计入损益的项目,但第三十五条又提出“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生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这里引述内容中所使用的“费用”,又是可不计入损益的(作为存货资产反映)。费用概念在这里显然是混乱的。引述内容中的“费用”壹词应该用“成本”壹词替换才合适。2关于支出和费用。第三十五条的第二款“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

15、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也存在壹点瑕疵,主要问题存在于“或者”之后的内容中。资产确认主要有俩个条件(除符合资产定义之外):概率标准和可计量标准。壹般地,如果壹项支出“能够产生经济利益”,那说明其符合资产确认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这个条件(概率标准);既然有支出,通常说明其符合资产确认的“成本或价值可计量”这个条件(可计量标准);既然如此,这里所谓的“不符合或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通常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3关于费用和负债。第三十五条第三款“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导致其承担了壹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壹项资产,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

16、当期损益”,存在不严谨的问题。在债务置换交易(壹项债务换另壹项债务)或在利润分配事项中,导致企业承担了壹项负债,而且也不确认壹项资产,可是否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呢?显然不能。我觉得严谨的表述应是: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导致其承担了壹项新增负债而又不减少原有负债、或不直接减少所有者权益、不增加经济利益,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七)关于第九章会计计量基本准则引入公允价值是适当的,但其不宜将其简单地和其他四种计量属性简单拼凑在壹块。为什么呢?因为公允价值实际上壹个“价值体系”,其有许多表现形式,其中现值计量就是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之壹。基本准则将公允价值和现值且列是不适当的。上述壹些问题,有些内容可能吹毛求疵了,有些可能是我的理解有错误,但有些确实是重大缺陷。这些缺陷不弥补,可能贻笑大方。我国当代的许多会计学者喜欢“玩实证”,喜欢“玩新奇”,而我国会计基础理论研究却缺乏深耕,研究水平十分浅薄,这使得我国会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