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内蒙古多伦县马铃薯区域试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定稿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134209 上传时间:2020-06-24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管理)内蒙古多伦县马铃薯区域试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项目管理)内蒙古多伦县马铃薯区域试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项目管理)内蒙古多伦县马铃薯区域试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项目管理)内蒙古多伦县马铃薯区域试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项目管理)内蒙古多伦县马铃薯区域试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管理)内蒙古多伦县马铃薯区域试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管理)内蒙古多伦县马铃薯区域试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定稿(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管理)内蒙古多伦县马铃薯区域试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定稿第一章 项目摘要1.1 项目名称内蒙古多伦县马铃薯区域试验站建设项目1.2 建设单位内蒙古多伦县种子管理站1.3 建设地点多伦县诺尔镇东城区,多伦县蔡木山乡一家河村。1.4 建设年限建设年限为2年。1.5 法定代表人及联系方式宋占江(多伦县种子管理站长、高级农艺师)电话:136047931751.6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1.6.1 工建工程完成土建工程1050平方米,建成实验室、考种室、冷藏室、展示室、农机库、生产资料库及种子贮藏窖等。1.6.2 田间工程建成150亩马铃薯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新品种示范展示及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综合试验

2、基地。其中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田90亩,马铃薯新品种展示示范田50亩,温、网室及其它10亩。对150亩试验用地进行土地平整和地力改良,建设控水面积150亩喷灌设施一套,并完成机电井、温室、网室、田间道路、防护林等配套设施建设。1.6.3 购置仪器及农机具购置马铃薯区域试验必需的离心机、培养箱、电子天平等仪器设备129台套,以及播种机、拖拉机、撒肥机等农机具9台套。1.7 产品方案马铃薯区域试验是马铃薯品种审定推广的科学依据,它包含有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新品种展示、示范等多个过程,对来源于各科研、教学、种子管理、种子企业等单位多年选育、引进的优良、抗病、丰产新品种进行统一、科学、规范的试

3、验,客观鉴定出新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最适宜推广的区域及适宜的栽培技术方法,使新品种的生产水平远远高于当前使用品种,从而加快新品种推广应用速度,满足市场需求。该项目运行后,年可承担国家马铃薯品种试验20项,良种良法试验20项,示范自治区新审(认)定通过的马铃薯品种10个,引进马铃薯新品种5个,示范马铃薯栽培新技术4项,对本地及周边马铃薯种植户进行适用技术培训3500人次。1.8 投资估算项目建设总投资33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300万元,占总投资90.9%;地方配套30万元, 占总投资9.1%。-田间工程建设投资106.287万元,占总投资32.20%。-土建工程投资105万元,占总投资31

4、.82%。-仪器设备投资33.863万元,占总投资10.26%。-农业机具54.85万元,占总投资16.6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投资30万元,占总投资9.10%。1.9 运行费用经概算,项目正常运行的成本费用为每年17.42万元。项目试验基地马铃薯亩产以2.8吨计,销售收入=2.8吨/亩70亩1200元/吨=235200元,扣除运行成本174200元,每年马铃薯区域试验站可盈余61000元,足以保障项目的正常运行。1.10 效益分析1.10.1 经济效益该项目属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范畴,项目建成后可以通过马铃薯销售、良种良法示范及培训等获得一定的直接经济效益,以维持项目正常运行。尽管直接

5、经济效益不明显,但通过马铃薯优质品种的示范推广,能加快全县及周边地区马铃薯品种的更新换代,可使全县马铃薯产量提高10%以上。2011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22万亩,产值预计可达7亿元,以产量提高10%计,仅此一项全县农民可增收7000万元。因此该项目的间接经济效益非常可观。1.10.2 社会效益区域试验站通过每年承担马铃薯新品种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新品种展示、示范任务,有计划的对新品种进行定点试验,可以引进、筛选和推广优质、高产、多抗的马铃薯新品种,有效提高试验质量,降低不成功试验的次数,为新品种的审定提供科学依据,加速本地及周边马铃薯优良新品种的推广,防止盲目引进和任意推广新品种造成的“多、

6、乱、杂”而给生产带来损失,辐射带动当地及周边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因此该项目的社会效益是显著的。1.10.3 生态效益多伦县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区,历史上由于垦荒和过度放牧等原因,生态环境遭受了较大的破坏,随着近年来退耕还林和禁牧政策的深入实施,土地沙化现象得到了有效遏止,植被覆盖率逐年提高,成为了为京津地区抵御风沙的坚实屏障。为了保护来之不易的治沙成果,多伦县必须要走生态农业的路子。项目建设中将大量采用如高效节能温室、节水灌溉、土壤改良、良种良法配套等节能环保新技术,有效提高水、光热、土地等资源的利用率。建设控水面积150亩滴灌设施1套,可使水资源利用率提高12%,有效地控制

7、水土流失,增加了抗灾能力。该项目实施后,区内农田防护林面积将增加16亩,有效地增加了农田防护面积,改善农田局部气候。土壤改良工程可使区内150亩耕地土壤类型得到改善,土壤等级从34等提到23级。由于实施综合治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水土流失得以有效的控制。以上措施可以增强本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能力,实现环境优化和农民增收的双赢。1.11 编写依据1、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关于申报2011年种子工程储备项目的通知(内农牧种植发2011192号)2、2011年种子工程储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指导意见 3、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4、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申报审批管理规定5、农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

8、究报告编制提纲6、国家农作物品种试验站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7、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8、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9、多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发展纲要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1 是加快马铃薯产业升级步伐的需要多伦县是锡林郭勒盟唯一的农业县,农村人口占全县人口的近70%。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三农工作重视力度的增强以及各类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实施,多伦县种养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业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在迎来前所未有发展局面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在农业发展过程

9、中不断显现,如农作物良种良法使用率低,新品种推广速度慢,土地产出不高正在成为困扰多伦县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以马铃薯产业为例,作为马铃薯的极佳适宜栽培区,多伦县政府历来重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种植户和龙头企业进行扶持,使多伦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由2001年的6万亩迅速发展到2010年的18万亩,而到2011年总播面积更是达到了22万亩,一年增长了4万亩。相比于其它农作物,尽管马铃薯增收效果显著,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然而与马铃薯产业发达地区相比,多伦县马铃薯种植效益仍比较低。以2010年多伦县马铃薯生产情况数据分析,同样灌溉条件下,使用良种和先进栽培技术的马铃薯种植地块亩产

10、可达4.2吨,产值7140元,远高于普通地块的每亩2.3吨和3910元。目前多伦县大部分马铃薯种植都处在低水平状况,单产继续提高的空间很大。形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本地马铃薯种薯更新换代缓慢,品种混杂退化,遗传不稳定,导致马铃薯病害频繁发生。如遇病毒病害大爆发,整个地区的马铃薯产业都将面临大面积减产的后果,给种植户带来重大损失。以上问题的出现,使多伦县作为马铃薯极佳栽培区的这一优势大打折扣。长期以来,多伦县农业科技人员做了大量工作,积极开展马铃薯新品种试验和示范推广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多伦县经济底子薄,科技机构所配备的品种区域试验设备、设施日益落后和陈旧,影响了部分试验工作的正

11、常开展。马铃薯区域试验站建设项目的实施,可以为多伦县区域试验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使本地现有区域试验力量和设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增强承试能力,提高工作效率。项目正式运行后,多伦县年承担国家、自治区马铃薯区试及生产试验的能力将由目前的5组上升到20余组,大大缩短马铃薯优良品种选育审定及推广所需时间,从而有效解决多伦县及周边地区马铃薯优良品种供应不足问题,破解马铃薯产业发展瓶颈,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切实为农民增产增收做出贡献。2.1.2 是加强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的需要通过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可以对新育成或引进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进行全面鉴定,根据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表现,结合抗逆性鉴定和品质

12、结果,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是评价品种的科学依据,也是品种审定推广和科学布局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区域试验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农业管理部门的重视,多伦县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也投入了部分资金加强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工作,增添了部分仪器设备,使多伦县马铃薯区域试验质量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先后承担国家、自治区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任务11项,示范推广了一些新品种。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多伦县农作物品种区试工作依然存在着试验田规模小且分散,相关仪器设施缺乏,承试能力距农业发展需要仍有差距等诸多问题。所以迫切需要建设高标准的区域试验站,培养一批高水平的试验科技人员,确保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统一化、规范化。而马铃薯区试站

13、建成后,不仅可以提高多伦县马铃薯区域试验能力,其仪器设备、基础设施和培养的科技人才对提升本地其它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能力同样大有裨益。2.1.3 是加快品种更新换代速度的需要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多伦县在不断增加马铃薯面积占种植业比重的同时,也在积极对马铃薯产业内部结构进行优化和升级,其重点就是丰富马铃薯种植品种,形成优质菜薯、淀粉专用薯、食品加工专用薯、优质种薯等全面、协调发展的布局。2011年,多伦县马铃薯总播面积22万亩,其中淀粉专用薯5万亩、食品加工专用薯8万亩、优质种薯4万亩,优质菜薯5万元。这显然对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的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多伦县建设马铃薯品种区试站,不仅可

14、以有效满足多伦县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的需要,还可以为太旗、围场、丰宁等周边马铃薯种植区提供科研和技术支持。2.1.4 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多伦县农业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增速较二、三产业以及农业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在农民增收来源中,畜牧业、国家转移支付、外出务工收工贡献率增长较快,种植业对农民增收贡献率有逐年下降趋势。主要原因一是多伦县气候较为干旱,虽地下、地表水资源丰富,但受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的影响,水资源利用率不高;二是良种良法推广覆盖率不高,农业种植方式落后,土地产出不高。区试站运行后,将有利于本地良种良法的示范推广,提升对农民进行适用技术

15、培训的水平和效果,转变本地生产经营方式,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多伦县人口由汉、蒙、回等民族构成,多民族聚居使多伦县成为典型的半农半牧区。由于历史上的过度放牧和垦荒,多伦县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现象一度非常严重。随着禁牧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出路在于发展高效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区试站项目建设显然符合多伦县农业发展战略的需要。2.2 可行性2.2.1 具备适宜项目实施的自然环境多伦县平均海拔1200米,年有效积温1800,无霜期95110天。水热同期,65-70%集中于7、8、9三个月,夏季短暂而凉爽,雨水较多,降水量占全年的67。马铃薯性喜温凉,积温为1800为

16、宜。在气候冷凉,无霜期短的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干物质积累快,为最佳生长适宜区。按照马铃薯生物学特性,全国分为四个马铃薯栽培区,其中以北方一作区为最适宜马铃薯种植的栽培区。多伦县地处高海拔、高纬度地带,气候冷凉、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是北方一作区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区域。相比于周边区域,多伦县水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大部分为栗钙土和砂壤土,更适宜马铃薯种植。马铃薯在多伦县有着极悠久的种植历史,农民拥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因此在多伦县建设马铃薯区域试验站,可以在区域试验中充分体现马铃薯品种特征,使试验结果更具备代表性。2.2.2 具备有利项目实施的产业环境因绝佳的马铃薯种植资源和纯净的自然环境,多伦县马铃薯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