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6130189 上传时间:2020-06-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浮力 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物体重为4 N,然后将该物体浸没在水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3 N,则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 A7 N B4 N C3 N D1 N 2关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叙述正确的是( )A液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B排开液体的重力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C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D漂在水面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3关于物体沉浮条件及应用实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同一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所受浮力大小相同B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吃水深度变大C橡皮泥捏成小船后可以漂浮在水面,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的D潜水艇靠改变排开

2、水的体积来改变浮力,从而实现上浮和下沉4水平桌面上的烧杯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轻轻放入一个小球后,从烧杯中溢出100 g的水,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g取10 N/kg)( ) A小球所受浮力可能等于1 N B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一定增大C小球的质量可能小于100 gD小球的体积一定等于100 cm35甲、乙两实心球静止在液体中,如图所示:(1)若甲、乙体积相同,甲、乙所受浮力大小是( )AF甲F乙 BF甲F乙 CF甲F乙 D无法判断(2)若甲、乙质量相同,甲、乙所受浮力大小是( )AF甲F乙 BF甲F乙 CF甲F乙 D无法判断6如图所示,台秤上放一个盛水的烧杯,一个弹簧测力计吊着一个金属块且金属块刚好完

3、全浸没在水中。现将金属块从水中匀速提起直至刚离开水面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底部的压强逐渐减小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大C金属块所受浮力逐渐减小 D台秤的示数逐渐增大7潜水器从刚好浸没时开始下潜到返回水面合计10分钟,显示器上分别显示全过程深度曲线和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对潜水器分析正确的是( )A在13分钟,受到水的压强逐渐减小 B在13分钟,受到水的浮力逐渐变大 C在46分钟,都是处于水下静止状态 D在68分钟,都是处于受力平衡状态8有一个实心球形物体,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重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2 N;当把物体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5 N。把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

4、取下投入水中静止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 A5 N B7 N C14 N D12 N9用细绳连在一起的气球和铁块,恰能悬浮在盛水的圆柱形容器内如图所示位置,若用力向下轻轻拨动一下铁块,则气球和铁块的浮沉情况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 ) A下沉,变小 B下沉,变大 C上浮,变小 D悬浮,不变10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B、C三个小球,放在同一液体中,结果A球漂浮,B球悬浮,C球下沉到容器底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三个小球都是空心的,则它们的体积可能相等B如果三个小球的材料相同,则A、B两球一定是空心的C如果三个小球都是空心的,则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为FAFBFC D如果三个小球都是

5、实心的,则它们密度的大小关系为ABC 二、填空题 11一只质量是790 g的实心铁球放入水中受到的浮力是_N,放入水银中静止后受到的浮力是_N。(铁7.9103 kg/m3,g取10 N/kg)12一同学在岸上最多只能搬得起质量为30 kg的鹅卵石。如果鹅卵石的密度是2.5103 kg/m3,则该同学在水中最多能搬得起质量为_kg的鹅卵石(石头不露出水面)。这时石头受到的浮力是_N。(水1.0103 kg/m3,g取10 N/kg) 13彤彤过生日时,妈妈送给她一个内有“生日快乐”字样的小水晶球。彤彤想知道小水晶球的密度,于是她找来量筒、小玻璃杯和水,用如图所示的步骤测量出小水晶球的密度。由图

6、可知:水晶球的体积是_cm3,水晶球的质量是_g,水晶球的密度是_g/cm3。14一个竖直悬挂在水中的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6N,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14N,则这个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为N15一重物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将重物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此时重物所受浮力为N;若改变重物浸没在水中的深度,重物所受浮力大小16一个物体重15N,体积为1dm3,如果将它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N,物体在水中将(填“上浮”、“下沉”、或“悬浮”),若下沉,沉到水底时对底部的压力是N17一块质量为100g的冰块漂浮在水中,盛放在大烧杯内,如图所示,则冰块受到的浮力为N18

7、如图所示,密度为0.6103kg/m3、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静止在某液体的表面上时,刚好有一半的体积露出液面,则液体的密度为kg/m3,此时木块的下表面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为N三、作图题 19如图所示,作出烧杯中小球静止在水面上时所受力的示意图。四、实验探究题 20如图所示,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在弹簧的下端挂一个小桶,小桶的下面吊一个石块,记下弹簧伸长后下端到达的位置O,将此时弹簧对小桶的拉力记为F1,小桶与石块的总重记为G,则F1_(填“”“”或“”)G。(2)如图乙所示,在溢水杯中盛满水,当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排出的水便流到旁边的小水杯中,将排

8、出的水的重力记为G排。 (3)如图丙所示,把小杯中的水全部倒入弹簧下方的小桶中,弹簧的下端又会到达原来的位置O,将此时弹簧对小桶的拉力记为F2,则F2_(填“”“”或“”)F1。 (4)通过对图丙中小桶和石块的受力分析,请推导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与排出水的重力G排之间的关系:_。(要求写出推导过程)18小明按照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简易密度计。(1)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塞入金属丝的目的是使吸管能_在液体中。 (2)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a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放到另一液体中的情景如图b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液、水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则

9、液_水(填“”“”或“”),h与水、液及H的关系式是h_。(3)小明根据图a在吸管上标出1.0刻度线(单位g/cm3,下同),再利用上述关系式进行计算,标出了0.8、0.9、1.1、1.2的刻度线(图中未画出)。结果发现:1.1刻度线是在1.0刻度线的_(填“上”或“下”)方,相邻刻线的间距_(填“均匀”或“不均匀”)。 (4)为检验刻度误差,小明取来食用油,先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其密度,然后再用这个密度计测量,但操作时却出现了图c所示的情形,这让他很扫兴,难道实验就此终止了吗?根据经验或思考,在不更换食油的情况下,你认为可以进行怎样的尝试:_五、计算题 19把一个体积为17.8 cm3的空心铜球

10、放入水中,它恰好处于悬浮状态。已知铜的密度是8.9103 kg/m3 ,g取10 N/kg,求: (1)空心铜球的重力。 (2)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20图甲是修建造码头时,用钢缆绳拉着实心长方体A沿竖直方向以0.3 m/s的速度匀速下降的情景。图乙是A下降到水底之前钢缆绳对A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求:(取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g取10 N/kg) (1)长方体A的高度。 (2)长方体A浸没在水中后受到的浮力。 (3)长方体A的密度。答案:1-4 DBAA 5. (1) A (2) C6-10 DCDAB11. 1 7.912. 50 20013. 10 30 314. 7.

11、5103 15. 16. 17. (1) (3) (4) F1G,F2GG排F浮,且F1F2,所以F浮G排18. (1) 漂浮 (2) 水H/液 (3) 下 不均匀 (4) 向容器中加油(或换用细长的容器) 19. 解:(1)空心铜球悬浮在水中:V排V17.8 cm317.8106 m3,F浮水gV排1.0103 kg/m310 N/kg17.8106 m30.178 N,小球悬浮时,浮力等于其重力,GF浮0.178 N(2)由得,铜球的实心部分的体积:V实2106 m32 cm3,铜球中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VV实17.8 cm32 cm315.8 cm320. 解:(1)由图乙可知,长方体A从下底面接触水面到刚好浸没所用的时间t15 s10 s5 s,根据v可得,长方体A的高度svt0.3 m/s5 s1.5 m(2)由图乙可知,前10 s钢绳的拉力不变,等于物体A的重力,此时物体在水面以上,所以拉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则GF3104 N;1015 s,钢绳的拉力减小,是物体A从与水面接触到完全浸没,由图可知,当A完全浸入水中时,拉力F1104 N,所以长方体受到的浮力F浮GF3104 N1104 N2104 N(3)根据F浮水gV排可得,A的体积VV排2 m3,所以A的密度1.5103 kg/m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