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36130175 上传时间:2020-06-24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1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201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201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201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第一部分 文言文及古诗词引语:同学们,大家知道,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块奇葩。那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执着。几乎每一课都会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共同感受这份独特的美吧。提到文言文,我们就要着眼于中考,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内,尤其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篇目。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语句的停顿节奏与翻译、文言文内容分析与名句默写等。考查的形式一般分为单项考

2、查(选择题的形式)和综合考查(文段阅读的形式)两种。而古诗词一般就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纯粹考查按原文默写或是理解性填空。本轮复习,我们把文言文及古诗词摆在首位,就是要引起同学们的重视。根据每册课文中文言文及古诗词的容量及难度,老师计划一、二两册各安排两课时,一课时讲解,一课时练习小测;三到六册各安排5课时,两课时讲解,三课时练习小测。配套练习的使用:双基优化训练P7-12,P51-66。 福建省中考总复习指导P11-16,P106-144。 本校印发的相应提纲。文言文复习附后 古诗文名句的识记一、考点阐释 “背诵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

3、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这些名句名篇,或揭示了人生的哲理,或反映生活的真谛,或描摹了人物的情貌,或表现了事物的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语言简炼,涵义深刻。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而且常读常新,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 二、热点透视 名言名句“名”的界定的三条基本原则: 1.朝代:侧重于先秦和唐宋 2.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 3.内容:侧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

4、 (1)思想性:能体现高远的人生境界或高尚的道德情操。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教育性:能概括生活的一般道理或为人处世事的方法等。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审美性:描绘景物凝练传神,意境深邃。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教师在组织复习时,可根据以上三条原则,精编一套“名言名句汇编”,下发给每一个同学,突出复习重点。在编写时还要注意四点:数量适中(一般在1000条左右)、校对无误、出处清楚、编排有序。 三、攻关对策 (1)强化两条措施,提高识记效果。 对精选出来的名句名篇,学生必须熟

5、记。为了提高识记效果,可采取如下的两条措施: 分块切割,化整为零。 先将精选出来的名句名篇,按朝代或文体顺序切割成大的条块。然后规定每天掌握35条。这样既保证了识记的计划性,也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达到了化整为零的目的。 定期检查,强化落实。 自查:老师在印发“名言名句汇编”的同时,可配发一套同步的填空练习,让学生每天自记、自测、自查。 抽查:课前一分钟,老师可随机抽三四名同学对句或板演,每天督查。 考查:每次阶段性考试,都要设计4-5个名言名句填空题进行考查,并对测试中暴露出来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集中纠错和个别指点。 (2)实五个环节,确保书写准确。 (1)领悟含义。对每一条名言名句,都要领

6、悟其大致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老师尤应适当点拨。 (2)圈点强记。对名言名句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 (3)边诵边写。学生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上、下句或句子中的关键字;老师在检查时,不仅要抽人背诵,而且还要抽人板演或默写,以防止“口是手非”。 (4)规范书写。学生在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5)看清要求。中考名言名句填空要求都是“任选三句”,考生在答题时可以全答,而且阅卷时也以答对的句数计分。有的填空要求改为“只

7、选三句”,考生只能选答三句,否则,阅卷时以前三句中答对的句数计分。所以考生答题时一定首先看清填写要求。 四、对应训练 1、双基优化训练P7-12。 2、福建省中考总复习指导P11-16。 3、本校印发的相应提纲。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第25-26课时 字词积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初中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一、字音考点分析同学们通过三年的初中学习,应该能够正确认读3500个左右常用字的字音。同学们应该了解汉语拼音方案,掌握汉语拼音规则,认读汉语拼音

8、的音节。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语音考查一般放在试卷的最前面,往往是第一个题,试题分值往往在二到四分。有采用选择的形式,有采用让同学们注音的形式。以双音节词或者成语为考查重点。考查的往往是一些多音字、容易误读的以及生活中常用常见字的读音。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也常常会在阅读题中考查汉字的读音,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语境来确定多音字和重点字的读音。备考指南语文教学大纲已经给我们作了明确的要求,同学们应该以教材为基础,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字音。同时要了解一些有关注音的常识。语音复习,重在扎实的复习。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注音理解下面的内容。1、掌握好声母和韵母声母21个:b p m f d t n l

9、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韵母21个:(单韵母7个) a o e i u er (复韵母6个) ai ei ao ou ie e (鼻韵母8个) an en in n ang eng ing ong2、四声的准确标定与标调位置 声调五声:-(一声)、(二声)、 (三声)、(四声)和轻声。标调识记口诀:有不放过,无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隔声符号运用:、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时,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 用()隔开,如皮袄()。3、拼写注意事项拼写规则要领:i单独成音节时,前面加y,如衣(yi)。u行的韵母,前面无声母时, 把u写成w,

10、如乌(wu)。行的韵母,前面无声母时,应加y,上两点省略,如雨(yu); 行韵母跟j、q、x相拼,省略上两点,如居(ju)、去(qu)、需(xu),与n、l相拼,两点不 能省略,如女(n)、吕(l)。大写和连写:人名、地名等专有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每句话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汉字拼写时,要按词连写,词与词之间要分开写。韵母儿写成er,用作韵尾的时候写成r。例如:儿童拼作r tng,花儿拼作hur。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例如niu(牛),gui(归),lun(论)。b p m f w只能和o拼,不能和uo拼。如:波只能拼写成bo,不能拼写成buo,我只

11、能拼写成wo不能拼写成wuo。4、 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目的是为了避免误读。 误读的原因主要有: 多音字误读。常用字中二三百个多音字,要了解这类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 形声字误读。形声字的“声旁”是表声的,但由于古今音的差异,现代汉语形声字中有70%左右已不能按其“声旁”确定读音了,它们中有的声母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变化,仍然按照“声旁”的读音去读,就会发生误读。 形近字的误读。 5、要应对语音这一关,就要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 (1)注意平时的积累。要立足平时,立足所学的每一篇课文,阅读的每一篇文章。遇到不认识的字或没有把握读准的字,要勤查词典。日积月累,误读的情况就会

12、大大减少。 (2)定期检查巩固。为了防止遗忘,对一些易混淆的字音,尤其要引起重视。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巩固,也可通过同学间的相互检查共同提高。 (3)提高复习实效。字不离词,字音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词语环境。要把字音、字义和词语的运用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复习。 二、书写考点分析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中学生应该能够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在中考考试中,查考汉字,主要是为了准确区分常见的同音字,能够辨析简单的形似字,能够理解常见多音多义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和意义,同时要要求同学们书写汉字笔画清楚,字形正确、规范。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汉字考查一般放在语音考查的后面,或者与语音题结合在一起,

13、试题分值往往二到四分。有的采用选择的形式,有的采用让同学们根据拼音书写汉字的形式。考查的内容都是在教材中出现,常用常见又易错的词语。此外,同学们还应该了解汉字构造,掌握常见字的笔顺、笔画、辨析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熟练使用汉语工具书,学会部首和音序检字法。对于汉字的考查,不局限于选择题或者填空题,在阅读题中,也常常考查同学们对于汉字的理解。备考指南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以教材为基础,逐课进行汉字的积累。把每一课中出现的重点字词都罗列出来。对于多音多义字,应该能够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析汉字的准确读音和意义。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辨析他们的区别。(一)纠正、防止错别字的方法1分辨形旁,注

14、意字音。如贝多和财物有关,亻多和 人有关,饣多和饮食有关;纟多和丝、棉、麻有关,氵多和水有关;衤多 和衣服有关;月多和身体有关。2.看清声旁,分辨同音字,如沧不要写成沦,经常不要写成经长。3分辨形似字意义,如菅和管;分辨同音字意义,如抱负与报复。4记住少数带多数。辶和廴,从廴的字只有三个:廷、建、延,其余均从辶。5不随意简化(二)笔画和笔顺在书写汉字时,从落笔到抬笔,就是一笔或叫一画,这些点或画就叫笔画。汉字基本笔画有八种,即:点、横、竖、撇、捺、勾、折、提。每一种笔画有一种或几种变形写法。写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叫笔顺。常见的笔顺规则有以下八种:先左后右,如认、助、则、仁等;先上后下,如王、旦、恩、梦等;先横后竖,如十、干、主、井等;先撇后捺,如人、文、令、义等;从外到内,如同、月、闻、风等;先进后关,如园、田、因、国等;先中间,后两边,如小、水、办、少等;先里头,后旁包,如断、画、函等。学习掌握汉字笔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