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6130089 上传时间:2020-06-2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 2014-11-26信息来源: 规划与技术改造处 字体:大 中 小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4年10月为促进我省装备制造业加快向高端化转变,实现我省由装备制造大省向强省的战略转型,制定本方案。一、发展现状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以及智能制造装备五个领域。我省是装备制造业大省,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明显成效,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了较快发展,为促进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

2、2013年,全省装备制造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110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587.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利税3497.1亿元,增长17.3%;利润2330.9亿元,增长17.3%;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工业1.8、5.7和4.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分别为26.9%、25.5%和27.4%,占全国装备工业的比重分别为10.8%、11.4%和11.6%。我省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较江苏和广东分别低24654亿元和13509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不含电子信息)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600家,201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19.4亿元,同比增长15.7

3、%;实现利税835.4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利润552.1亿元,同比增长18.2%。营业收入、利税、利润占全省装备工业的比重分别为23.4%、23.9%、23.7%;占全国高端装备的比重分别为13%、14.0%和14.4%,列江苏之后居第二位。(二)产业体系比较健全。按照国家高端装备分类,我省除卫星及应用装备有待突破外,其它装备基本都形成了规模化生产能力,已构建起门类比较齐全、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的高端装备产业体系。其中,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居江苏之后,列第二位;轨道交通装备居湖南和江苏之后列第三位;航空装备处于起步阶段,居全国第18位。智能装备子行业中的机床制造营业收入

4、居辽宁之后,列第二位,机床产量居全国首位;输配电设备居江苏之后,列第二位;仪器仪表和电机制造均居江苏和浙江之后,列第三位。高端装备生产体系的健全,为产业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部分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领先地位。2013年,全省生产发动机22691.7万千瓦,同比增长23%,占全国的12.8%;生产数控机床3.7万台,同比增长25%,占全国的18%;生产发电设备940万千瓦,同比增长12.9%,占全国的7%;生产交流电动机2692万千瓦,与上年持平,占全国的9.6%。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持续较快增长,既为推动全省装备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促进全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注入了新动力。(三)创新能力不

5、断提高。我省装备制造业始终将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放在首位,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打造了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主体。目前,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8家,占全省装备工业的58.3%,占全省工业领域的20%;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54家,占全省装备工业的66.8%,占全省工业的24.7%。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总量均居全国前列,装备工业产品设计、制造水平、成套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优势产品的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智能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核电装备、风电装备、页岩气开发装备、航空装备及轨道交通装备等高端制造业领域新产品开发更

6、是成绩显著,新产品产值比重均在30%以上。济南二机床自主研发的大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汽车冲压生产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进入美国福特等国际著名汽车生产商。盛瑞传动成功开发出国内首款前置前驱8档汽车自动变速器,已实现产业化,开始批量销售,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市场垄断。常林集团研制成功的系列高端回转马达、主阀和轴向柱塞泵,已通过了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突破了液压件国产化的技术瓶颈,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烟台杰瑞自主研发制造的压裂设备,打破了油气开采史上单机最高输出水功率记录,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涡轮压裂装备的国家。南车青岛四方自主设计的新型高速动车实现规模化生产。

7、烟台中集来福士研制的深水半潜钻井平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四)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经过三年的培育,全省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省共培育认定了5个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和45个高端装备产业园区。通过培育建设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园区),为加快我省高端装备产业发展,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速由装备制造大省向强省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目前,全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式正由“专业化生产块状经济”向“专业化分工制造系统集成产业集群”的现代生产协作模式转变。在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下,产业集群及相关配套企业迅速成长起来,产业链不断完善,促进了优势企业、

8、先进技术、高端人才及资金的集聚和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明显特色的“高端装备区域品牌”。(五)骨干企业竞争力突出。经过多年的培育,我省成长起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打造出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的优势品牌。1、智能制造装备:济南二机床可制造世界上最大公称力的超重型数控冲压机床和大型数控金属切削机床,是国内机床行业研发和制造实力最强的企业。山东重工集团是我省唯一一家千亿级装备制造企业,其重型汽车、工程机械及船舶发动机和工程机械制造能力具有较高的世界影响力。胜利油田高原石油装备公司建有国内唯一的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全国石油化工设备行业综合实力评比中排名第一。泰开集团是我国输变

9、电产业前三强企业,是国内少数几个具备80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输变电设备总成套供货、电站工程总承包交钥匙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山东核电设备公司率先掌握了三代核电AP1000钢制安全壳底封头制造的先进工艺,并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仪器仪表行业中的济南海能仪器公司、烟台东方威思顿电气公司、山东力创科技等企业开发的高端仪器仪表,技术水平高,市场增长快,发展潜力大,公司的主导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同行业前列。2、海洋工程装备:烟台中集来福士公司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领军企业,已建造交付8座深水半潜式平台,占全国的80%。蓬莱巨涛海洋工程公司是专业从事海洋石油和天然气钻井平台、模块及导管架的设计

10、、开发和建造的企业,构建了分布在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地区的优质稳定的市场资源和客户群。3、轨道交通装备: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公司是国家高速列车研发制造基地、高档铁路客车主导设计制造企业、国内地铁轻轨车辆的定点生产厂家和国家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的重要出口基地,其生产的“和谐号”CRH2型动车组获得铁道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研制的青藏铁路高原客车获得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济南轨道交通装备公司先后开发制造了十多个系列货车新产品,其自主研发设计的低重心罐车和活动棚棚车顺利通过铁道部技术鉴定,已形成年产城轨地铁车辆400辆,高档客车300辆,敞、罐、平等各型货车7000辆的生产能力。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经过

11、多年的发展,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部分领域也具有一定优势,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和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着明显不足。(一)产业层次不高。2013年,我省高端装备产业营业收入8319亿元,仅占全省装备产业总量的23.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9个百分点,比江苏省低2.8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40%以上的比重相比,差距更大。高端装备产品中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比重偏低,多数为中低档产品,特别是高精密、智能化、高端大型重型成套装备较少。作为“工业母机”的机床整机制造行业,我省数控化率只有22.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个百分点,比辽宁低30个百分点,与德日等发达国家产品相比,

12、在高速、精度、可靠性等技术性能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尚缺少高精度、超精密能用于航空、医疗等尖端领域的高档数控机床产品和生产企业;仪器仪表行业中高端产品比重不到30%,产业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合理;农业机械、轻工机械、重型施工装备等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高端产品占比不到20%。(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目前,全省装备行业缺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缺乏对公共关键技术与功能部件的联合开发与创新研究,高端装备所用数控系统、集成芯片等关键技术和功能部件依赖进口。装备企业对产品技术的开发投入不足,全行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到2%,与发达国家平均5%以上的投入比重存在较大差距。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和生存需要,

13、多数企业的技术创新仍停留在成本低、见效快的引进和仿制上,走被动追随国外技术、仿制国外产品的路子,很少有企业能开发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独创原创技术和产品。装备产业获取的国家授权专利80%以上是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代表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不到20%。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已成为影响我省高端装备产业加快发展的“软肋”。(三)关键基础配套能力不足。基础制造技术水平不高,配套能力不强,是制约各类主机和重大技术装备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目前全省铸造、锻造、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基础工艺整体水平不高,达不到高档主机发展要求。关键零部件产品落后,如为整机和成套设备配套的轴承、液气密封件、模具

14、、齿轮、紧固件等基础件,泵、阀、风机等通用件,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精密仪器仪表等测控部件,质量和可靠性不高,品种规格不全。全省机床行业高档数控系统市场基本被国外产品垄断,为中高档数控机床配套的关键功能部件70%需要进口;高档传感器市场基本被国外产品垄断;大型工程机械所需30Mpa以上液压件基本全部进口,大型装载机进口部件占整机价值的5060%;重大技术装备用仪器仪表严重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达到40%,其中高端产品对外依存度超过70%;风电设备的主轴轴承、变速箱轴承和电机轴承基本靠进口。装备工业所用基础材料在性能、质量方面与国外产品比仍有较大差距,先进复合材料品种较少,热处理、精密锻造等基础工艺

15、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四)产业竞争力不强。由于缺少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和主导市场的原创产品,装备产业整体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2013年全省高端装备工业利润率仅6.64%,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却比江苏低0.4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10%以上的利润率相比差距更明显。目前,多数装备产品的营销模式为拼规模、拼价格、拼市场占有率,缺乏拥有独创技术、绝对话语权和定价权的高新技术装备。金属切削机床产量虽然居全国首位,但60%以上的产品为通用中小型机床,产品附加值、数控化率、销售收入均低于辽宁省。工程机械行业多数企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通用中小型产品上,自主开发的大型专用产品较少,与国内外大型工程

16、机械制造商相比,无论产品附加值、产品种类和企业规模均有一定差距。我省高端装备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二位,但是缺少像上海电气、徐工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华为技术那样的特大型成套装备企业。三、发展形势(一)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1、国际方面。目前,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等发达国家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韩国、新加坡等国正齐头赶上,除中国、巴西、印度等少数国家之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装备制造业都比较落后。美国:航空产业、卫星及应用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和智能装备制造业长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各州以及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拥有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公司、航天航空设备商洛克希德公司、卫星制造商劳拉公司,导航设备商摩托罗拉公司、轨道交通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