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阜新市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初稿)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120254 上传时间:2020-06-24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行业)阜新市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初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旅游行业)阜新市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初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旅游行业)阜新市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初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旅游行业)阜新市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初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旅游行业)阜新市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初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行业)阜新市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初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行业)阜新市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初稿)(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游行业)阜新市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初稿)第一章“十五”期间旅游发展情况回顾阜新市旅游业起步于90年代初,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目前,阜新的旅游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主要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市场拓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类旅游服务组织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特别是在“十五”期间,我市的旅游业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一、基本情况“十五”期间,各地区旅游业快速发展,促使旅游景区(点)开发不断升温,尤其是各地区社会投资开发旅游资源,已渐成为我市旅游业投资的主体。2000年以前,全地区累计旅游景区(点)资源开发投入5540万元。而2001年到2004年三年,年投入均达3000万元以上,仅海棠山从2001年

2、到2004年一个景区就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十五”期间,各地区旅游总收均以15%的速度增长。2004年旅游总收入达到了4.38亿元,2005年预计达到5.17亿元人民币,比2000年2.25亿元增加130%。入境旅游人数2004年实现接待2000人,2005年预计接待入境旅游者为2300人,比2000年增加258%。外汇收入2004年实际收入78万美元,2005年预计收入83万美元,比2000年增加219%;国内旅游人数2004年是89.2万人次,2005年预计105.3万人次,比2000年增长130%。“十五”期间,各类从事旅游业管理和服务的组织快速发展,预计2005年末旅游社将达到32

3、家,比2000年8家增长300%。旅游饭店2005年计划达到18家,其中包括四星级酒店一家,打破了阜新没有豪华酒店的历史。2005年旅游开发景区将达到16处。“十五”期间,我市对重点旅游景区(点)进行了总体规划,明确了我市旅游发展思路,主要是以一山(海棠山)一水(大清沟)一寺(瑞应寺)为核心,以乌兰木图山、三塔沟、那木斯莱荷花泡子、查海遗址、海州矿、蒸汽机车等为基础,集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为一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旅游基地。阜新旅游业的发展,对调整优化我市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存在问题(一)旅游产业发展还缺乏政府强有力的主导与支撑。大量的国内外旅游发展实践证明,在旅游

4、业超常规发展的阶段,最需要的是各级政府强有力的支撑。然而,由于资源存量状况,传统经济结构特征,对旅游业的认识及区域经济发展地位等多种原因,导致多少年来阜新的经济发展和投资导向一直着重依赖传统一、二产业,从而导致新兴旅游产业的发展明显落后。(二)融资渠道不畅,投入严重不足。由于我们部分景区长期按林业、水利事业单位管理,林水等资源型企业又是对外开放略晚的部门,导致对外开放的项目建设工作严重滞后,加之政府又缺乏导向性的资金投入,旅游产品资源开发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基本上依靠景区滚动发展和社会闲散资金的低水平投入运行。另外招商引资的比重较低,融资能力差也是各地区较突出的问题。(三)旅游管理体制不顺,经

5、营机制不畅,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现象严重。这是我市旅游业做的不是很大的最根本的制约因素。这既有我们观念上的问题,也有体制问题。以海棠山为例,从条条看这是涉及林业、文化、宗教、水利、城建等部门;从地域角度看,这又隶属于一级政府(大板乡政府)。所以需探索一种新的管理和运行模式。(四)旅游产品档次低、规模小,缺少特色突出的拳头产品和中心产品。各地区绝大部分旅游资源尚未进行深层次的开发,仍处于较原始的粗放型经营阶段。海棠山、大清沟、三塔沟等一批较大景区,也只是简陋的接待设施加上自然人文景观,产品过于单一,缺乏反映地方特色的、体现主体形象的产品。(五)旅游产品综合开发不足,缺少吸引物,产出水平低下。各地区

6、的旅游产品重要以观光游览型为主,缺少游客参与性强的综合性产品和休闲渡假型产品。同时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较低,一些反映阜新民族特色的文化产物,如查玛舞、庙会、那达慕大会、民俗表演等还没有成为旅游产品吸引游客的好项目。(六)旅游促销乏力,知名度太低,市场开发严重不足。不论是旅游景区,还是旅行社或旅游饭店,在全省及至全国有影响的旅游企业我市基本没有,致使行业发展缺乏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加之政府不能对旅游产品促销给予有力支持,影响了对旅游市场开发。第二章 “十一五”规划总则一、规划总则阜新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以阜新市旅游资源和产业现状为基础,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当代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充分

7、发挥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布局、适度开发建设、弘扬地域文化、打造旅游精品,逐步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规划建设,使阜新成为中国和世界的“东藏文化”旅游名城,成为集佛教文化、生态休闲和特色工业旅游为一体的塞外(名城)明珠。二、 规划的范围和期限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包括阜新市全境2、规划期限近期:2005年2010年三、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根据阜新市委九届 次全会确定的“加快经济转型,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思想,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品牌为核心、促销为杠杆、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方向,实施政府

8、组织、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发展模式。落实“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特色突出、积极稳妥”的发展方针,推出“东藏阜新”、“绿色阜新”、“特色阜新”等旅游精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积极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强力推进旅游业的改革开放,把阜新建设成为誉满内外、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品牌突出、设施完善、服务一流的旅游城市,逐步使旅游业成为阜新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四、规划的战略选择 1、政府协调、市场主导战略。2、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战略。3、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战略。4、适度开发、精品带动战略。五、规划的基本原则 1、整体优化原则。2、生态优化原则。3、协调发展原

9、则。4、市场导向原则。六、规划的主要依据1、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2、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3、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管理办法。4、国家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办法。5、辽宁省计委、省旅游局:辽宁省旅游业“十五”计划。第三章 旅游资源评价和旅游产业区域布局一、阜新市旅游资源基本状况与评价(一)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阜新的旅游资源类型主要包括宗教文化、古迹遗址、自然生态、工业地质等四类20多种。1、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阜新市的藏传佛

10、教在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中占有突出地位。海棠山、瑞应寺、千佛山为具有代表性的景区(点)。海棠山的宗教人文景观海棠山摩崖造像(俗称喇嘛洞)位于阜新市东南,座落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板镇境内,距市区22.5公里。其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石刻造像堪称中国一大奇观,198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摩崖造像雕刻在陡峭巨石之上,且种类繁多,从山角到山顶,在大小不等的花岗岩石上,到处雕刻着千姿百态的佛像。现保存完好的佛像260多尊,最高为5米,最小仅0.3米,多为明末清初所造,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为中国藏传佛教东方中心的现存典范。有些造像佛龛上下左右还刻有藏、满、蒙、梵和汉文字。有的还涂有彩绘,虽经历300

11、多年的风吹雨淋,却色彩依旧如故。在众多的佛像中,以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弥勒佛、红绿度母、金刚力士、欢喜佛、千手千眼佛、天王佛、三头六臂佛、阿修罗等佛像为代表。其中藏传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造像雕刻在一块高大凸起的岩石上,格外醒目。这些造像无论工艺、刀法,还是造型、彩绘,都是宝贵的艺术珍品,堪称中国民间艺术的杰作,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瑞应寺景区在藏传佛教黄教中有着广泛的影响,与西藏相对应,被称为“东藏”,即使是今天,瑞应寺在中国佛教界仍处于重要地位。瑞应寺始建于公元一六六九年(康熙八年),到康熙四十三年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寺庙建筑群。始建初年,康熙皇帝赐金龙镶边的满、蒙、藏、汉四种文字雕刻

12、的“瑞应寺”匾额。公元一八二四年(道光四年),皇帝赐予瑞应寺扎克喇嘛行政印鉴。瑞应寺的出现和发展经历近三个世纪,对蒙古族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东部蒙古族地区宗教、医学、文化的中心,素有“东藏之称”。其主要的建筑有大雄宝殿、活佛宫、四大扎仓、外5庙等。大雄宝殿,位于瑞应寺的中心,是全寺最大殿宇。活佛宫,分为东、西两馆,均设在大雄宝殿西边。四大扎仓,“扎仓”是藏语,意译为“院”,即学部之意。各扎仓是瑞应寺分设的4所学部。萨尼特扎仓是传授佛教哲理的因明学部;曼巴扎仓是医药学部,阿克巴扎仓是密宗学部;丁科尔扎仓是时仓学部。外5座庙,即白伞庙,绿度母庙、关帝庙、护法殿、舍利庙。此外,还有六公里长的

13、环寺路,环绕全寺一周,道路崎岖,沿路石雕像林立,称“环寺路上万尊佛”。在瑞应寺鼎盛时期有喇嘛三千六百人,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自然成为我国东部蒙古地区宗教、医学、文化的中心。千佛山位于彰武县大四家子乡西南2.5公里处,因山上有数百尊清代摩崖造像而得名。千佛山松柏青翠,枫树环绕,怪石嶙峋,古木苍劲,风景幽美,四周地势开阔,远处群山绵亘。整个山势,东北陡立,西南内凹,呈坐椅状。在悬崖峭壁间现存石刻造像200余尊,且大小不同,神态各异,疏密不等。198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摩崖造像主要分布在千佛山的西南坡,系采用半浮雕,佛像有菩萨像、观音像、弥勒像、四头八手佛、千手千眼佛、达摩面壁佛、护法

14、神佛、藏式喇嘛佛、四大天王佛以及骑马提刀的关羽神像等。在山的西侧半山腰上凿观音洞一座,站楣上阴刻“观音洞”三字,左侧竖刻“宣统元年戌吉日立”一行小字。千佛山摩崖造像是辽西地区一处保存较好的佛教石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2、古迹遗址类旅游资源阜新市在古迹遗址旅游资源以查海遗址和关山辽墓群为代表。查海遗址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镇查海村西南2.5公里处,距阜新市区25公里。该遗址是一处距今约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原始部落遗址。现存面积近3500平方米,迄今已发现房址十余座,并出土了大量生活所用陶器、石器和玉器等珍贵文物。1996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查海遗址聚

15、落区内、房址东西成行排列,每行23座,规矩而又密集,灶址位居屋正中,陶器、石器等多摆在四周,中部的灶址(即火膛)周围是室内活动的中心。遗址中出土的器物表面上的纹饰极丰富,尤以压印“之”字纹与几何纹条带等多见。遗址中石器数量较多,以打制器物为主,形体较大,其中铲、斧和磨盘棒为典型器物。在石器制作中,使用了较熟练的穿孔技术。玉器分装饰品和实用品二类,装饰品有匕形器、管状珠等,工具类仅似锛状器一种,体皆小。这里出土的玉器,是目前我国考古文化中所发现的最早用玉的实例。查海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为确立我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较早阶段的考古编年序列增添了新材料。3、自然生态旅游资源阜新的沙、林、水代表着阜新生态

16、旅游资源,大清沟、章古台、三塔沟、乌兰木图山等生态旅游景区最具阜新特色。大清沟旅游景区位于彰武县的西北部,座落在科尔沁沙地南端,距阜新市110公里。景区范围6.3平方公里,连绵的沙丘、断裂的狭谷、广褒的草原及峡谷大川和沙丘植被等主要特征构成了大清沟颇为奇特完美的自然景观。大清沟以其独特的沙海、天然矿泉构成,总库容量为2000万立方米,碧水清澈见底,上游万泉喷涌,下游水平如镜。湖面开阔,岸曲悠长,倒景清晰,景致奇妙。飞来峰、降魔塔、菊丽玛女神像等景观为游人留下无限的神秘。目前,大清沟景区已成为辽宁乃至东北的重要景区,1988年该景区被评为辽宁50佳景之一。章古台万亩松林,为人工防风固沙林,位于彰武县章古台镇境内,距市区160公里。章古台地处科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