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投标)省储备粮信息化管理平台项目招标文件改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119931 上传时间:2020-06-24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招标投标)省储备粮信息化管理平台项目招标文件改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招标投标)省储备粮信息化管理平台项目招标文件改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招标投标)省储备粮信息化管理平台项目招标文件改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招标投标)省储备粮信息化管理平台项目招标文件改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招标投标)省储备粮信息化管理平台项目招标文件改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招标投标)省储备粮信息化管理平台项目招标文件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标投标)省储备粮信息化管理平台项目招标文件改(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招标投标)省储备粮信息化管理平台项目招标文件改省级储备粮信息化管理平台项目招 标 文 件招 标 编 号:JLWL-2016-8招 标 人:吉林省储备粮收储有限公司招标代理机构:吉林省万力招标咨询有限公司2016年5月目 录第一章采购项目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2一、项目背景2二、信息化诉求2三、建设目标3四、内容与范围要求3五、项目建设原则5六、项目具体建设内容要求66.1省级储备粮化管理平台建设要求66.2智能粮库建设要求86.3数字粮库建设要求166.4配套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23七、总体技术要求24八、项目建设要求25九、售后服务要求26十、招标货物清单与配置要求2710.1省级储备粮信息化

2、管理平台货物清单2710.2智能粮库建设主要设备清单2710.3数字粮库建设主要设备清单3910.4配套信息化环境建设货物清单4610.5粮库信息化建设通用材料与辅材49一、 项目背景2015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69号),要求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切实增强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意识,承担起保障本地区粮食安全的主体责任。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公开印发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发改粮食2015570号)。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简称“粮安工程”),

3、贯彻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要求,抓紧推进“粮安工程”建设。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科技的涌现,也为保障粮食安全带来了新的科技手段。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大力推进粮食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粮油仓储信息化建设指南(试行)和关于深化粮食科技体制改革和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文件,旨在借助先进的科技力量,实施科技兴粮,进一步提高中央、各地方和各地粮企的粮食仓储管理水平,提高粮库日常作业效率,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全面确保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同时,有效规范粮库日常经营与各项业务流程,全面增加信息透明度与集中度,做到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足不出户、远程监控各地的粮食储备、粮情

4、、质量情况等,开展远程指挥调度、护航粮食安全。二、 信息化诉求1、储备粮库仓储能力待提升:目前粮食保管、粮库经营等还是传统方式,成本高、效率低、反应慢、漏洞多。在收购、经营、轮换、仓储保管、数量与质量安全控制、资金监管等诸多方面存在隐患。随着国家对地方储备粮管理要求的提高,以及粮食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对储备粮库的传统业务流程和经营管理方式也提出了新的变革要求,既要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完成地方储备粮管理任务,又要高效经营,提高粮库自身的市场生存能力。储备粮库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看见、抓住、控好”地方储备粮,真正作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钱粮一致,堵住风险漏洞,确保储备粮数量准确、质量良好,满足应

5、急调动需要。2、监管单位需要提高远程监管能力:目前对储备粮库的日常监管主要依据粮库上报的业务数据和账目数据和到粮库现场进行相关数据的核查,监管手段比较单一,无法对粮库的实时状况进行有效监管。由于信息传递通道阻断、上下级信息的不对称、数据传输的滞后以及数据在提报、传输过程中存在的人为粉饰和篡改风险,会导致数据失真,上级看到的与下级粮库实际发生的情况大相径庭,从而影响判断和决策,错失风险预防和问题处置的最佳时机,威胁储备粮安全,并给储备粮库的自身健康经营带来影响。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通过远程数据采集、大数据存储和分析、互联网等技术整合各类粮食信息,让数据充分流动,使得各储备粮库的实时粮情、数量

6、、质量、监控视频、粮食收购/销售/出入库/等业务动态、轮换进度、资金状况、储备制度落实情况、粮库经营情况等尽收眼底、实时跟踪、全局掌控。三、 建设目标深入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有效实施“粮安工程”,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有关要求,运用新兴科技手段,创新吉林省地方储备粮管理模式,实现科技兴粮。严格遵照吉林省地方储备粮管理要求,紧紧围绕服务吉林省地方储备粮管理、服务吉林省粮食流通产业创新发展这个中心,基于现有的IT技术与资源,充分融合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GIS、GPS定位等当今主流科技,构建一个技术先进、平台开放、标准统一、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运行稳定、安全可靠、信息共享、多

7、级联动的覆盖吉林全省的地方储备粮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吉林省加强地方储备粮管理提供支撑。四、 内容与范围要求1、覆盖省级管理层和储备粮库层两个层面。同时满足粮库自身应用和上级远程监管需要,以及内部办公协同、信息共享等。2、围绕“储备粮业务管理”实现储备粮管控与仓储作业整合应用。建立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实现集团化管理。配套建设一卡通出入库、粮情检测、智能安防、数量检测、智能终端巡检等仓储智能化系统,提高粮食仓储保管智能化水平,各系统一体化集成运行,解决两层皮问题,逐步实现智能化粮库。3、逐步形成吉林省级储备粮大数据,汇聚储备轮换、数量、质量、粮情、办公、经营、视频监控、图像、文档等各类数据,进行挖掘

8、分析,为储备粮管理提供更加先进科学的手段。4、与设备、专业系统集成,一体化运行,由软件控制流程运行,从设备采集原始数据,从源头确保数据准确。5、利用无线技术,实现移动应用。利用移动互联网、WIFI、GPS等无线通道,接入多种智能终端,满足巡检、扦样、值仓、流程审批、信息查询等需求。6、项目应用范围:在吉林省储备粮公司建设1个省级储备粮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吉林省兴良储备粮库建设智能粮库系统,在吉林省平良储备粮库等17个粮库建设数字粮库系统,18个储备粮库与省平台远程连接、数据集成。7、建设内容标准:1)省级储备粮信息化管理平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储备粮综合管理中心、粮情监控预警中心、远程可视化监管中

9、心、数据挖掘分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办公协同中心、移动应用平台、储粮大数据中心和多角色信息门户,以及网络、服务器等信息化基础环境的升级改造。2)智能粮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储备粮业务管理系统、智能一卡通出入库系统、智能通风系统、智能安防系统、智能终端巡检系统、粮情检测系统、数量检测系统、气体检测系统、办公协同、移动应用、粮库综合展示系统,以及设备的安装、系统集成与机房建设等。实现与省级储备粮信息化管理平台信息互通。3)数字粮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储备粮业务管理系统、智能一卡通出入库系统、仓储系统集成(目前在用的粮情、安防、通风、气体检测等系统)、办公协同、移动应用以及设备的安装、系统集成与机房建设

10、等。实现与省级储备粮信息化管理平台信息互通。五、 项目建设原则项目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建设:1. 前瞻规划,逐步推进原则:遵循技术发展方向,考虑目前及业务创新发展,从整体信息化发展角度和现实需求出发,着眼未来,从整体上进行统一的前瞻性的总体规划设计,对目前及未来的建设目标、方向进行明确,保证整个系统建设过程的延续性、各阶段工作前后一致性,并采取强有力的组织措施和严格的制度保障来确保项目建设的系统性。2. 需求驱动,系统灵活原则:以实际应用需求为平台建设的驱动,确定建设方案,做到与实际现状、发展趋势密切结合,通过松耦合的设计与标准化接口来实现子系统间的互通性,保证应用系统的灵活性。3. 实用性原则

11、:从实际需求出发,构建合理的平台环境,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功能简明、实用,具有可操作性,能适应不同文化程度的使用者,以获得最佳使用效果。4. 经济性原则:平台设计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确保整个平台具有最高的性价比;平台设计中,软、硬件以开放式为原则,用户可以在保护已有投资的基础上增加有关设备,灵活扩充平台,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平台建设具有规范完善的开发、实施计划及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在规定时间内投入运行,从而直接缩短“投资回报周期”。5. 标准化、统一信息口径原则:标准化主要体现在各类粮食基础数据标准化、行政流程标准化、审批表单标准化、系统间接口标准

12、化。在标准化的前提下,将各类标准与系统设计及研发结合在一起,能够保障系统存储信息的对称性,实现数据在各系统中的顺畅交互。6. 数据统一管理、规范使用原则:从制定粮食数据管理标准和管理规范入手,对采集的各类粮食数据采取分类、归集、标准化梳理、综合规划、共享利用、挖掘分析,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达到数据分类规范存储,严谨易用的管理目标。7. 平台化设计、模块化组装原则:采用平台化、模块化建设思路,通过先进成熟的技术平台来搭建本系统,满足储备粮业务管理、行政办公、粮情监控、质量监控、数量监控、视频监控、信息发布、统计分析等各子系统稳定运行的要求,达到高质量、快速开发和随需应变的建设和应用目标。8. 适

13、应新业务扩展原则:采取模块化、组件化建设,成熟的组件和模块化的设计有利于在其基础上快速建设新的子系统,可以快捷的扩建新系统,满足新的管理要求和业务发展需要,确保各模块之间的无缝衔接、一体化发展。9. 接口开放、一体化集成原则:提供标准化数据集成接口,能按照规范和数据交互规则,实现与粮情监测、安防监控、地磅、手持终端等之间的数据无缝对流,确保集成后的系统可以一体化运行,满足多异构系统集成运行和数据采集整合、数据交换的要求。10. 安全可靠、数据准确原则:保证平台安全正常运行,数据准确,防止被恶意攻击,并确保信息具有安全性、完整性、保密性和可靠性。六、 项目具体建设内容要求 6.1省级储备粮化管理

14、平台建设要求利用互联网、大数据、GIS、云服务等技术手段实现储备粮监管、远程粮情监控预警、远程可视化监管、办公协同、数据挖掘、信息共享等服务,建立储粮信息化管理平台。 6.1.1储备粮业务综合管理可以对下级储备库的储粮业务开展远程监管、数据采集、在线沟通和业务协作,为省级储备粮管理提供统一的工作平台。实现粮库财务数据调阅,可以对接提取粮库使用的用友财务系统的财务账、报表、记账凭证、内部往来等财务数据,改变之前的报表方式,直接提取,确保数据准确及时。 6.1.2远程粮情监控预警 接入下级储备粮库的粮情数据,远程实时掌握温度、湿度、虫害等粮情信息,异常报警,帮助快速追查和解决安全隐患。 6.1.3

15、远程可视化监管 可通过三维图形、GIS等方式综合直观展示下级各监管库点的地理分布、粮库信息、储备粮仓容与存量、质量、轮换、粮情、监控视频等信息,从而直观全面掌握辖区储备粮状况。 6.1.4储粮数据挖掘分析采用大数据处理与挖掘技术工具,对各类储粮数据进行挖掘,配合模型进行形象展示,可对比、排名、预警、趋势和预测等,为管理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依据和手段。 6.1.5储粮大数据中心采用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技术,逐步对各类储粮数据进行汇聚整合和存储,建立储粮数据标准化管理体系,统一各类数据规范、存取标准与编码规则,逐步建成吉林省级储备粮大数据中心,满足省级储粮数据标准化管理、数据统计、分析比对以及业务监管、数据挖掘和监督调控需要。 6.1.6多角色门户整合各个子系统,统一入口、统一认证、统一管理。为省级各角色人员提供集中统一的信息展示、查询浏览、业务办理与工作窗口,可提供不同岗位的门户,可为省粮食局、省储备粮公司、各储备粮库等提供相应的门户。 6.1.7办公协同建立覆盖下级省储备粮库的网络化办公平台,实现网上集中电子化办公,实现公文、事务审批、个人办公、在线交流、邮件收发等管理。 6.1.8信息发布共享通过信息看板,展示可以公开的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