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精选课件(公开PPT)

上传人:zhuma****mei2 文档编号:136116382 上传时间:2020-06-24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必修一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必修一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必修一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必修一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一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精选课件(公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精选课件(公开PPT)(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回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复习导入,长官是任免 世袭 权力小有利于统一 自主权大有利于割据 按地域 血缘关系 有俸禄无封地 有封地无俸禄,材料: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史记平淮书,西汉初年社会经济的凋敝,材料: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的封建论,错误吸取没有分封是秦朝灭亡原因的教训,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 汉书贾谊传,封国权力过大,威胁中央,七国之乱,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长丰县第一中学 杜 广 民 2014.02.

2、25,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两汉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A西汉初郡国并行,B颁布推恩令,除嫡长子继王位,其他各子可分割土地为列侯,C酎金律,夺爵位,D附益之法:禁止诸侯王结交宾客,E汉武帝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与地方高官,2、隋唐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A隋文帝废郡,形成州县两级制,B唐初全国设道,监察地方州县,C唐中后期出现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直到唐亡(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延续),汉元期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时隐时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制度的演变,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一、中央集权的发展,3、北宋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军事上:精兵强将充实

3、禁军,收兵权,使统兵权(三衙)与调兵权(枢密院)分离,行政上:派文臣当地方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州郡财赋自留小部,其余中央掌握,措施,评价,积极: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造成“冗官”、“冗兵”和“冗费”,积弱积贫,右司郎中,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包拯,宋代官、职、差遣分授,目的,直接目的是防止唐后期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根本目的是稳定北宋政权,指导思想,重文轻武、守内虚外,4、元朝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A实行行省制(平章政事由蒙古人担任)形成省(10个)、路、府、州、县级制,B晋、冀、鲁由中书省直接管理腹里,C设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吐蕃

4、和诸王封地),意义:,A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秦汉:郡、县两级制 东汉:州、郡、县 隋唐:州、县两级制 宋朝:路、州、县 元朝:省路/府州县,行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派出机构:,一、中央集权的发展,汉至元地方机构,区域:,自主权:,行省管辖区域范围扩大。,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可以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但要受到中央节制。,行省中央机构的派出机构(是流动的中央政府),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重用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以削弱相权(中朝外朝),2、魏晋南北朝,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3、隋唐,中书省( 决

5、策机构,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 审议机构,审核政令 ),尚书省( 执行机构,下设六部 ),三省六部,作用:第一,分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第二,减少决策失误,提高办事效率。 影响: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它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备,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特点:,运用:修补一段城墙,三省六部如何运转:工部、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二、君主专制的演进,4、北宋,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参知政事( 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盐铁户部度支,分割宰相财权),机构职能,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宋真宗始,相权逐步强化,对皇权有所限

6、制。中国古代相权与皇权的消长,总体上虽然朝着强化皇权的方向演变,但其间也有相权强化的时候,并非简单的直线发展。,5、元朝,一省二院又称 “中书省制”:设中书省替代前代三省,行宰相职权,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关,宣政院统领宗教及少数 民族事务,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汉朝选官制度:,2、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制:,3、隋唐宋元科举制度:,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随着世家大族的没

7、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下去。,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政府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隋文帝:,隋炀帝:,唐宋元:,作用:,选官制度的变化,秦汉魏晋南北朝,魏晋 南北朝,隋唐北宋 明清,以官举士来源基层,中正评定授官依据,考试选官 仕途开放,以官举士 权操于上,成为世族把 持政权工具,八股取士 束缚思想,练一练:,(2010年湖南湘潭模拟)“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是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实行的一项措施。对这一措施的叙述正确的应是 A由近臣组成决策机构 B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权力 C置三公,互相牵制 D行“推恩令”,弱化王国势力,(2010年北京朝阳区

8、模拟)改变唐末以来“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现象的有力措施是 A设立郡县 B推恩削藩 C整顿禁军 D派驻通判,(2009年海南高考卷)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2010年江苏高考卷,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练一练:,(2010年东北师大附中模拟)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

9、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2010年北京西城区模拟)汉代颁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其目的是 A壮大皇

10、族力量 B保证列侯利益 C加强中央集权 D笼络王侯人心,练一练:,(2010年福建高考卷,14) 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2010年安徽巢湖模拟)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翁中”误写成“仲翁”,乾隆批之以诗“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如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进行挖苦。诗中“判通”是“通判”的故意颠倒,“通判”这一官职最早出现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11、 D明朝,(2010年山东高考卷,10)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练一练:,(2010广东高考卷,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2009年浙江高考卷,14)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练一练:,练一练:,练一练:,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1及所学的知识,概括秦朝中央行政系统中皇帝和丞相的关系。 2概述图2所示唐朝中枢权力机构的基本运做程序及主要作用。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时期宰相职权发生的具体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宋朝设官之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十七官制总序,练一练:,练一练:,练一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