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投稿与文学研究---以莎士比亚研究为例》-精选课件(公开PPT)

上传人:zhuma****mei2 文档编号:136116019 上传时间:2020-06-2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投稿与文学研究---以莎士比亚研究为例》-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创新投稿与文学研究---以莎士比亚研究为例》-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创新投稿与文学研究---以莎士比亚研究为例》-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创新投稿与文学研究---以莎士比亚研究为例》-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创新投稿与文学研究---以莎士比亚研究为例》-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投稿与文学研究---以莎士比亚研究为例》-精选课件(公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投稿与文学研究---以莎士比亚研究为例》-精选课件(公开PPT)(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 投稿与文学研究-以莎士比亚研究为例,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李伟民 2007 青岛,一、外语院校学报概述 二、文学研究应以创新为最高原则 三、期刊、作者和投稿 四、努力扩大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的学术影响,一、外语院校学报概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只有几家外语学术刊物,但是从1978年以后,外语学术研究发展很快,外语院校的学报和学术性杂志也相继恢复和创办起来了,目前已经达到了12家以上,其中有10家外语院校学报,加上黑龙江和山东,共计12家(内部期刊不在统计之列),在这中间还没有包括师范院校一级的学报的外语版,也未算外国文学类刊物,另外还有10多家外语学习和辅导类刊物和近10种内部发行的外语研究

2、刊物。按照北京大学图书馆编辑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的统计,全国共有“语言学类专业期刊”98种,其中除去汉语语言学专业期刊,外语类专业期刊为55种,,文学类专业期刊为420 种;外语院校的学报大多为双月刊或季刊,即全国每年约出版80期外语学报,刊载学术论文1600篇左右。这些外语院校的学报对促进外语界的教学、研究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青年教师的成长特别是高一级职称的评审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色与定位: 从理论上讲,每一种刊物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这在我国几种主要的外语学术研究刊物还是有所体现的。但是不管怎么说,,外语刊物总要面对外语界的现实包括外国语言教学和研究以及外国文学研

3、究、翻译本身的研究状况,因此,一些相应的栏目在大多数外语刊物上都有所体现。 例如北外的外语教学与研究主要侧重“语言学理论”、“语言研究”,在外语教学方面主要侧重“测试”、“调查”,并且设置了“文化、翻译”栏目,近年来该刊的编辑方针有所变化,即文化类的文章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而该刊在90年代以前不时有此类文章发表,,这种编辑风格的变化和学术兴趣的转移,表明随着许国璋先生的逝世,该刊的学术兴趣更加往语言学理论和语言研究方面转移,书刊评介类的文章有一些,同时,也有意识地与北外的外国文学做了一定的分工。 上外的外国语于1978年复刊,原刊名为外语教学与翻译,在外国语上发表的外语研究方面的论文占到该刊发

4、文数量的50%,其次是教学和翻译研究方面的论文,同时,也有少量的外国文学和语言学研究论文,其中的外国文学研究论文的主要特点是结合语言学理论进行阐释,外国语的容量不大,书评类的文章很少。,广外的现代外语的重点为语言和语言学,近年来,这部分的论文占到了全年所发文章总数的50%以上,而且,有的文章相当长,在比重上超过了其他外语院校的学报,而且在语言理论方面的论文也在该刊占有相当的比重。现代外语在近年来更加注重现代语言学研究,而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外语学术刊物了。 总体来看,这些学报都重视语言和语言学研究,而且逐渐从语言现象研究为主,过渡到语言学和语言研究并重,或者更侧重语言学研究。即语言学理论研究的

5、文章呈上升趋势,具体语言现象的论文很少或没有。外语教学类的文章数量很少。造成上述特色的原因是,,外语界学术论文作者的研究兴趣发生了变化,外语界学术研究的层次也被逐渐抬升,反映在投稿上就是某些内容增多;刊物编辑的用稿侧重有所变化,有意识地重点扶持或强化某些栏目,并将这种特色固定下来;主编学术兴趣的变化也是造成某些刊物特色的原因之一。 川外的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有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与所有的外语院校的学报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即突出外国文学研究,近年来川外学报更是设置了多个栏目,这些栏目均与外国文学有关,甚至在外国文学研究栏目还设置了比较文学、美学与审美文化研究栏目。这就是说,川外学报在强调语言研究和翻译

6、研究的基础上对外国文学研究情有独钟。,以2006年川外学报为例,除了设置了外国文学与文本研究栏目外,还设置了比较文学、福克纳研究、浪漫主义研究,川外素有莎士比亚研究的传统,学报近年来发表了一些莎学研究论文,在此基础上,2006年川外学报还设置了莎士比亚研究栏目。2006年全年川外学报共发表了180篇文章,平均每期30篇,其中全年共刊载外国文学研究类文章74篇,数量是相当大的,可以说,川外学报一年发表的外国文学研究类的论文超过了所有外语院校学报一年发表的外国文学研究的论文的数量,成为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且随着数量的增长,质量也有比较明显地提高,即在人大复印报刊和其他转载类刊物上的转

7、载数量有所提高。,除此之外,在外国语言研究和翻译研究外还设置了认知语言学等栏目。此外,川外学报的容量很大,为双月刊,每期为144页,发表30篇左右的文章,与大外的月刊外语与外语教学相比容量一样,大外学报每期发表15篇左右的文章,全年也是180篇。由于容量大,也吸引了一些学术名家和学术新秀向川外学报投稿。而且,随着川外学报被再次列入“全国外国语类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在外语界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关于发稿情况,以2006年为例,内稿的采用率为逐年下降;外稿的采用率逐年提高。,文学研究应以创新为最高原则: 以莎士比亚研究为例,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理论的创新

8、,包括采用新的理论分析老的作 品. 2.材料的创新,指新的发现. 3.观点的创新,要有新的材料新的理论的支撑. 我们可以以莎士比亚研究为例:,例如研究政治化语境与莎士比亚作品的关系 在莎学研究中,资产阶级思想受到了猛烈批判。粱实秋在20世纪3040年代发表的莎学研究论文和西方莎士比亚研究被视为其中包含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政治环境要求研究者在高等学校的文学教学和莎士比亚的介绍和研究中必须清除资产阶级思想,不能任资产阶级思想占领莎士比亚研究的阵地。莎学研究者要清除莎士比亚介绍,中的资产阶级思想,对以往的莎学研究中的所谓“资产阶级思想”进行了猛烈批判和清算,提出“如果我们忽视了在莎士比亚的介绍和研究中

9、,资产阶级的思想和观点还占据着重要的地盘,还没有得到有力的批判和清除的严重现象,我们将不但不能正确地、有效地介绍和吸收莎士比亚的艺术,而且就将使资产阶级思想占领着古典文学研究的阵地,让社会主义思想向其投降。这当然是不能容许的。努力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来正确解说和介绍莎士比亚及其艺术,清除欧美资产阶级莎士比亚研究者的学说和理论在我国莎士比亚介绍研究工作中的影响.,那么,按照批判者的指责,无论是梁实秋的莎学研究还是欧美莎学研究都属于资产阶级唯心论的范畴,中国莎学研究的任务就是必须将资产阶级莎学研究思想务必清除出高等学校的课堂和研究领域。在批判中虽然将莎士比亚与资产阶级莎学研究区别开来,但研究者

10、如果涉足这一领域很难不被指责为在其研究中宣扬了资产阶级莎学研究思想。 因此这样的研究在材料的发掘上与对问题的研究上就与别人有了不同的视角.,莎作中的爱情研究、阶级分析与人性论 在20世纪5060年代,对于涉及爱情的作品也必须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人们在研究中强调“我们不能对古代爱情作品的客观作用估计过高;应该把古代爱情作品放在阶级斗争的总形势中进行考察。”研究者认为:在对罗密欧、朱丽叶这两位主人翁在封建恶势力下成为牺牲品的遭遇表示极大同情的时候,指出其中属于资产阶级世界观的不健康因素。批判莎士比亚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反对封建氏族宿仇,不自由的封建婚姻制度,中世纪的禁欲主义思想,“因而也就很自然地宣

11、扬了资产阶级世界观中的若干不健康的东西。剧中两位主人公反对封建恶习的主要动力,恰好是我们今天要加以批判的资产阶级恋爱观”,“莎氏企图否认其阶级性,宣扬所谓有普遍意义的人性论,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我们必须加以反对。,在外国语言文学界,学习、研究莎士比亚遭到质问与批判:“谈到文艺复兴时代,则认为是人类文化的顶点,读一读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就胜过生活二十年(这句话和马克思讲的一天等于二十年对照一下,会令人发生怎样的感想呢?);”“每讲到爱情诗时,就眉飞色舞,赞赏不绝甚至在反右斗争中还有人念这些诗以自慰宣传资产阶级男女关系”;“他们对根据古典作品拍成的片子,如罗蜜奥与幽丽叶,可以看了又看,百看不厌,但

12、是对我们自己的优秀影片董存瑞和平原游击队则就是不看。这又是一种什么感情?如果真是从心里爱新社会,怎么能不看?如果真是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怎么能不和自己的学生在一起看社会主义的电影?”,“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两本书可读:一是红楼梦,一是莎氏比亚这种种肮脏的丑恶的资产阶级思想难道是个别的 吗?”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纯洁、不朽爱情被视为肮脏、丑恶的,研究他们就是宣扬资产阶级的男女关系和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在“亲不亲阶级分”的划线中,有的莎学家也对自己的莎学研究做出检讨说,“我们又必须认识到英美近来所大吹大擂的新目录学,在其本身就无多大科学性可言,而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来提倡它则更是绝大的错误。,

13、纵观中国19491966年代的中国莎学研究,确实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这一阶段的中国莎学呈现出几个明显特点。 第一,由于新中国的成立对知识分子的鼓舞,使新中国的莎学研究者焕发出极大的热情。这种热情有时是严峻的政治环境和意识形态语境也难以使其泯灭的。 第二,当代中国莎学研究者在苏联学习的大趋势下,对苏联的马克思主义莎学采取了全面吸收的方式,尤其是“人民性”的提法。 第三,中国莎学研究者以自己的思考,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莎学研究,强调莎作的现实主义特点,基本不谈莎作的浪漫主义特色。,第三,中国莎学研究者以自己的思考,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

14、导自己的莎学研究,强调莎作的现实主义特点,基本不谈莎作的浪漫主义特色。 第四,由于受国内政治环境和阶级斗争语境的影响,中国莎学研究者往往以熟悉的阶级、阶级斗争观点指导莎学研究;或者从阶级斗争、意识形态观念出发对莎士比亚、莎作的资产阶级观念或资产阶级爱情观予以批判;把莎士比亚看作是一个彻底的资产阶级作家,进而对莎作中的人道主义作了否定。 第五,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莎学研究抛弃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的研究范式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东 西 方 文 化 交 流 中 的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翻译中一个特殊的译本天仇记及其他,邵挺所译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译本天仇记是早期哈姆莱特翻译中的“三大文言文译本”

15、中真正以“诗剧”的形式翻译哈姆莱特的译本。天仇记特色明显,在莎士比亚翻译研究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在莎士比亚翻译研究中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译本,在中国莎士比亚传播史上也应该占有一定的位置。,邵挺翻译的天仇记究竟具有那些特点呢?我认为,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邵挺翻译的天仇记是中国翻译哈姆莱特的文言文译本中的最后一个译本,它的出现标志着采用文言文翻译哈姆莱特的终结。 第二、它又是“三大文言文哈姆莱特译本”中在形式上和译文上最接近哈姆莱特的原本,它不是以译述的形式,而是翻译的形式,真正以戏剧(诗剧)的形式翻译的莎士比亚剧本。,第三、天仇记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译本,译者在译本中采用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评点的方

16、式对哈姆莱特中的人物、主题、艺术创作手法、环境、情节、西方文化风俗以及翻译方法、技巧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述、说明,其中蕴涵着译者对哈姆莱特及其人物较为简要、清晰、褒贬分明的评价。在这个意义上讲,天仇记是莎士比亚戏剧翻译中不同于其他莎剧译本的一个相当特殊的译本。它既是一个译本,又不完全是一个译本;特殊之处在于,它还以一个译者兼评论者的身份帮助读者理解,并对哈姆莱特一剧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评点和阐释。,第四、天仇记对哈姆莱特原剧本进行了一些删节、合并。由于文言文所具有的涵盖性,用文言文翻译能够将莎士比亚原文中多词、多句的意思,在一词、一句中表现出来。 第五、邵挺的天仇记用大量的中国成语、熟语、典故、中国诗歌语言翻译剧文,如凤毛麟角、四面楚歌、险象环生、野老村夫、草莽匹夫、击缶吹笳、杨柳横溪,叶白水镜、泪失荒坟雨淋漓、雎鸠、窈窕淑女、三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