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白兔饲养管理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36112617 上传时间:2020-06-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白兔饲养管理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川白兔饲养管理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川白兔饲养管理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川白兔饲养管理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川白兔饲养管理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白兔饲养管理技术规程-编制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白兔饲养管理技术规程-编制说明(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白兔饲养管理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1. 任务来源根据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8年度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计划的通知(川质监函2018(483)号),立项计划汇总表第23序号,由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成都鼎鑫兔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畜牧总站负责起草DB51/TXXX-2019四川白兔饲养管理技术规程,该标准起草联系人杨锐,联系电话13881846494。2. 立项背景四川白兔是我国家兔地方遗传资源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白兔的优秀代表,具有性成熟早、耐受血窝配种性能强、繁殖率高、适应性广、容易饲养、体型小、肉质鲜嫩等特点。经过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多年的资源保护和推广开发利

2、用工作,同时伴随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目前四川白兔在省内已推广到多个县市,在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也得到推广,目前四川白兔在全国的年出栏量已达上百万只。但是,过去四川白兔是传统的小规模家庭养殖,日粮组成以青粗饲料为主,搭配适量配合饲料。随着畜牧业和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四川白兔的饲粮结构、养殖方式、营养需要和疾病防控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有的饲养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规模化养殖的需要,以致使四川白兔的优良种质特性不能完全的发挥,制约了四川白兔的推广利用;另一方面,国内现行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主要基于国外家兔品种特点而制定,并不完全适应四川白兔的生物学特性。四川白兔具有血窝配种能力强,繁殖率高,耐粗饲

3、,抗病力强等明显不同于国外品种的种质特点,需要有更“个性化、特色化”的饲养管理技术规程。为了进一步推动我省优秀的地方遗传资源四川白兔的推广应用,规范四川白兔饲养管理操作程序,制定本标准非常必要和重要。3. 起草单位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成都鼎鑫兔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畜牧总站。4. 主要起草人及分工杨 锐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副研究员 主持并起草标准梁 歌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起草标准及资料收集郭志强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副研究员 起草标准及资料收集谢晓红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起草标准及资料收集雷 岷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副研究员 起草标准及资料收集 李金良 四川

4、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起草标准及资料收集 李旭廷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副研究员 起草标准及资料收集 李思聪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 起草标准及资料收集李丛艳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副研究员 起草标准及资料收集 邝良德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 资料收集郑 洁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 资料收集季 杨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副研究员 资料收集关云秀 四川省畜牧总站 高级畜牧师 资料收集张翔宇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副研究员 资料收集杨 超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 资料收集张翠霞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 资料收集梅秀丽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助理

5、研究员 资料收集任永军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 资料收集唐 丽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 资料收集王吴燕 成都鼎鑫兔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资料收集二、主要工作过程1. 前期工作计划任务下达前,标准起草单位的科技人员对四川白兔饲养环境、饲料营养、饲养管理、防疫、废弃物处理和养殖档案等技术内容开展调研,查阅、收集国内相关技术资料,提出标准制订方案。2. 成立起草小组2018年3月立项通知下达后,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迅速组建标准编制组,并确定了小组成员,对标准起草工作进行分工,明确任务和职责,以确保制标工作的顺利实施。3. 查找相关资料2018年4月到9月,标准编制组成员到四川省畜牧

6、科学研究院和成都鼎鑫兔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了四川白兔饲养管理的技术资料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同时也查阅了国内的研究文献。4. 标准起草2018年10月,根据收集及查找的相关资料和文献,经过多次的反复讨论,修改完善,形成标准意见征求稿; 5. 标准公开征求意见及修改草稿形成后,起草小组以电子邮件、信函、电话等形式向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省内外科研、教学、生产、推广和管理等单位的有关专家,以及部分市县畜牧局、改良站技术人员进行了意见征求,使之更加切合生产实际,根据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标准编制组进行了内部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了标准送审稿。6. 标准终审,形成标准报批稿2019

7、年 月 日,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四川农业大学等省内农业科研、教学、生产等方面的7位专家,对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牵头起草的四川省地方标准四川白兔饲养管理技术规程(送审稿)进行了审定。审定专家在听取标准制订小组汇报的基础上,对标准送审稿的内容和格式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查,并形成了审查意见,建议将该标准作为四川省地方推荐性标准尽快发布实施。会后,标准制订小组根据审定专家组的意见进行了充分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了标准的报批稿。三、编制原则和主要技术要求确定的依据1. 编制原则(1)本标准遵循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

8、用“十三五”规划(农办牧201643号)编制。(2)本标准参考国内其他地方家兔品种饲养管理的标准和技术资料,增强标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3)本标准内容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2. 主要技术要求和确定依据说明本标准规定了四川白兔的饲养环境、饲料营养、饲养管理、防疫、废弃物处理和养殖档案等内容,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范围内四川白兔的饲养管理。其中四川白兔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主要集中在初配月龄、营养需要、补饲型饲粮结构、耐热配种和血配方式等,这明显区别于外来引进品种饲养管理技术方式,是充分发挥和利用四川白兔种质资源优良性状的针对性技术规范和要求。四川白兔性成熟早,母兔110-120日龄可排出

9、成熟卵子,公兔120日龄成熟精子达到60%,同时四川白兔繁殖生理的研究结果显示,四川白兔生殖器官发育,公免以90120日龄,母兔以75105日龄发育最快,到l20日龄基本趋于稳定,达到性成熟可以正常繁殖配种。以此为确定依据,并结合实际四川白兔配种效果和经验,标准制定组确立了母兔4月龄4.5月龄、公兔5月龄5.5月龄即可初配,并以此增强种兔利用率的目的。四川白兔是皮肉兼用的地方品种,营养需要与其他大型肉兔品种差异较大。过去的肉兔营养需要,主要以新西兰兔等外来品种为研究对象,所获得的营养需要参数不完全适于四川白兔。鉴于四川白兔遗传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的需要,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围绕四川白兔主要营养素

10、能量、蛋白和粗纤维等开展了大量实验,获得了四川白兔种兔和商品兔消化能、粗蛋白质和粗纤维的需要量的参数,进而通过不同区域的养殖场的数据验证分析,以此作为四川白兔主要营养素需要的确立依据。四川白兔传统的日粮组成是以青绿饲料为主,搭配适量配合饲料,但是随着饲料工业发展,规模化的肉兔养殖场使用全价饲料饲养已成为固定和单一的日粮结构,但是这种几乎完全舍去青绿饲料的适量搭配,显然不符合四川白兔品种遗传特点。在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遗传和营养环境的相互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四川白兔遗传特性,标准制定小组开展了“补饲青绿饲料对四川白兔生长性能、屠宰性状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全价饲料的基础上

11、搭配补饲青绿饲料,可以有效提高四川白兔的生长性能,增加经济效益,降低保种成本,有利于保持和发挥四川白兔的遗传特性,有助于青绿饲料资源充分利用特点,以此为依据,标准制定组确立了四川白兔补饲型的饲粮结构,也体现出我国地方家兔遗传资源有较强的耐粗性。四川白兔具有适应性广,耐受血窝配种性能强的遗传特点,本标准制定单位开展的“四川白兔和德国白兔繁殖配种能力及产前后生殖激素水平变化比较”结果证实,四川白免产后6 h,外阴户又表现出发情征状,产后6 h48 h,外阴为大红色的占84.21%,粉红和苍白色占15.79%,产后6 h48 h时内对四川白免进行血配,接受交配率为100%。四川白兔产后血配,其接受交

12、配率和受胎率比德国白兔高,产后648小时受胎率能达到78.95%,而德国白兔只有30.30%。同时标准制定小组,结合血配方式的生产效果的验证统计分析,作为确定依据,建议四川白兔产后6 h48 h,可实行血配。综上,四川白兔饲养管理各项参数和技术要求,依据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关于“濒危四川白兔种质资源抢救性保护与利用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资料、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关于四川白兔抢救性保护工作评价意见、成都鼎鑫兔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级四川白兔保种场资源保种群和利用群饲养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生产档案资料,以及标准编制组在不同区域养殖场开展的四川白兔饲养管理技术的数据验证等工作基础上,同时借鉴当前国内相关畜

13、禽品种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的制订方法,吸取省内外有关科研院所专家和长期从事肉兔生产基层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并结合本地遗传资源的特点特色和行业发展规划趋势,进行了相关指标的确定,进而增强了本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准确性和实用性。四、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由于不同的国情和组织架构,目前未采用国际、国外标准。五、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和上级标准的关系本标准充分考虑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文献,编写是在遵循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农办牧201643号)等政府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四川省内养兔业的生产实际制定。编制符合国家对标准结构、内容的要求,并有利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本标准的编写过程无重大分歧意见产生。七、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本标准一经发布,应采用适宜的方式及时对相关管理部门和各地方畜牧主管部门实施标准宣贯,并做好相关培训,使标准的关联方能及时、准确的按标准要求开展工作。八、废止现行有关地方标准的建议本标准为首次发布的标准。九、其他应当予以说明的事项无。 本标准编制工作组2019年12月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