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2月课程考试《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试卷A卷(在线考核)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136082783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2月课程考试《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试卷A卷(在线考核)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2月课程考试《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试卷A卷(在线考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2月课程考试《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试卷A卷(在线考核)(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A卷 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答案务必写在表格中)1、在系统转换工作中,工作量最大的环节是( D )。A数据整理 B数据收集 C数据导入 D人员培训2、ERP系统的管理思想核心是支持( A )。 A供应链管理 B财务资金管理C销售管理 D物料需求管理3、订货点是指订货时的( A )。A库存量 B日期 C订货量 D订货地点4、对一个企业供、销、存管理信息系统而言,( B )是外部实体。A仓库 B计划科 C供应科 D销售科5、在管理活动的不同层次中,( B )层需要不定期地收集较多的外部信息。A执行控制层 B战略计划层C中间管

2、理层 D管理控制层6、调试程序时应当使用( C )。A预测数据去调试 B错误数据和异常数据去调试 C原始数据去调试 D更新数据去调试 7、管理信息系统最大的难点在于( B )难以获得。A系统人才 B系统需求 C系统数据 D系统信息8、区间码是把数据项分为若干组,用区间码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在码中( C )。A数字的值代表一定意义,但数字的位置是无意义的B数字的位置代表一定的意义,但数字的值是没有意义的C数字的值和位置都代表一定意义D用字符二不用数字表示意义9、关系模式规范化中第三范式,要求在满足第二范式的基础上,再满足( C )。A每个非关键字都完全依赖于关键字 B关系中的元组不可重复C每个

3、非关键字都不传递依赖于任何主关键字D每个属性都是不可分解的 10、电视中播放的商品销售广告在以下( C )情况下可称为信息。A对登广告的厂商 B对任何收看电视的观众C对欲购买商品的观众 D对电视台的广告部门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2分)1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答:组织与管理好所有能供决策使用的数据或信息、计算模型、分析方法与判断规则,在决策者与机器的交互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问题通过各种数据、模型与方法的组合作用来引导决策者完成一系列的判断而获得问题的解。2数据库管理系统答: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于生成和管理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是用来对数据库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帮助用户创建、维护和使用数据库的系统软件,

4、是用户与数据库之间的接口。3数据字典答: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等进行定义。它与数据流程图配合,可以从图形和文字两个方面对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行完整的描述。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简述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的内容有哪些?答:1.对信息系统的功能评价;2.对现在硬件和软件的评价;3.对信息系统的应用评价;4.对信息系统的经济效果评价。 1)系统性能指标:系统的可使用性、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可扩展性、系统的可维护性、系统的安全与保密性、系统文档的完备性。 2)经济效益指标:系统投资额、系统运行费用、系统运行新增加的效益、投资回收期。 3)定性效益指标

5、:对组织为适应环境所作的结构、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等的变革会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能改进组织的形象;可使管理人员获得许多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方法,进而提高他们的技能素质;系统信息的共享与交互是部门之间,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更紧密;提高对客户的响应速度,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对组织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定额与标准、计量与代码等的基础管理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其他管理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2如何根据U/C矩阵划分子系统?答:用U/C矩阵进行子系统划分的步骤如下: 画一个数据关系表,在表的第一行填入各项“数据类”,在表的第一列填人各项“功能”; 如果某一功能使用了某种数据类,便在表中间的矩阵的相应交叉点上写个U,

6、如果某一功能产生了某种数据类,便在相应的交叉点L写C; 按逻辑关系以及发生的先后顺序,重排各个功能; 重排数据类,原则是使得所有的“C”尽可能靠近矩阵的主对角线; 分组,即把U和C比较密集的区域框成一个个组,就是子系统。 3简述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答:(1)产品专业程度、本组织人才培养(2)维护便利性(3)费用高低(4)风险高低(5)开发时间长短4试比较C/S与B/S的工作模式。答:B/S是C/S结构在新的技术条件下的延伸。(1) 服务器比较(2) 应用程序安装处比较(3) 客户端比较(4) 维护比较(5) 安全性比较。四、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1ERP的形成大致

7、经历的订货点法、开环MRP、闭环MRP、MRP和ERP五个阶段。请阐述ERP与MRP的差异。答: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简记为MRP)理论是在解决订货点法的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物料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的系统。随着MRP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MRP的局限性也日益显现。MRP的运行过程主要是物流的过程,但生产的运作过程,产品从原材料的投入到成品的产出过程都伴随着企业资金的流通过程。并且资金的运作会影响到生产的运作,如采购计划制定后,由于企业的资金短缺而无法按时完成,这样就会影响到整个生产计划的执行。20世纪80年代

8、发展起来的MRP同MRP的主要区别就是它运用管理会计的概念,用货币形式说明了执行企业物料计划带来的效益,实现物料信息同资金信息的集成。由物料需求计划变为制造资源计划,英文为ManufacturingResourcesPlanning。由于字母的缩写都为MRP,就将制造资源计划命名为MRP,以示区别。ERP理论与系统是从MRP发展而来的。MRP仅能管理企业内部资源的信息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MRP逐渐不能满足需要,于是新的企业管理思想和软件应运而生了。在MR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简称ERP)

9、把原来的MRP拓展为围绕市场需求而建立的企业内外部资源计划系统。ERP突破了原来只管理企业内部资源的方式,把客户需求、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以及供应商的资源融合到一起,体现了完全按市场需求制造的经营思想。ERP也打破了MRP只局限于传统制造业的旧的观念和格局,把触角伸向各个行业,特别是金融业、通信业、高科技产业、零售业等,大大扩展了应用范围。ERP与MRP的区别(1)资源管理范围方面的差别(2)生产方式管理方面的差别(3)管理功能方面的差别(4)事务处理控制方面的差别(5)跨国(或地区)经营事务方面的差别(6)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差别(7)应用行业的差别2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各有何

10、主要功能?答:(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又称事务处理系统(TPS)。它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将计算机应用在经营管理工作中的数据处理,特别是会计和统计工作的数据。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是用来处理一些具体电子数据,主要用于运作层的控制管理。它支持每日的运作;能够处理大量数据;精度要求高;逻辑关系简单;重复性强;能支持许多用户;无法制止非法或犯罪活动。(2)管理信息系统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结合的对管理信息进行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是由大容量数据库支持、以数据处理为基础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MIS是一个人机结合的辅助管理系统。

11、管理和决策的主体是人,计算机系统只是工具和辅助设备;主要应用于结构化问题的解决;主要考虑完成例行的信息处理业务;目标是要实现一个相对稳定的、协调的工作环境;数据信息成为系统运作的驱动力。只有保证完整的数据资料的采集,系统才有运作的前提。(3)决策支持系统是指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针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的特点:系统的使用面向决策者,在运用DSS的过程中,参与者都是决策者。系统解决的问题是针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半结构化问题介于非结构化问题与结构化问题之间,系统的环境是变化的,问题的条

12、件虽具有不确定和非惟一性,但模型和方法的使用是确定的。系统强调的是支持的概念,帮助加强决策者作出科学决策的能力。系统的驱动力来自模型和用户,人是系统运行的发起者,模型是系统完成各环节转换的核心。系统运行强调交互式的处理方式,一个问题的决策要经过反复的、大量的、经常的人机对话,人的因素如偏好、主观判断、能力、经验、价值观等对系统的决策结果有重要的影响。(4)经理信息系统(EIS)是一个计算机化的系统,它能够帮助经理方便地存取与他们的关键成功因素有关的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经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它是为经理和高级管理人员专门设计和开发的;它抽取、筛选、压缩和跟踪关键数据;它能在线进行目前状况查询、趋势

13、分析、例外报告以及正常报告,并能说明汇总数据的详细数据来源;它存取和综合广泛范围内的内部和外部信息;它的使用只需极少,甚至不需培训;它直接由经理自己使用,而无需别人帮助;它的输出用图形、表格和文本等多种形式。以下内容可以删除:(一)非标准劳动关系产生的原因非标准劳动关系是从标准劳动关系发展而来。标准劳动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劳动契约关系,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并一直延续至今。自20世纪60年代始,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各国的产业结构和知识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进而要求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流动性增强,灵活就业、弹性就业需求增大。因为,在工业、机械制造业占主导的产业结构模式下,固定用工制度、

14、长期就业合同是主流的用工和就业形式,但随着商业、服务业的不断扩大,简单、统一的传统就业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的自身需求,取而代之的应是形式灵活、富于弹性的就业形式,非标准劳动关系也就应运而生。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通过灵活多样的用工形式来雇佣非核心员工,弹性用工能够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追逐利益最大化。“企业想要更好的迎接全球化带来的巨大的挑战,人力资源的运用必须要有弹性,也就是劳动弹性化。”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多的人认为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人们不再愿意从事那种传统的束缚于单位的就业形式,而更愿意寻找一种适合自己意愿的、满足自己爱好的、更加自由的就业方式,从而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和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实现个人的价值,近年来兴起的SOHO一族就是典型例证。SOHO是Small Office Home Office(小办公室、居家办公室)的缩写,它是指个人以自己的家或小型场所为办公室而从事工作的小型事业体(个体户)。SOHO代表了一种自由的新型就业方式,其工作场所不固定,工作时间自由,收入高低也不确定,特别适合与高新科技、信息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