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原名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dream****gning 文档编号:136082276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中原名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中原名校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一香情愿从用香差异窥探中西方文化东西方开始使用香料,大概都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古埃及和古中国开始收集香料,用于宗教祭祀或其他仪式盛典中,人们认为上升的熏香烟雾可以上通天地神明,带去人们的愿望和祈祷。历史上东西方香文化交流不可谓不繁盛。隋唐时期,许多波斯商人以贩卖香药为职业,收售由西域经海上运来的香药;同时,许多朝鲜留学生来到中国,将中国的香文化传入朝鲜,再由朝鲜传入日本。在漫长的香文化发展过程中,中西方用香的方式和对香的态度产生了不同的特点。西方人将各

2、种香料提炼出香油、香精,调和成香水,喷洒于身体、衣物或居室,而中国以及受其影响的朝鲜、日本等东方国家,则保留并发展了燃香、熏香、佩戴香品等方式,并形成了几千年的香文化。中国传统香道讲究香品的品质、器物的精美、程序的考究,直至精神境界的提升;西方自从香水出现以后,人们慢慢习惯使用香水掩盖体味,彰显个性和品味,直至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首先可以看出,中西方用香的差异源自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西方人注重直观性,喜欢某种气味就直接喷洒,芬芳满身,让别人直观地感受到;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使他们更注重意会性,儒释道三家无不言开悟,最高深的思想是“意在言外”,最美好的意境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表现

3、在用香上,就会在享受美好的芬芳之外,更注重思想的体验和提升。中西方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也是人所共知的。中国人含蓄内敛,西方人热情奔放,这从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体现,比如爱情故事,中国式爱情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吃同住彼此爱慕却又不能明言;西方式爱情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爱就要打破阻碍,轰轰烈烈。所以中国传统香道流传至今,闻香、观香、熏香都不似西方用香水那般张扬奔放。造成中西方用香差异的一个很重要因素,也是许多其他文化差异的内在因素之一,就是各自传统信仰的不同。西方多信仰基督教,其次是伊斯兰教,二者与香的传播关系并不大;中国长久的历史发展中,儒释道三教对国民的影响力量不言而喻,而佛教对香道的发展起

4、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不管是茶与咖啡的区别,还是香道与香水的差别,都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侧面。而世界永远是开放的,变化发展的,这种差异并非绝对,例如中国人也有很多已经习惯用香水。但是香道,如今即使在中国也相对小众。中国传统香道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选自人民网,有删节)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以及受其影响的东方国家,保留并发展了燃香、熏香、佩戴香品等方式,形成了几千年的香文化。B.东西方开始使用香料大概都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但只有中国人把香上升为一种内心的信仰。C.中国传统香道讲究香品的品质、器物的精美、程序的讲究,直至精神境界的提升。D.如

5、今即使在中国,香道也相对小众,中国传统香道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香料在古埃及和古中国被用于宗教祭祀或其他仪式盛典中,人们认为上升的熏香烟雾可以把他们的愿望和祈祷带到天地神明那里。B.历史上东西方香文化交流繁盛,隋唐时期就有波斯人收售由西域运来的香药,朝鲜留学生将中国的香文化传到朝鲜,再由朝鲜传入日本。C.西方人将各种香料提炼出香油、香精,调和成香水,喷洒于身体、衣物或居室,并慢慢习惯使用香水掩盖体味,彰显个性和品味。D.西方人喜欢某种气味就直接喷洒,芬芳满身,让别人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人用香,则仅仅注重思想的体验和提升。3.根据原文

6、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西方用香的差异源自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西方人注重直观性;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使他们更注重意会性。B.中西方情感表达方式不同,中国人含蓄内敛,西方人热情奔放,所以中国传统香道流传至今,闻香、观香、熏香都不似西方人用香水那般张扬。C.中西方传统信仰不同,西方普遍信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二者与香的传播没有关系;在中国,佛教对香道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D.香道与香水的差别,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侧面,这种差异并非绝对,因为世界永远是开放的、变化发展的。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张纯字伯

7、仁,京兆杜陵人也。高祖父安世,宣帝时为大司马卫将军,封富平侯。父放,为成帝侍中。纯少袭爵士,哀、平间为侍中,王莽时至列卿。遭值篡伪,多亡爵士,纯以敦谨守约,保全前封。建武初,先来诣阙,故得复国。五年,拜太中大夫,使将颍川突骑安集荆、徐、杨部,督委输,监诸将营。有司奏,列侯非宗室不宜复国。光武曰:“张纯宿卫十有余年,其勿废,更封武始侯,食富平之半。”纯在朝历世,明习故事。建武初,旧章多阙,每有疑议,辄以访纯,郊庙婚冠丧纪礼仪义,多所正定。帝甚重之,以纯兼虎贲中郎将,数被引见,一日或至数四。二十年,纯代朱浮为太仆。二十三年,代杜林为大司空。在位慕曹参之迹,务于无为,选辟椽史,皆知名大儒。明年,上穿

8、阳渠,引洛水为漕,百姓得其利。二十六年,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纯奏曰:“禘之为言谛,谛定昭穆尊卑之义也。禘祭以夏四月,夏者阳气在上,阴气在下,故正尊卑之义也。祫祭以冬十月,冬者五谷成孰,物备礼成,故合聚饮食也。斯典之废,于兹八年,谓可如礼施行,以时定议。”定从之,自是禘、祫遂定。时,南单于及乌桓来降,边境无事,百姓新去兵革,家给人足。纯以圣王之建辟雍,所以崇尊礼义,既富而教者也。乃案七经谶、明堂图、河间古辟雍记、孝武太山明堂制度,及平帝时议,欲具奏之。未及上,会博士桓荣上言宜立辟雍、明堂,章下三公、太常,而纯议同荣,帝乃许之。三十年,纯奏上宜

9、封禅。中元元年,帝乃东巡岱宗,以纯视御史大夫从,并上元封旧仪及刻石文。三月,薨,谥曰节候。(选自后汉书张纯传,有删节)【注】禘(di):祭祀鼻祖。古代帝王或诸侯在始祖庙里对祖先的一种盛大祭祀。祫(xia):古代天子诸侯所举行的集合远近祖先神主于太祖庙的大合祭。辟雍:本为周天子所设大学,东汉以后,历代皆有辟雍,作为尊儒学、行典礼的场所。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B.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C.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

10、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D.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袭,世袭,帝位、爵位等世代相传,“袭爵士”,指承袭了爵位和封地。B.“建武”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C.“复国”指战争结束后,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回到家乡,结束流浪的生活。D.“封禅”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封”一般指在泰山祭天,“禅”一般指在泰山下的梁父山祭地。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纯三朝为官。张纯是京兆

11、杜陵人,在哀帝、平帝时做侍中。王莽篡位时,张纯因为敦厚谨慎,遵守法制,得以保全前代的封号。B.张纯熟悉旧例典制。建武初年,旧章程多残缺,每有疑议,就去咨询张纯。郊庙祭祀、婚、冠、丧礼等仪式环节,多由张纯纠正制定。C.张纯主张无为而治,重视民生。建武二十年,张纯代替朱浮做太仆,对旧法无所变更,并把阳渠打通,引洛水为漕运,使百姓得到好处。D.张纯深得皇帝信任。张纯认为禘祭应在四月,可以体现正尊卑的意思,祫祭应在冬十月,有利于合聚饮食,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帝甚重之,以纯兼虎贲中郎将,数被引见,一日或至数四。(2)百姓新去兵革,家给人足。纯以圣王之

12、建辟雍,所以崇尊礼义,既富而教者也。(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汴京纪事二十首(其七)【南宋】刘子翚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骂未销。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注】覆鼎:语出周易鼎,指误事失职的权臣。王傅:指官封太傅楚国公的王黼,担任宰相时,卖官鬻爵,专事搜刮,被称为“六贼”之一。太师:指官封太师鲁国公的蔡京,也是徽宗所宠幸的奸臣,为“六贼”之首。8.“空嗟覆鼎误前朝”一句中“空”“误”两个字用的好,请简要分析。(5分)9.前人评价诗句“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用意深曲”,试分析这两句诗有哪些“用意”?(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

13、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两句,侧面表现了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2)在琵琶行中,白居易用“,”两句,表达了自己与琵琶女共同的身世之悲。(3)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早起晚睡,辛勤劳作没有尽头的两句是:“,。”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为啥不早说赵春亮出差刚回家,还没坐稳门铃就响了。我打开门,一个壮汉背着鼓囊囊的工具包,铁塔似的杵在门口。壮汉见我开门,也没等我邀请

14、,跨步便进了客厅,将工具包往沙发上一丢,说:“兄弟,咱不急啊,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是吧?待我抽支烟再说。”说着便从衣兜里掏烟。这时,壮汉瞥见客厅的茶几上放着一盒中华烟,又麻利地将自己的烟塞回了衣兜,笑着说:“有馍不喝汤,有白面谁吃窝窝头呀?烟酒不分家,抽谁的不是抽?对吧,兄弟?”我嘴上说是,心里却暗暗疑惑,试探地问:“你是?”壮汉看了我一眼,显然也很惊讶:“弟妹没告诉你?”我说:“她上班了,我出差刚回来。”“怪不得!”壮汉一拍大腿,说,“我明白了,就像市委和政府,弟妹是市委,平时发号施令,你是政府,抓具体落实,对吧?哈哈哈!”我被壮汉的话逗笑了,又递了一根烟过去。壮汉摆摆手说:“不抽了,开始干活

15、!”我想问问干什么活,但被壮汉一个凌厉的手势给制止了:“兄弟,你别说话,让我猜猜,看我猜得对不对。”壮汉说,“这房子装修最少花了20万,不是你们这样的小康家庭他装修不起呀。对不?”这话倒是不错,当年我们装修这套房子时也算下了血本。壮汉看我没反对,眼神里越发流露出得意的神色,接着说:“装修再好,也熬不住时间的流逝呀,就像当年娶个花姑娘,嘿,一扭脸,就变成老太婆了,你说时间怕人不?”说完,拎起工具包,推门进了卫生间。这下,我大概明白些什么了,但我得具体问问是维修什么的呀。我跟进卫生间,问:“师傅,这”“兄弟,你什么都不要说了,你们找我算是找对人了!”壮汉又一次掐灭了我说话的苗头,“想当年,俺十八岁便开始跟着师傅在省城搞管道维修,不是跟你吹,虽然我来你们这儿时间不长,但你一百个放心,我绝不会敷衍了事,坑蒙顾客,我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不是?”“可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