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之毫针刺法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6077986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针灸之毫针刺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医针灸之毫针刺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医针灸之毫针刺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医针灸之毫针刺法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医针灸之毫针刺法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针灸之毫针刺法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针灸之毫针刺法ppt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毫针刺法,进针法,刺手: 一般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食、 中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故右手称“刺手”。 作用: 掌握针具,实行手法操作;进针时,运指力于针尖,是针刺入皮肤,行针是便于左右捻转,上下提插和弹震刮搓以及出针时的手法操作等。 押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左手称“押手”。 作用:固定腧穴位置,夹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使针身有所依附,保持针垂直,力达针尖,以利于进 针,减少刺痛和协助调节、控制针感。,单手进针法,多用于较短的毫针:用右手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将针刺人,直至所需的深度。,临床上常用的进针法,又称

2、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切按在腧穴位置的旁边,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临床上常用的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腑穴。,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部位的腧穴的进针。,提捏进针法,捻入式进针,针管进

3、针法,此外还有:,请看图片及录像,以上各种进针方法在临床上应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的具体待点,及针刺深浅和手法的要求灵活选用,以利于进针和减少病人的疼痛。,针刺的角度和深度,在针刺操作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是增强针感、提高疗效、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同一腧穴由于针刺的长度、方向、深度不同,所产生针感的强弱、传感方向、治疗效果常有明显的差异。,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左右垂直刺入。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角左右倾斜刺入。 平刺:即横刺、沿皮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左右沿皮刺入。,深 度,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人体内的深浅程度。虽然每一腧穴针刺深度各不相同,需遵循

4、下列原则,在体质方面,身体瘦弱宜浅刺,身强体肥者宜深刺;在年龄方面,年老体弱及小儿娇嫩之体,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请进入下一页观看录像片段,针刺的角度及深度录像片段,行 针,行针,也称运针,是指针刺入腧穴后,为达得气、调节针感及进行补泻而行使的各种针刺手法,行针手法分为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基本手法是针刺的基本动作,主要有提插和捻转两种手法。,提插法,指针入腧穴一定的深度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由深层向上退到浅层为提。可围提插幅度、层次、频率、操作时间产生不同刺激量,出现不同的治疗效应。,捻转法,指针刺进入腧穴一定深度后,以刺

5、手拇指和中、食指持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捻转的角度、频率决定不同的刺激量,亦需根据病情、腧穴特性及治疗目的而灵活掌握。捻针时必须注意不能单向转动,以免针身牵缠肌纤维,造成疼痛或滞针。,此两种手法既可单独应用,也可配合应用,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辅助手法,循法:是以左手或右手于所刺腧穴的四周或沿经脉的循行部位,进行徐和的循按或循摄的方法。此法在未得气时,可通行气血,行气催气,在针下过于沉紧或滞针时可宣散气血,使针下徐和。,刮柄法:以刺手或押手的拇指或食指指腹抵住针尾,用食指或拇指的指甲缘,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地频频刮动针柄,产生轻微震颐。注意按触针尾的指腹只起固定针尾的作用,不应用

6、力下压,该法可加强得气和促使得气传散。,弹柄法: 是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以手指轻轻叩弹针柄,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动,使经气运行。,指拨法: 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以手指轻轻在针柄上拨动以加强针感!,摇柄法: 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进行摇动。本法既可自深而浅随摇随提,也可不进不退,左右摇摆。用于泻邪或催气、行气。,震颤法: 是将针刺入腧穴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此法可促使提气或增强扶正祛邪的作用。,得气,亦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 得气后医者会感到真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患者也会感到针下出现相应的酸麻胀重等甚或沿一定

7、部位,一定方向扩散传到的感觉。,影响得气的因素和处理方法,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迟速 ,不仅直接关系针刺的治疗效果,而且借此可以窥测疾病的预后。,影响因素:取穴定位不准,手法运用不当,或针刺角度有误,深浅失度等。,处理方法:调整腧穴的针刺部位,角度,深度,运用必要的针刺手法进行催气。,请看录像片段,还有针刺的最后一步-出针, 大家可别忘记咯! 请看录像!,本节重点,1.单手进针和双手进针法;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的操作方法 2.得气与临床意义,难点: 行针手法的操作要领影响得气的因素和处理方法。,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主要经营

8、:课件设计,文档制作,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主要经营:课件设计,文档制作,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