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未病应用和展望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6077980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8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针灸治未病应用和展望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中医针灸治未病应用和展望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中医针灸治未病应用和展望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中医针灸治未病应用和展望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中医针灸治未病应用和展望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针灸治未病应用和展望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针灸治未病应用和展望ppt课件(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灸治未病的应用与展望,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张 宏,背景 中医治未病的内涵 古代针灸治未病的应用 针灸治未病的现状和特点 针灸治未病的优势 针灸治未病展望,健康概念 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提出了健康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健康定义的阐述中又提出了道德健康的概念,就是指不能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按照社会认可的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具有辨别真伪、善恶、荣辱的是非观念和能力。,背 景,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布赫曼教授提出了第三状态的新概念,又

2、称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疾病状态、次健康态等。表现为无器质性病变,显现出活力下降,反映能力减退,适应能力下降。 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调查结果,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经医生检查,诊断为疾病的人也只占20%,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据“21世纪中国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提供的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有15%的人是健康人;15%是第二状态人; 70%的人是第三状态人。处于亚健康的人群如果不及时检查调养,90%的人会转变为有各种疾病的人,其中70%的人患心脑血管疾病,10%的人患糖尿病,10%的人会处于过劳状态而意外猝死,仅10%的人有希望安享晚年 。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研究报告

3、指出,在人类健康长寿影响因素中,遗传因素占15,环境因素占17,现代医疗的影响只占8,生活方式却占了60,背景,医疗卫生支出状况激增,美国自1980年以来,医疗费用逐年大幅上升,到2000年医疗卫生支出总额达1.3万亿美元,人均4650美元,占GDP的13,占全球医疗卫生总支出的43。美国只有2.8亿人口,在这样的财政支出下还有约4000万人享受不到基本的医疗保障。 当前,癌症、心脏病、脑血管病等非传染性慢性病已成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威胁,并构成了疾病社会负担的主要部分(687),且以18的年增长率上升。,我国属于“未富先老”国家,仅2001年花在卫生资源上的消耗就达到2140多亿元人民币,

4、可慢性病发病率、死亡率却年年攀升。 国家“九五”攻关完成的研究表明:在健康和疾病预防工作上投资1元钱,可以节省8.5元的医疗费和100元的抢救费用。,背景,医学发展趋势的转变,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非传染性慢性病是身心整体失调的局部体现。从整体功能失调到疾病的发生是一个渐变到突变、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渐变、量变阶段,身心整体状态可因正确、及时的干预而好转,从而避免疾病。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上个世纪末,全球医学界大讨论的最终结论是: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

5、不生病的医学。当今,医学发展的趋势已由“以治病为目的的对高科技的无限追求”,转向“预防疾病与损伤,维持和提高健康水平”。这一重大转变,至少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由治病的医学转向保健的医学,二是由关注人的疾病转向关注人的健康,三是在重视科技作用的同时,更加重视人文关怀。 随着医学目的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健康提出的更高要求,“治未病”理念与实践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背景,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启动和实施,中医治未病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运用广泛。为深入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全国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于2008年1月25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首届“治

6、未病”高峰论坛开幕式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北京),并于2009年8月21日印发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 经过3年努力,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治未病”工作运行机制,探索完善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的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建立健全“治未病”服务提供、服务技术产品和服务支持的示范体系,初步形成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确定了两批、共46家“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涉及17个省(区、市)和局直属直管医院。既有中医医院、综合医

7、院、专科医院,也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保健服务专门机构;既有政府举办的,也有非政府举办的。同时,确定了上海、广东为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省市,开展区域性试点工作。 广东省物价局、卫生局年月日下发了“关于中医治未病试点试行医疗服务收费的通知” 治未病健康工程专题网,“治未病”高峰论坛,2008年1月25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开幕式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北京)以“治未病健康的基石”为主题 。 2009年1月14第二届“治未病”高峰论坛(北京)以“治未病把握健康”为主题,2008年10月25日-26日 “治未病”高峰论坛系列专题讲坛的第一期(上海)“体质肝/胆易

8、发疾病防治” 2008年11月29日,“治未病”高峰论坛系列专题讲坛第二期(杭州)“体质肺/大肠易发疾病防治” 2008年12月27-28日“治未病”高峰论坛系列专题讲坛第三期(广州、上海)“体质肾/膀胱易发疾病防治” 2009年5月10日“治未病”高峰论坛系列专题讲坛第四期(福州)“体质心/脑/小肠易发疾病防治”,“治未病”高峰论坛系列专题讲坛第三期(广州、上海) 本期讲坛根据中医“肾脏”在“生、长、病、老、已”中的重要作用,围绕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前列腺炎、慢性肾脏病、更年期综合症、咳喘、颈椎病、男子性功能障碍、女性不孕症、骨质疏松、膝骨关节病等10个疾病进行健康状态风险管理的讲座及相关展

9、演活动。,思想基础 管子牧民:“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 周易:“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预)防之。” 老子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上述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的哲学思想,构成了内经“治未病”的思想基础。,中医“治未病” 的思想内涵,形成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素问八正神明论:“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 素问刺热篇:“肝热病者,左颊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 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灵枢逆顺中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10、此之谓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难经七十七难云:“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日治未病焉。”,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内涵,发展 汉 金匮要略:“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唐 备急千金要方: “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 元丹溪心法“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已病而后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养之

11、理。夫如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 清温热论提出“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预防学观点,强调采取主动措施、防变于先的重要意义。,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内涵,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内涵经历代医家不断充实,今之学者虽因各自视角不同而略有差异,但在以下四个方面基本趋同。 第一:未病养生、防病于未然。治者,此处可理解为“治理、调摄”。指在身体尚未发生疾病之前就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加强养生保健调理,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抗御能力,防止疾病的发生。于疾病未生之时进行治理和调摄,也就是重视预防保健的思想。 第二:欲病救萌、防微杜渐。疾病虽未发生,却已出现某些先兆,或疾病已经处于萌芽状态时,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

12、微杜渐,及时把疾病消灭在起始和萌芽状态。,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内涵,第三,已病早治防其传变。善于把握疾病的传变规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疾病发生的初期,就及时防止或阻止疾病的发生、蔓延、恶化或传变。在疾病初期,一般病位较浅,病情较轻,对正气的损害也不甚严重,故早期治疗可达到易治的目的。 第四,瘥后调摄、防其复发。疾病初愈,或处于疾病尚未发作的间歇期,虽然症状消失,但此时邪气未尽,正气未复,气血未定,阴阳未平,必待调理方能渐趋康复。所以应慎起居、节饮食、勿作劳,做好疾病后期的善后治疗与调理,方能巩固疗效,防止疾病复作,以收全功。,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内涵,健体强身防疾病 晋范汪所著

13、的范东阳杂病方:灸法防霍乱可使人“终无死忧” ,并把这种防病的灸法称为“逆灸” 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河洛间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俗生儿三日,喜逆灸以防之 。 肘后方 断瘟病令不相染,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壮,不得令知之,佳也。 备急千金要方:凡人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不能着人,故吴蜀多行灸法。故云: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古代针灸治未病的应用,针灸资生经:“百会,北人始生子则灸此穴,盖防日惊风也。” 扁鹊心书(宋代窦材) :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艾灸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

14、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余五十时,常灸关元五百壮,渐至身体轻健,羡进饮食。 。 扁鹊心书 :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古代针灸治未病概况健体强身防疾病,金元马丹阳十二穴歌“三里膝眼下年过三旬后,针灸眼便宽 ” 明 针灸聚英 “无病而先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提出“逆针灸”一词。 明.医学入门之“炼脐”法,“凡一年四季,各薰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 “凡用此灸,则百病顿除,益气延年.” 清神灸经纶 预防中风 “风池、百会、曲池.合谷、肩髃 、风市、足三里、绝骨、环跳。 养生一言草:“小儿每月灸身

15、柱、天枢,可保无病。,古代针灸治未病概况健体强身防疾病,素问刺热篇:“肝热病者,左颊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金匾要略:“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备急千金要方:“惟风宜防尔,针耳前动脉及风府神良”,防微杜渐治未病,古代针灸治未病概况,宋 太平圣惠方: “但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四个月前,不时足胫上发酸重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候,便宜急灸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后用生葱、薄荷、桃柳叶煎汤淋洗灸疮,令驱逐风气于疮口内出也。 如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 宋医说中言“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患风疾人宜灸三里者,五脏六腑之沟渠也,常欲宣通,即无风疾,三里者五脏六腑之沟渠也,常欲宣即无风疾” 类经图翼:“风门,此穴能泻一身热气,常灸之永无痈疽疮疥等患。”并且言道“小儿忌灸足三里,三十外方可灸,不尔反生疾。”,古代针灸治未病概况-防微杜渐治未病,把握时机治未病 素问刺疟论:“凡治疟,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先发时如食顷而刺之,一刺则衰,二刺则知,三刺则已” 伤寒论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宋 针灸资生经灸绝骨、三里等穴,凡遇春秋,常灸以泄气,素有风人可保无虞” 清:张璐张氏医通:“夏月三伏用药贴敷肺俞、膏肓俞、百劳等穴,可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