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当今时代主体与建立国际新秩序》-精选课件(公开PPT)

上传人:zhuma****mei2 文档编号:136074753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hapter-当今时代主体与建立国际新秩序》-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chapter-当今时代主体与建立国际新秩序》-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chapter-当今时代主体与建立国际新秩序》-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chapter-当今时代主体与建立国际新秩序》-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chapter-当今时代主体与建立国际新秩序》-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hapter-当今时代主体与建立国际新秩序》-精选课件(公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apter-当今时代主体与建立国际新秩序》-精选课件(公开PPT)(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一、当今时代特征和时代主题,1,二、建构国际新秩序,2,要论提示,20世纪是一个激荡变革的时代。前半期,国际主要矛盾在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争夺等因素的驱动下急剧尖锐化,以至于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成为时代最突出的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然而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却在多方面力量的推动下逐步转向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 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提出具有深远的意义。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这是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 一定的国际秩序对各国的国际行为和世

2、界政治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建立何种国际秩序以及怎样建立国际新秩序是冷战后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斗争的焦点。 中国坚决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不断地致力于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关 键 词,时代 世界主题 战争与革命 和平与发展 国际秩序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当今时代特征和时代主题,(一)20世纪的时代特征 1.20世纪是大变革的时代 20世纪上半期,战争与革命深刻地影响了世界以及各国的发展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东西方两大阵营全面对峙的两极格局。大体而言,20世纪下半叶的国际局势在紧张与缓和的交替中发展,不过,没再发生世界性战争

3、,维持了总体和平的局面。 美苏冷战以一种超出预料的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突然结束。 世界又一次被置于历史的十字路口,面对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短促的20世纪仿佛一张三联画,或者说,像一个历史的三明治。从1914年起到二次大战结束,是大灾难的年代(Age of Catastrophe)。紧接着,是一段经济成长异常繁荣、社会进行重大变迁的25至30年期;这短短数十年光阴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改变,恐怕远胜任何长度相当的历史时期。如今回溯起来,它确可以视为某种黄金年代(Golden Age);事实上,当这段时期于70年代初期结束之后,便立即被人这般看待。而20世纪的最后一部分,则是一个解体分散、

4、彷徨不定、危机重重的年代。其实对世界的极大部分来说,如非洲、原苏联,以及欧洲原社会主义地区,根本就是又一灾难时期。 资料来源: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上),9页。,2.“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作为时代主题的主要依据 20世纪80年代初期,邓小平把关于时代的思考提炼成为一个结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世界主题。这一论断有着坚实的客观基础和科学的理论依据: (1)总体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 和平因素是指有利于实现和平的条件集合,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总体和平是与国际基本格局的变化、联合国等国际机制的建立、国际新规范等因素联系在

5、一起的。,第一,两极均势格局客观上起到了抑制大规模战争的作用。 第二,世界政治多极化有助于牵制、削弱霸权国家的冒险行动。,苏美两家还在进行军备竞赛,世界战争的危险还是存在的,但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这个和平力量,首先是第三世界,我们中国也属于第三世界。第三世界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是不希望战争的。 资料来源:邓小平文选,1版,第3卷,127页。,第三,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机制的建立减少了国际无政府状态下的混乱。 第四,主权原则的普遍化和公众对战争的态度有助于约束战争决策者。 第五,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新方式促进了相互依赖的加深。,(2)发展是各类国家的共同利益所在。 在国际

6、关系中,发展问题集中体现在南北关系上。 发展首先是指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其次,发达国家也面临再发展的问题。 再次,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作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不少学者认为,大体到20世纪70年代,时代主题发生转化的趋势日益明朗,在维护世界总体和平的前提下促进共同发展,已经成为广大国家的共识。,(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提出 的深远意义,1.理论意义 (1)和平与发展主题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际理论的重大发展。 (2)和平与发展时代观是对传统国际政治理论的挑战。 2.现实意义 (1)为端正中国外交指导思想、制定国家大战略提供了指导。

7、(2)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需要国际社会做出更大的努力。,第一,和平仍然面临威胁。 冷战遗留下来的核大国的矛盾尚未完全消除,当今又出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问题。 军控和裁军在取得一定进展后出现逆向反弹。 局部战争不断。 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问题趋于复杂。,第二,发展遇到严峻挑战。 南北差距继续扩大。 暴力冲突造成了沉重的发展成本,尤其是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严重灾难。 军备造成沉重负担。 全球性公共问题层出不穷。,(三)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在性质、内涵、成因等方面都不同,但是,对人类社会犹如平稳推进的两翼,缺一不可。两者相互依存,互为

8、因果,维护世界和平是促进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各国的共同发展又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在世界和平中求共同发展,以共同发展促进世界和平,这是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1.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的环境 2.各国的共同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3.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总而言之,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提出,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国际社会认识当今世界的发展并确立奋斗目标都有重大的意义 。,二、建构国际新秩序,(一)国际秩序的演进及特征 国际秩序是与国际无政府状态的混乱相对的,它指追求国家社会或国际社会的基本或主要目标的行为格局。(参见英赫德利布尔: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2版,6页,北京,世界

9、知识出版社,2003) 它以一定世界格局为基础,还包括国际关系的规范、运行程序和相应的保障机制。,国际秩序包括国际政治秩序和国际经济秩序。其中,国际经济秩序是国际政治秩序的基础,但是,后者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前者,而是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在一个国际系统里,两者实际是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的关系。 判断一种国际秩序的性质,主要是看这种国际秩序赖以形成的利益基础是什么,这一秩序的存在是否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1.传统的国际秩序 西方主导和不平等性是国际秩序的两个基本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影响之下,国际经济秩序主要以多边自由主义为原则,但是在貌似统一、自由的原则下却存在着深刻的不合理、不公正,具

10、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以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 第二,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 第三,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支配地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第四,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国际协调机制。 国际政治旧秩序的主要特点是霸权政治和强权政治,以大欺小,以强凌弱,表现形式包括动辄使用武力威胁、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来划分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和国际行为准则、粗暴干涉他国内政等。,2.争取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提出 针对国际旧秩序所带来的恶果,第三世界国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了争取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 亚非会议 不结盟运动 七十七国集团 1974年4月,第六届特别联合国大会通

11、过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两个重要文件,其总目标是,破除历史延续至今的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被剥削的旧秩序,建立一种公正、合理、平等的新秩序。 邓小平一方面主张中国要融入国际体系,另一方面提出,在建立国际新秩序方面要有所作为,基础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二)当今建构国际新秩序的斗争,1.西方主要国家的新秩序观 (1)美国的秩序观。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领导世界、实现“美国世纪”的欲望随之膨胀,试图建立所谓“世界新秩序”就是一个突出的表现。 (2)欧洲的“新秩序”思想。 西欧力图形成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态势,其主要举措是立足欧洲一体化,发挥经济贸易影响力,以及加强

12、欧洲自身的安全防务能力。,(3)日本的“新秩序”构想。 随着日本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和巩固,它越来越要求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旧格局瓦解之际,日本急欲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建立一个有利于日本的“新秩序”,以便加速实现其政治大国的目标。 总体而言,西方国家在维护和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问题上有广泛的共识,并以此作为建构“世界新秩序”的基础,而分歧主要集中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和途径。,2.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观 中国的新秩序观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目标是维持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保证各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共同受益。 第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是和

13、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三,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内容包括: 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经济上,各国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 文化上,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 安全上,各国应相互信任,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第四,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联合国的重大作用,使联合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安全保障机制、协调国家利益与国际社会整体利益的冲突方面处于中心地位。,(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条件和途径,1.必要条件 中国主张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之上。 2.途径 国

14、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首先需要发展中国家自身力量的壮大。 其次,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还需要探索切实可行的方式。,争取建立国际新秩序也面临不少不利因素或障碍,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国际经济旧秩序是长期形成的,要想缩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需要多方面条件的配合。 第二,国际权力对比不平衡的局面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霸权国家及其同盟者会竭力通过各种手段来维护其利益,因此,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仍面临着重重阻力。,建立国际新秩序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但是,没有理由认为国际政治经济的运行只能在旧秩序中自我循环而无法找到新的出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意味着国家个体利益与国际社会整体利益

15、、民族利益与全人类利益相互协调。从长远来看,这是符合绝大多数国家的利益的,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又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完全应当而且有可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方面做出重大的贡献。,阅读书目,1.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见:邓小平文选.1版.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见: 134060.htm 3.英赫德利布尔.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2版.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4.张世鹏编译.全球化与美国霸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孔子学院发展太快,中华文化影响世界,目前,全世界已有81

16、个国家建立了256所孔子学院和58所孔子课堂,世界著名大学中有44所大学建立了孔子学院。此外,还有40多个国家150多个学校和机构目前已经提出申请设立孔子学院。 2005年的时候说希望在3年之内,孔子学院能够在全球达到共有100所,但世界汉语大会开过之后,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纷纷提出要办孔子学院。 2010年应该是达到500所,可是现在我们想还是应该首先强调质量。我们的教材、教师还是不太适应外国的需求,这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思考题,1.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提出具有坚实的科学依据? 2.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提出的重大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3.为什么说维护和平是当代世界的根本问题?促进发展是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 4.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5.国际秩序的作用是什么? 6.国际旧秩序有哪些特征? 7.主要国际力量的国际秩序观有何不同? 8.为什么说国际新秩序必须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从世界工厂成为世界银行,99年世界20大银行中美国籍有11家,英国籍有4家,而2009年3月1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