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精神的重要性及培养途径.pdf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6074395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创业精神的重要性及培养途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学生创业精神的重要性及培养途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学生创业精神的重要性及培养途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创业精神的重要性及培养途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创业精神的重要性及培养途径.pdf(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 教 论 丛 155 大学生创业精神的重要性及培养途径 王 璜 (宜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西 宜春 336000) 摘 要:创业是繁荣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创业精神作为一种积极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对个人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具 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大学生培养教育过程中,注重创业精神的培育,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人才培养和增加新的就业 途径的新趋势。本文对创业精神的定义和内涵、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创业精神;培养途径;大学生 一、创业精神的定义 创业精神的定义是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通过有组织的努 力,以创新的和独特的方式追求机会、创造价值和谋求增长, 是着重于

2、一种创新活动的行为过程,主要含义为创新,也就 是创业者通过创新的手段,将资源更有效地利用,为市场创 造出新的价值。 国内外学者对创业精神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地研 究,对创业精神的理解可概括为:第一,如果个体表现出创 新、承担风险和主动进取的行为,那么他就具有创业精神; 第二,创业精神是为了开发机会而集中独特系列资源创造新 价值的过程,认为创业精神是通过创新创造租,创新是指熊 彼特的引入新的组合,租是指超过行业平均利润的收入;第 三,创业精神也是创业家在个性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特征,如 机会捕捉能力、高成就动机、内在控制源等。 创业精神一般可区分为个体的创业精神及组织的创业精 神。所谓个体的创业

3、精神,指的是以个人力量,在个人愿景 引导下,从事创新活动,并进而创造一个新企业;而组织的 创业精神则指在已存在的一个组织内部,以群体力量追求共 同愿景,从事组织创新活动,进而创造组织的新面貌。创业 精神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方面是精神层面, 代表一种 “以 创新为基础的做事与思考方式” ;第二方面是实质层面,代表 一种“发掘机会,组织资源建立新公司,进而提供市场新的 价值。 ”因此,创业精神即是促成新企业形成、发展和成长的 原动力。 二、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性 1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内涵 大学生具有创业精神, 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大胆走向社会、自

4、主创 业。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艰苦奋斗、自强不 息;善于学习、勤于实践;抓住机遇、拼搏进取;实事求是、 敢于冒险;追求卓越、永不止步。 2大学生创业精神的重要性 (1)是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市 场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 会关系、价值观念乃至文明形态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 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已发生变化。 创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是繁荣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创业可以扩大就业,加速 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进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 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作为一

5、种积极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 态,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创新是创业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 克鲁认为: “创业就是要标新立异,打破已有的秩序,按照新 的要求重新组织。 ”因为“理论、价值以及所有人类的思维和 双手创造出来的东西都会老化、僵死。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 创业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创新和创业精神是正常、稳定 和持续的。创新和创业精神也必须成为维持我们组织、经济 和社会之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活动。创业精神的核心,归根到 底是由创业活动的开拓性所决定的。由于创业是一种创造性 的活动,它本身就是对现实的超越,就是一种创新。因此, 创业就意味

6、着创新,创新就意味着突破,创业精神的培养过 程就是培育创新型的人才的过程。 (3)是大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发挥出更大作用的保证 具有创业精神的大学生, 必然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在人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能够以前瞻性的思维与眼光做出 预测与判断,并及时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行动方案,以保 持与变化着的环境的协调统一,而不是消极被动地等待和忍 耐。特别是在知识技术的不断更新,职业岗位的不断转换, 人际关系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使得人们始终处在一个陌生的 社会环境中,这就尤其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而具 备创业精神,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潜能, 事业更加成功。 三、培养创业精神是高校特

7、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出特 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2002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 15%,进入国际公 认的大众化阶段,2007 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 23,我国已 成为高等教育大国。但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还有很大差距,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质量还 不够高。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应树立什么样的 教育质量观?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这是高校遇到的普遍问 题。 原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杨德广认为,满足校内外学习者的 现代经济信息 156 需求,毕业生满足社会某一方面的需求就是质量,这就是需 求质量观。 除了 “需求质量观” , 还要特别重视 “特色质量观” 。 “有特色就

8、是有质量,有特色就能满足社会及个体的需要, 任何学校不可能是全能冠军,应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 应用型本科院校承担的是为国家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应 用型人才,应在自己的层面上办出水平,达到一流,它首先 应能为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留 得住、用得上的大量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 供智力保障;其次能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解决难题, 尤其是为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推广高新实用技术, 为提升地方企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服务; 能为地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提供培训基 地与教育基地。 由于与实践结合得更加密切,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更 需积极

9、探索创业精神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培养出具有创业精 神的大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办出特色,办出 质量,更好地为当地经济服务,迎来更好地发展。 四、美国和英国高校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经验 高校是否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这对拥有百年积累 的英国高校来说,早已形成共识。牛津大学副校长 JohnHood 认为“大学不仅应该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也应该培养企业所 需要的人才。 ”诺森比亚大学副校长 KelFidler 则更进一步表 示:高校就是企业,是服务业的一种。北京大学就业指导服 务中心主任方伟认为,英方校长谈论的话题,在中国高校还 是备受争议的,就连高校培养人才是否该和企业无缝连接的 认识都不

10、同。 1英国高校的注重创业教育和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 在英国高校创业实践也能拿学分。 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为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专门设 置了一个创业中心,目的是为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一个 实践和发展的机会。学校除了开展创业教育课程外,还有一 个在全校推行的带薪实习项目,即在本科课程中,开展“学 习+带薪实习+学习”方式,让大学生得到许多书本中学不到 的知识,而大学生通过真实的工作,更能体会专业知识的价 值所在,更能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也更能明白自己的职 业发展方向。这种方式不仅促进了大学生对企业的熟悉,也 能激发一些有创业能力的大学生产生创业的想法。 对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学校创业中心会对他

11、们的创业 项目进行评估,并提供有相关背景的指导老师和资金协助。 指导老师会从培养学生的商业知识、考察项目可行性着手, 而不会急于让学生去做具体的商业计划书,以避免模式化的 商业计划书会扼杀掉学生的创意。无论是到企业带薪实习, 还是自己创业,在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都可以转化为学分和 成绩。 从历年经验来看,进行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让 学生了解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找到真正的兴趣和特长。 重视创业教育和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在英国高校 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根据英国国家大学生创业促进委员会 研究与教育部主任 PaulDHannon 提供的数据,有 96%的高校 开展了大学生创业教育。 2美国高校盛

12、开创业精神之花 以前,在美国高校,创业课程只对商学院学生开放。自 上世纪 90 年代以后,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人们认识到, 科学、工程和其它专业的学生要在一个迅速变化的世界中获 得成功同样必须具备创业精神和领导才能。 根据 2003 年进行 的一次调查, 美国约有 1,600 所大专院校提供 2,200 门创业课 程,并且在学生中越来越受到欢迎。 卡尔.施拉姆是美国最大的研究美国企业、促进企业精神 的基金会-考夫曼基金会的总裁和首席执行官。 他在 创业的 必要性一书中提出:真正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 是美国企业家的创业精神。施拉姆在书中还突出了美国大学 在创业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他认

13、为: “过去一段时间来, 我们看到美国大学在创新方面投资非常多。他们现在不仅是 教授、而且他们还大力实践这种创新精神。大学实验室已经 成为我们新经济的中心发动机。 ” 五、我国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途径 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 中认为: “教育应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 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 使青年学生通过大学教育能够形成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 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 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该做的事。 ” 1建立优秀的校园文化,孕育创业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它对学生具有陶

14、冶功 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 塑造学生的优秀品质。西方校园文化如个人自由发展、独立 精神、竞争和机会均等、开拓精神、创造性和超前性等都极 大地促进了创业教育的开展。应想方设法将创业精神有机地 融入到学科活动、科技活动等活动中,以培养创业意识。在 各类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活动及各种劳动中,要结合着 进行创业精神的培养,逐步在学生中孕育出创业精神来。 2培育创业人格,形成健康向上的创业精神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在30年中追踪研究了800人的 成长过程。结果发现,他们中成就最大的 20%与成就最小的 20%的最明显的差异就是个性方面的不同。高成就者具有谨 慎、自信、

15、不屈不挠、进取心、坚持性、不自卑等心理特征。 这说明个性特征对个体的创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 “独 立性” 、 “坚持性” 、 “敢为性” 、 “克制性”等。所以,人格教 育对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依据大学生 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 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 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有效消除心理困惑, 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 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可以采取运用创业案例剖析创业者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学 专题、心理训练等,让学生掌握形成心理素质与优良人格特 征的途径。 3坚持知识、

16、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科学地培养创业 精神 (下转 142 页) 现代经济信息 142 结每次开展大型活动志愿服务经验、模式,探索建立大型活 动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三、加大宣传力度,弘扬志愿精神 突出宣传重点。重在基层,重在策划。通过发布志愿服 务信息、宣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树立优秀志愿服务典型、 介绍志愿服务活动进展,广泛普及诚信、友爱、互助、进步 的志愿服务理念,凸显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学院和社会中的重 要地位和作用。不断建立完备的志愿者信息资料。运用科学 手段,积极做好志愿服务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发布工 作。重点做好重点项目的制度规范和成功经验的宣传推广, 树立青年志愿者的良好形象。着力做好优秀志愿者的典型宣 传,向全院和社会集中展示志愿者风采,引导广大青年学生 树立参与志愿服务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积极做好志 愿服务成果的宣传,引导全院广大青年学生尊重和保障志愿 者权益,努力为志愿者开展服务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整合宣传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