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探析》-公开DOC·毕业论文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136071324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品中正制探析》-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品中正制探析》-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品中正制探析》-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品中正制探析》-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品中正制探析》-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品中正制探析》-公开DOC·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品中正制探析》-公开DOC·毕业论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届 分 类 号:770.30 单位代码:10452 本科专业毕业论文 九品中正制探析姓 名 学 号 200703410118 年 级 2007 专 业 历史学 系(院) 文学院 指导教师 2011年4月5日l摘 要九品中正制从曹丕建国后将其正式颁布全国,隋朝时期,被科举制度所取代,在中国历史上沿用了400多年。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它上承两汉的察举制度,下启隋唐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本文试从九品中正制产生的原因、运作机制、发展演变以及历史作用方面进行探析。关键词: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Abst

2、ractSince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last years Nine-Grade-Zhongzheng System made by cao cao cao pi pioneer, to its official promulgation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national, sui period, replaced by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n Chinese history, lasted more than 400 years. Nine-Grade-Zhongzheng Sy

3、stem is in the Wei-Jin-Southern -northern dynasties important chooses the official system, it ChaJu system on the pile under han, sui,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political system in ancient China fallouts occupied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Chinas feudal society, is one of three election

4、official system. This paper tries to do the causes of Nine Grade Zhongzheng System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as well a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role and analysis.Keywords: Nine Grade Zhongzheng System; Wei-Jin-Southern -northern dynasties; MenFa system目录一、九品中正制产生的原因1二、九品中正制的运作机制2三、九品

5、中正制的发展演变3四、九品中正制的历史作用4参考文献6谢辞6九品中正制也叫九品官人法,是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就是选择“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吏兼任原籍地的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州、郡、县散处在各地的士人,综合德才、门第定出“品”和“状”,供吏部选官参考。九品中正制实行不久,就逐渐脱离了选才任官的原则,基本上没有达到唯才是举的初衷,豪门士族很快霸占了所有的中正官职,控制了选官大权 1。随着士家大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也最终被科举制所取代。一、九品中正制产生的原因 社会政治和教育的需要,是九品中正制创建的根本原因。中国自秦以来建立了君主集权的官僚帝国,君主专制、中央

6、集权制与官僚制,是其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官僚帝国时代政治体制的这些基本特征,使选士制度的建立成为直接的社会需要。第一,要确保各级官僚机构正常、有序的运转,必须选拔具有知识的优秀分子到各级官僚机构中充当官吏。而要保证各级官吏的素质和官僚队伍不断地吐故纳新,就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以选贤任能。第二,一个王朝建立之后,必须要犒赏有功之臣,但是这很容易形成权贵阶层,直接威胁皇权。因此,如何在维护官僚贵族特权的同时,维护皇权,是历代君主必然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建立选贤任能的选士制度,从社会下层选拔贤才来担当官僚,无疑是最名正言顺的办法。这样,即可促进社会上下层流动,又可分解功臣世族的权力,使官僚阶层互相牵

7、制,从而使君主专制得到维护和加强。第三,为了确保专制王朝长治久安,就需要统一思想和社会道德规范。选士制度“选贤任能”,可以向全社会昭示做人的标准,引导社会风尚,明确教育的任务和目标,进而达到“广教化,美风俗”的教育目的。九品中正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立的。缓和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矛盾,是实行九品中正制的重要原因。曹氏父子作为皇权的代表,为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在选官制度改革问题上,采取了不少抑制、打击世族势力的措施,可是,世家大族势力不断发展的客观形势,使曹氏不得不走回头路,转而和世家大族达成妥协2。设置由中央委任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由于中正官由世家大族出身的大官兼任,这样,私家操纵月

8、旦评议变成了官家主持的品第,而官家的品第又不危害世家大族的私利,政府控制了舆论,世族渗透进选举,皇权和世族势力在选举这个问题上,矛盾有所缓和。察举流弊,是九品中正制创立的直接原因。东汉以来,统治腐败政局混乱,清议之风盛行,以地方基层组织乡、里、亭为单位所进行的“乡举里选”和“乡邑清议”为基础的察举征辟制产生了不少的流弊:一方面,察举制在实施过程中充满了弄虚作假、“选举不实”的现象,各级官吏擅用职权结党营私,士人攀附权贵,沽名钓誉,而且人才选拔基本上被名士所操纵,他们口中的褒贬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致使人才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曹操作为统治者也无法获得自己治国所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由于战乱连绵不

9、断,广大民众流离失所,纷纷避难逃亡,出现了“人物播越,仕无常朝,人无定所”的现象,士人的出身、道德才能均“详核无所”,因此原来地方上按照儒家伦理道德对人物的评价也无法取得,改革传统的选官制度势在必行。二、九品中正制的运作机制九品中正制的各级制度是逐步完善的,先从最基层郡起设立,后扩大到州。魏略 清介传吉茂传 云:“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可见当初设立中正时,中正限于郡。设州中正则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时间,大概在曹芳在位时,其出现是地方大族势力扩张的结果。初立中正时,郡中正由各郡长官推选。魏略清介传吉茂传中讲到:“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到了晋代,中正皆由司徒选授,中正由现任官兼任,后来郡

10、中正由州中正荐举。中正不论大小皆有属员,称为“访问”。九品中正制对中正官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第一:选择中正的权力在中央,政府选择中正非常慎重,多数中正都符合贤有识鉴的标准;第二:中正必须认真负责,不负责者要受到弹劾。史书中也曾记载:九品中正制之设“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尤有乡论之风3”。中正的主要任务是品评人物,以备政府用人之资。中正品评人物,作为政府选拔人才的依据,所提供的资料有三项,一是家世,二是状,三是品。家世一项,即被推选人的家世,在魏晋时出现了官修和私修的簿阀、簿世,即一种家世的纪录,中正根据纪录答复吏部所询“征其人居,及父祖官名”。晋阳秋 中写到:“陈

11、群为吏部尚书,制九格登用,皆由于中正。考之簿世,然后授任”。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在魏时家世已是选拔的标准之一,但还不是唯一的标准。状,乃是中正官对士人德才的评语。后汉书宦者吕强传“灵帝时强上疏曰:旧典选举,委任三府,三府有选,参议僚属,咨其行状,度其行能。”汉代的状是举主、府主对所举人道德才能的具体描述,这一做法到晋代有所变化。汉魏之间的道德评价是一种具体的描述,到了晋代则变成了一种简短的概括式描述。品,是就家世、状的最后综合而给予人物的评级。共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但类别却只有上品、中品和下品(二品至三品为上品;一品为虚设,无人能达到;四品至五品为中品;

12、五至九品为下品)三类。品分九等由来已久,孙楚集中写到:“九品汉代本无,班固著汉书,序先往代贤智,以九品条,此盖论鬼录次第耳,而陈群依之以品生人,”孙楚认为九品乃袭汉书古今表人之法。可以看出用品第来分别人物,在两汉已是流行的办法。中正品第人物三年调整一次。晋书石季龙载记云:“魏始建九品之制,三年一清定之遵用无改”。一品徒有其名,没有人能达到,剩下二到九品,以二品为至品,人人争为二品,而其余则为卑品。中正品评人物,绝非只是一种道德才能褒贬的虚名,而是和入仕升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官位必须与品第相符。中正品第用黄纸写定,藏于司徒府,作为选拔人才的依据。三、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演变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13、),曹操做丞相后,为了延揽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曾三次发布求才令,他明确指出,即使是“不仁不孝”之人,只要是“高才异质”,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就要起用他们来治理国家,来带兵打仗。这无疑是对当时强调德治和仁孝的儒家思想的一次大冲击,也是对当时用人标准的一次大纠正。指导思想的改变,引来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逐渐改变了东汉以来由世家大族主持乡闾评议和控制选举局面的形势。但是,曹操的这种选拔人才的实践活动,毕竟在当时没有被制度确定下来,而且,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既未以“九品”为序,亦未设置执掌的机构,更没有程序化。至曹丕即魏王位后,吏部尚书陈群提出九品中正制,通典说:,曹丕袭魏王,三方鼎

14、立,士流播迁,四方错乱,详核无所。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九品中正制才正式确立。在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两晋时期无疑是其最为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西晋时期,随着门阀士族的形成,九品中正制业已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选官制度,门阀制度确立。东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基本上成了门阀政治的工具,其实施也进入了最黑暗的阶段。这个时期,门阀士族垄断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出身高门成为选举的惟一标准,高门望族仰仗出身“平流进取,坐至公卿”,选举成了门第的攀比和较量,“选贤与能”的原则被丢弃,整个社会

15、因而形成崇尚门第的风气,以出身高门为荣,以出身低贱为耻4。西晋时期反对中正制的人很多,但是士族业已控制了选举,这种制度事实上已为门阀所利用,以巩固其既得利益;而司马氏的政权既以士族为中心,自然不能反对这种制度或阻止这种趋势。东晋以后,门阀的形式已经凝固了,士庶以血缘区别的观念业已建立,所以,反对者也越来越少了。在南朝170余年间,门阀士族有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并垄断文化,除此之外,当时的统治者能够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及时地对九品中正制进行调整,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发展与完善,从而更适应于门阀统治的现实需要,这样门阀士族在寒人势力崛起之后,依然高居于社会的最顶端而历久不衰;九品中正制依然是占据着主导地位的选官制度,并在维护士庶区别和强化门阀统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北朝时期,由于各政权具有少数民族统治的性质,九品中正制的作用不能与两晋南朝相提并论。北魏初期,未行九品中正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