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度报告)山东省发展绿色地产建设生态城市研究报告(X年7月11日)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064250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21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年度报告)山东省发展绿色地产建设生态城市研究报告(X年7月11日)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2020年(年度报告)山东省发展绿色地产建设生态城市研究报告(X年7月11日)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2020年(年度报告)山东省发展绿色地产建设生态城市研究报告(X年7月11日)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2020年(年度报告)山东省发展绿色地产建设生态城市研究报告(X年7月11日)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2020年(年度报告)山东省发展绿色地产建设生态城市研究报告(X年7月11日)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年度报告)山东省发展绿色地产建设生态城市研究报告(X年7月11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年度报告)山东省发展绿色地产建设生态城市研究报告(X年7月11日)(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科研发展计划课题 编号12WF11山东省发展绿色地产建设生态城市研究报告山东省发展绿色地产建设生态城市课题组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二零一三年三月山东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科研发展计划课题 编号12WF11山东省发展绿色地产建设生态城市研究报告课题负责人:王怡红课题组成员:严旭骞 王翠兰 李玉梅田 园 张 新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二零一三年三月前 言21世纪是绿色经济的时代,坚持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在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GDP指标,人口素质、环境质量、科技创新等标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各项指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

2、态城市建设是用生态理念加速传统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型,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瓶颈,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绿色建筑是指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发展绿色地产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目前,我国城乡建设增长方式仍然粗放,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大力发展绿色地产,以绿色、生态、低碳理念

3、指导城乡建设,能够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有效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模式,缓解城镇化进程中资源环境约束,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显著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民满意度,并在广大群众中树立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观念,能够全面集成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及环境保护等多种技术,极大带动建筑技术革新,直接推动建筑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建筑产业优化升级,拉动节能环保建材、新能源应用、节能服务、咨询等相关产业发展。我国发改委、住建部在国办发在20131号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中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

4、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同时还对“十二五”期间绿色建筑的方案、政策支持等予以明确。我们认为,绿色建筑所撬动的市场规模可达万亿元,并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市场机遇。绿色建筑将获得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全面政策支持,目前国内部委正在研究制定支持政策的配套细则,并有可能陆续出台。在这个行动方案中,两部委确定了行动的主要目标。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山东总人口达9579.3万人,是全国第二人口大省。“十二五”至2020年,全省人口仍将继续增长。庞大的人口数量不仅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等构成巨大压力。同时,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每万人中的大

5、专以上学历人数和科技人员数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二五”期间我省将迎来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其间年均出生121万人,自然增长60万左右。确保实现2015年总人口控制在9852万人的目标,为实现到2020年总人口不过亿、逐步实现零增长并回落的目标奠定基础。“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率先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向经济文化强省跨越的关键时期。山东集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人口密度“三个全国第二”于一省,虽然经济总量大,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人均发展指数低、人均占有资源少、人口素质不适应的“三大制约因素”。从山东省经济发展前景和资源、环境及生态现状来看,继续沿用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将难以为继。山东生态省建

6、设规划纲要(2003年11月)建设生态省是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重要战略举措。在生态省建设过程中,山东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坚持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寻找新的发展动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培育新的发展环境,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实现“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宏伟目标做出积极贡献。山东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纲要提出了我省生态建设与保护三步走基本思路,确定到2040年,全面改善全省生态环境,建成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城市环境清

7、洁、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实现山川秀美的生态省目标。 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中国将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山东省发展绿色地产建设生态城市研究报告课题组 2013年3月2目 录第1章 发展绿色地产建设生态城市国内外研究的现状11.1国外低碳经济和绿色地产研究的现状11.2我国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与绿色建筑行 动方案111.3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标准规范及评价标识体系,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131.4建立

8、高星级绿色建筑财政政策激励机制,引导更高水平绿色建筑建设141.5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141.6引导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优先发展绿色建筑,使绿色建筑更多地惠 及民生151.7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科技进步及产业发展,切实加强绿色建筑综合能力建 设161.8我国出台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主要内容161.9我国发展绿色地产建设生态城市措施与建议18第2章 山东省发展绿色地产建设生态城市的基础条件222.1山东省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条件222.2山东省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242.3在山东建设生态城市的建议与对策26第3章 山东省发展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城市的几个阶段303.1从建筑节能逐步

9、向发展绿色建筑迈进303.2由单体的绿色节能建筑向示范小区和低碳生态城市发展353.3山东省建筑企业在低碳生态城建设中的实践443.4山东省发展绿色地产与建设生态城市中制约因素45第4章 山东省发展绿色地产与建设生态城市对策及建议494.1我省发展绿色地产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与措施494.2山东省发展绿色地产建设生态城市的建议54后 记57参考文献58第1章 发展绿色地产建设生态城市国内外研究的现状1.1国外低碳经济和绿色地产研究的现状1.1.1低碳经济与绿色地产的概念首次出现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术语的官方文件,是2003年2月24日由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发表的我们未来的

10、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白皮书指出,英国将在205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排60%,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自英国2003年首先明确提出“低碳经济”以来、美国与欧盟等发达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树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低碳经济政策导向。在世界范围内,绿色建筑已成为通行的理念。作为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发起成立的非政府组织,气候组织正在中国运作低碳生态建筑项目。绿色地产是绿色建筑与地产形式结合的新型健康地产,是国家提倡的地产发展方向。按照我国住建部的解释,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

11、谐共生的建筑。1.1.2国内低碳经济理论和生态城市建设的综述中国的绿色建筑推广起步较早,1994年中国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程,同时启动“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之后在1996年又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住区发展报告,对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保证措施。不过,与国外相比,中国目前在绿色建筑的关键技术研发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在2011年上,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一时间节能减排、低碳能源,生态环保、污染控制、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等都热点话题。随后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目前国内学

12、者开始进行低碳问题的全面研究:如王有为关于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薛明关于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李湘洲、才东明、夏云关于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建筑的研究,朱慧明绿色低碳建筑的意义及其发展现状的研究,都对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意义做了阐述。尤其是庄贵阳于2007年出版的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一书,从低碳经济理念的产生、低碳经济转型的驱动力、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低碳转型的主要途径与政策工具、以及低碳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方面,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对中国进行低碳转型的主要途径进行了阐释。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然选择。学者们认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各国温室气体排放的

13、容量成为一种经济上的稀缺资源。以碳排放权为核心的气候博弈实际上已经转化成了发展空间的争夺,以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为核心的低碳经济成立世界政治经济新一轮竞争高地。因此,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不仅仅是一个选择和必须,而是如何迅速并且在什么规模上促进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问题。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避免被高碳投资锁定,确保本国能源安全,也是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措施。1.1.3生态城市的基本内涵中国正在面临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节能减排的多重压力,城市的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因此低碳型生态城市建设势在必行。中国城市化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到2020年,中国社会将从一个以

14、农业人口为主的国家,转型为一个以城市人口占多数的国家。从21世纪初到2030年,中国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口估计将达到4亿多人。城市化是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机会、脱贫温饱、普及文化教育和实施社会保障的主要推动力。21世纪中后期,仅亚洲和非洲的城市化人口就是中国人口的两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对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和其他国家城市重建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模式。中国城市化进程必须解决经济、环境和能源相协调发展的问题。中国的城市化遭遇了世界上城市化前期和后期产生的所有问题和弊端:城市无序蔓延扩张、空气质量恶化、水资源供应短缺、交通拥堵、环境设施落后和资源浪费等。中国城市化应当汲取发达国家的沉痛教训,借鉴他们在城

15、市发展的反思过程中提出的“重建城市”的理念和成功案例。与此同时,认真总结中国历史上城市发展的优秀因素,走出一条以人为本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低碳生态型城市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目前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示范和建设各种发展类型的城市,诸如生态城市、清洁能源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等。探其实质,仍感缺乏一条主轴。人类活动足迹加剧了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共同应对的巨大挑战。在城市发展中要紧紧抓住低碳发展的主轴,配以生态的要求,推动技术发展和建立低碳经济,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重点应转移到城市能源上来。如果城市化饱和率按总人口70,来衡量,估计中国将在2030年左右进入城市增长饱和期。2030年左右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届时,城市的GDP总量和能源消耗将占到全国总量的80.以上。在应对气候变化条件下的2050年能源战略中,需要建立一条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具体地说,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内,要制定两个带有转折点的能源战略。第一个转折点是在中国的矿物能源利用和二氧化碳排放增长平缓的情形下,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第二个转折点是在矿物能源利用和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的情形下,经济依然保持增长。在这种战略思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