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组织行为学—组织中的人际关系.ppt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6064223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组织行为学—组织中的人际关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教育组织行为学—组织中的人际关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教育组织行为学—组织中的人际关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教育组织行为学—组织中的人际关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教育组织行为学—组织中的人际关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组织行为学—组织中的人际关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组织行为学—组织中的人际关系.ppt(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是社会的动物,不能离开群体而单独生存。 心理学家认为,人除了睡眠时间以外,其余时间的70%将花在人际间的各种直接、间接的沟通上。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如果一个人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打交道,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不管你的职务是什么,你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走完了85%左右的行程,而且在取得自己的幸福方面,已经有了99%的把握。,第二章 组织中的人际关系,第一节 人际关系,第二节 教育组织中 的人际关系,第一节 人际关系,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二、构成人际关系的条件 三、影响人际关系的条件 四、人际关系的类型 五、人际关系的特点 六、人际关系的处理原则,一、人际关系概念,汉语中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 的总称,

2、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 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 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关系及 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社会学:人们在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 社会关系。 心理学: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人际关系不等于人际交往 人际关系是通过人际交往而建立起来 的心理关系。人际交往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 程中相互接触、相互来往所形成的具体行为, 它可以建立的是一个长期的稳定关系,也可以是 一个短暂的不稳定的关系,它是形成人际关系的条 件和手段。,二、构成人际关系的条件,(一)外部条件 1、方对关系 指两人相对、互为对方而结成的一 对关系,它是构成人际关系的基础,没有 方

3、对关系就没有人际关系可言。以师生关系为 例,必须首先有老师和学生的存在,且两者发生 联系,然后才能产生师生关系。,二、构成人际关系条件,(一)外部条件 2、联系中介 方对关系是构成人际关系的基础,但有 了人的参与,不一定能够形成人际关系,它 还需要把人与人联系起来的中介。社会交往中 的双方要通过一定的中介而发生联系、进行交往, 从而产生人际关系。因此可以说,中介是人际关系 构成的桥梁。,二、构成人际关系的条件,(一)外部条件 3、互动活动 人际关系的构成,不仅要有结成对子 的方对关系,要有联系双方的中介,还必须 要有一定的活动作为载体。这种活动就是互动 活动或交流活动。,二、构成人际关系的条件

4、,(二)内部条件 1、认知 认知是人际关系形成、改变和发展 的内在基础和前提条件,它是指建立人际关 系的各方的认知状况,包括彼此相互的认知状 况和对共同关心的问题的认知状况等。人们在交 往过程中,双方通过对对方的感知、理解、判断和 评价来建立某种人际关系。,二、构成人际关系的条件,(二)内部条件 2、情感 情感是指建立人际关系的双方彼此在 情感上的好恶程度和满意程度。情感是人际 关系的主要成分,是建立、维持和发展人际关 系的纽带,它制约着人际关系的亲疏、深浅、长 短程度。情感是人际关系的主要调节因素。,二、构成人际关系的条件,(二)内部条件 3、行为 行为因素是指建立人际关系的双方具 体的交往

5、行为和手段,包括言谈举止、表情 动作、仪表仪态、气质风度等一切可察觉的、 体现个体个性品质和情感的外在动作和表现。 人们的相互认知、彼此感情的培养,都通过具体 的交往行为来完成和实现。认知和情感都要通过行 为表现出来。,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关系金字塔,人际关系的水平 -情感融合与表露的相对程度,A B C D E 零接触 开始注意 表面接触 轻度卷入 深度卷入,三、影响人际关系的条件,1、地域的接近性 地域的接近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 交往要受到地域环境的限制。同一社区, 空间距离越近,彼此之间的交往机遇就增多, 由不了解到一般了解,再由一般的了解到关系 的深入发展,最后成为知心朋友。地域的接近性

6、 是形成亲密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条件。,除非保持合适的距离,否则就 会产生排斥 personal distance 0.51.2m social distance 1.23.5m public distance 3.57m intimate distance 0.5m,三、影响人际关系的条件,2、交往的频率性 交往的频率是指人们相互之间来 往次数的多少。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中,交 往次数越多即频率越高就容易形成密切的人 际关系。,三、影响人际关系的条件,3、态度的类似性 态度的类似性是指在人际交往中, 由于年龄、经历、工作性质或家庭环境、 社会背景等某些方面相似而导致态度上的相 似。如对人生理想、价

7、值观、道德评价等产生 一致的看法,甚至业余爱好上也一致。,三、影响人际关系的条件,4、需求的互补性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双方的性格、 气质、特长、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构成 互补的关系,这样可以以一方之长去弥补另 一方之短,而使人际关系趋于和谐。,四、人际关系的类型,1、顺和型 顺和型是指与他的相处能做到谦让、 随和和尊重。这种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往 往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能容忍他人之 短,允许他人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对自己 要求严格,有与他人互相合作的意向。,四、人际关系的类型,2、进取型 进取型的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 容易与他人形成对峙。这种人的基本特点 是争强好胜,好与人比高低,总想在

8、各方面 超过或压倒他人,容易挑剔别人的毛病,喜欢 自我表现。,四、人际关系的类型,3、分离型 分离型的人不喜欢与人打交道,处 事冷漠,不太关心别人,但也不需要别人 关心自己,这种人尤其不喜欢别人损害自己, 自己也不去损害别人。这种人在组织中所占的 比重仅次于温和型。,四、人际关系的类型,你好,我不好 我好,你不好 你好,我好 你不好,我也不好,你好,我好,世界好三赢,五、人际关系的特点,1、明确性 从纵向看,人一出生就卷入了人际 关系的网络中。从横向上看,每个人在同 一时期,同时扮演多种角色,成为许多不同 人际关系的不同主体,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占据 着不同的地位。尽管如此,在具体的一对关系中,

9、双方的角色地位都是明确清晰的。明确性是人际关 系的重要特点。,五、人际关系的特点,2、渐进性 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需要经过一 系列有规律的顺序或阶段,是一个循序渐 进的过程。在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循循序渐 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五、人际关系的特点,3、多面性 在人际交往中,人的性格、表象、 经历、知识、需求等各种因素都要发挥 作用,必然会表现出个体心理和行为上的 多面性。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还不可避免地含有 参与者的个性。有些人际关系状况不纯粹是参与 者两人之间的因素,往往还会涉及第三者、第四者 或者更多的因素,这也是人际关系多面性表现。,五、人际关系的特点,4、变化性 人际关系同人类社会发展的

10、过程类 似,需要经历一个产生、发展、成熟、完 善、终止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人际关系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作为人际关系主 体的人是永远变化的,他和周围的人和事不断地 发生着联系,人在变,人际关系自然也在变。,五、人际关系的特点,5、复杂性 人际关系的多面性、变化性导致了 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复杂的社会因素、不 同的家庭遗传因素和后天成长的环境因素共 同导致了每个个体在素质上的千差万别。人际 关系的复杂性表现在交往心理和交往方式诸方面, 如多种需要动机、不同情绪情感、交往方式的明暗 等。,六、人际关系处理原则,第二节 教育组织中的人际关系 一、教育组织中人际关系的特点,1、教育性 2、道德规

11、范性 3、纯洁性 4、复杂性 5、多向性 6、相对固定性,1、教育性 学校人际关系的教育性,表现为 其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手段。 作为教育目的,是因为其内容、性质及其 思想基础都是德育范畴的东西.而良好的人际 知觉、善于交往和团结他人的能力等,又是智育 的内容。作为教育手段,表现在它的激励与“过滤“ 作用上。学生对教师的教育要求,往往首先决定于师 生关系的好坏。在“传道、授业、解惑一中,人际关系 着“过滤“与“催化的作用左右着教育的效果。,2、道德规范性 在学校人际关系中,道德规范 起普主要的调节作用这是为学校这个 教育阵地。这种组织性质.使学校必须接受 社会义道德规范的指导。同时,学校

12、工作和 服务对象除了教师,大部分是处于发展中的青少 年学生,他们还比较单纯,较少市侩习气。,3、纯洁性 学校是传播知识。传播生活 中一切真善美的精神财富,传播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的场所,是培养人才的基地 在学校里维系师生员工人际关系的纽带主要 是知识、思想和情感等精神性的东西。而不是 物质利益和其他东西。,4、复杂性 学校的人际关系中,成员交往 的总体对象呈现相对稳定的状态但从 另一个角度看,各个成员都能进行直接 频繁的交往,这使得学校人际关系表现出复 杂性。,5、多向性 学校的人际关系中,除了在教育 者和被教育者这一最基本的人际层次外, 又派生出许多层次,并划分为许多相对独立 的集体。,6、相

13、对固定性 一般来说,学校组织中的人际 交往对象时比较固定的,人际关系 主要包括教师与教师、教师与行政领导、 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 其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行为是最主要 的。,二、学校人际关系的状况,1、师生关系 2、同学关系 3、领导之间的关系 4、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1、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由学校最本质的 工作教与学联系起来的一种人 际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组 成部分。由于学校人际关系的多面性和教育 工作的复杂性,师生关系不仅仅是单纯的工作 关系,更主要的是师生间的道德关系、心理关 系等。,(1)粗暴屈服型 有些教师在教育学生上信奉 “不打不成材”的古训,对

14、有些学生, 特别是后进生和差生声厉色严、骂不绝耳。 学生迫于教师的粗暴,表现得俯首帖耳、“纪律 井然”。这种关系是最糟糕的师生关系,它严重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加剧了师生矛盾,一定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冷漠疏远型 在这种类型的师生关系中, 教师相信“只能给好心不能给好脸”, 摆出一副冷面孔,学生对其敬而远之,毕 恭毕敬,师生关系沉闷压抑。这种拘谨的师生 关系,不仅会导致教师由于掌握不好学生的具体 情况而产生工作上的失误,同时也阻碍了对学健 康的社会心理和情感的培养。,(3)武断服从型 这种类型是传统师生关系 的典型代表,它表现为教师信奉“师道 尊严”,忽视师生之间人格平等,居高临

15、下, 我行我素。学生“一切命令听指挥”,没有主观 能动性和民主平等的交往。这种做法造成了学生 对老师的疏远和反感,容易恶化师生关系,打击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削弱教育效果。,(4)自由放任型 保持这种师生关系的教师 没有责任感,教学能力差,对学生的突 发事件显得束手无策。他们在工作中屡遭 失败后,就对学生放任自流,学生由于自律性 差而学习懒散。不遵守组织纪律,反过来对教师 的教导不予理睬,于是形成了教师不管、学生捣乱 的混乱局面。,(5)亲密和谐型 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最理 想的师生关系,它表现为教师崇尚“良 师益友”的为师之道,既对学生严格要求, 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对他们的过 失表

16、示理解,并善意的提出批评指正意见。学生 热爱教师,敢向教师吐露心声,表达真实情感。师 生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亲密无间、配合默契、关 系融洽。,2.同学关系 同学关系是学生主要的人际 关系,同学之间朝夕相处,因此, 同学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很大, 甚至超过父母兄长。同学关系良好能促进 学生快速地成长;同学关系不好就会阻碍学生的正常健康发展。,(1)友好型 友好关系的特点表现为双方 接近、融洽、信任。同学之间心理上 彼此相容、相互吸引。友好关系有健康、 积极的,也有不健康、消极的;有感情深 厚的,也有感情一般的。,(2)对立型 对立关系的特点表现为相互不融洽、排斥、讨厌、嫌弃,甚至争斗,同学之间心理上彼此不相容,行为上不合作。,(3)疏远型 疏远型的特点是互不关心、互 不来往、互不吸引,在心理上相互忽视。 他们之间的交往和关系若有若无,感情淡漠。,校园人际关系调查,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