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交通提升工程项目建议书改(6.30)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6064051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0.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东交通提升工程项目建议书改(6.30)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大东交通提升工程项目建议书改(6.30)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大东交通提升工程项目建议书改(6.30)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大东交通提升工程项目建议书改(6.30)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大东交通提升工程项目建议书改(6.30)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东交通提升工程项目建议书改(6.3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东交通提升工程项目建议书改(6.30)(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大东区全区交通设施工程提升改造项目建议书(共一册)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辽宁北方分公司二一五年三月编制单位: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辽宁北方分公司经 理: 于德林总 工 程 师: 赵立哲室 主 任: 程 宁项目负责人: 杨艳艳参 加 人 员:韩贵和:高级工程师尤贵祥:高级工程师毛铭珍:高级工程师王积鑫:高级工程师李春阳:工程师目 录1、概述 11.1项目背景61.2指导思想61.3工程范围61.4主要研究内容71.5编制依据71.6主要研究结论81.6.1建设的必要性81.6.2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91.6.3投资匡算与资金筹措91.6.4建设计划91.6.5存在问题及建议9

2、2、现状交通安全综治设施调查112.1现状交通安全综治设施调查112.2现状交通安全总体评价133、建设条件、规模与技术标准143.1建设条件143.2建设规模143.3技术标准174、项目建设必要性184.1是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需要194.2贯彻落实“5.3”全国综治维稳工作讲话精神的需要194.3改善片区交通环境的需要194.4完善区域路网结构的需要204.5提升龙岗城市形象的需要204.6整治校园门口交通秩序,确保交通安全的需要204.7是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需要205、工程方案215.1设计理念215.2设计原则215.3总体工程方案225.4本工程主要工程量表226、投资估

3、算与资金筹措296.1投资估算296.1.1估算编制范围296.1.2编制依据296.1.3其他说明316.1.4投资估算及技术经济指标316.1.5投资估算表316.2资金筹措397、建设计划407.1建设工期407.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408、国民经济效益评价418.1经济效益评价418.2社会效益评价418.3环境效益评价419、结论与问题429.1结论429.2问题与建议421、 概述1.1 项目背景交通是当前市民群众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为广大市民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的交通环境是建设和谐沈阳、效益沈阳和国际化城市的重要保障,也是各级政府的责任所在。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解决交通问题,采取

4、了各项有力措施,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交通综合治理,在人口和车辆持续快速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尽最大的努力缓解了我市交通拥堵状况。沈阳市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切实落实和进一步巩固交通综治工作成果。(1)沈阳市目前突出的交通问题沈阳作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机动车高速度增长,城市的道路交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反映最突出的就是“行不畅”和“停车难”两个方面的问题。“行不畅”问题逐步显现由于沈阳市机动车的快速增长,造成中心城区的部分路段和路口逐步显现出交通流量日趋饱和而诱发的交通拥堵,且日益严重,形成了

5、由点到线再向面进行扩散的趋势。目前交通拥堵表现为四个特点:一是交通拥堵地点多集中于中心城区主干道的重要交通路段或路口,如市政府广场、中山广场、文化路立交桥、北二路公铁立交桥等处。二是交通拥堵时间集中在交通高峰时段,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较为突出,如北陵大街北京街青年大街一线和黄河大街南京街一线等。三是跨区域交通关键点的交通压力日益增大,如南八马路/胜利大街路口、南五马路/胜利大街路口、黄河大街/泰山路路口、青年大街南段、老道口公铁桥等;四是商业繁华地区或交通乱点地区,原有的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随着交通流量的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加剧,如沈阳站地区、五爱市场地区等。本项目着重解决大东区内主要道路交

6、通堵塞、不畅的路口,包含东贸路/水晶城路口,东塔街/东宁街路口,长安路/凌云街路口,八家子街/南东贸路路口,和睦路/联盛南巷路口,和睦路/新生二街路口, 望花街/上园南路路口。“停车难”问题日趋突出机动车的快速增长也随之带来了“停车难”等静态交通方面的问题,停车难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商业繁华地区停车难。在沈阳市的太原街、中街、五爱街、三好街等地区,普遍存在公共停车泊位不足,停车需求与供给矛盾巨大的问题。在上述地区的周边支路、小巷,甚至次干路都存在车辆占道停放问题,许多道路实际上已成为全天的停车场,不但严重影响车辆、行人的正常通行,也造成周边路网的微循环系统不畅。二是公共单位停车难。沈阳市许

7、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等人流、车辆来往较大的公共性单位因建筑物配建停车场不足或已建成的配建停车场被改建和挪用,直接把停车的负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共同停车资源的紧张,尤其是加剧了路内停车的紧张,影响道路的行车秩序,削减了道路的通行能力。表现比较突出的有市政府行政审批办事大厅、医大一院、盛京医院等单位和地区。三是学校门前停车难。许多中小学因建设年代较早,园区内无停车场规划,或考虑学生安全,禁止车辆入校,造成上、下学时间大量接送学生车辆在校园周边道路停放,形成局部路段的交通瓶颈,如省实验小学、省实验中学、沈阳二中、沈阳市第七中学等。四是住宅小区停车难。沈阳市一些新建的住宅小区因配建停车场不足或

8、停车收费较高,致使居民车辆在小区周边道路占道停放,尤其是夜间占道停车现象特别突出,如现代家园小区、城建东逸花园、万科金色家园等。(2)交通拥堵问题产生的原因沈阳市交通拥堵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与许多国内大城市相同的共性原因,如道路建设落后于机动车的增长、路网结构先天不足、停车设施严重短缺、交通组织上还存在不科学的地方等,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我们认为,沈阳市目前道路交通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机动车增长速度远高于道路建设速度近年来,沈阳市机动车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从2000 年保有 辆、年净增6306 辆,到2008 年保有 辆、年净增49166 辆,再到2009 年前10 个月保有77

9、 万辆、净增9 万辆(10 月新车注册量是2008 年同比的195%),每个工作日净增约550 辆,已呈井喷式增长。按目前车辆增长率,沈阳市到2010 年机动车总量将接近90 万辆,大大超过沈阳市道路网的车辆承载能力(沈阳市道路网目前车辆承载能力为40 万辆指在道路上允许同时出行的车辆数,道路网承载能力允许的机动车保有量为70 万辆),而近几年沈阳市建城区的道路建设增长率仅为千分之几。路网结构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沈阳市路网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既有先天不足的,也有后天建设过程中人为造成的,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区域之间交通不畅。由于受沈山、沈吉两条铁路的限制,将沈阳市中心城区分成皇姑、铁西、和平、

10、沈河、大东几大区域,处于区域衔接处的重要交通枢纽路口交通流量长年处于饱和状态。二是职住分离现象日益严重。近两年,随着沈阳市城市建设的发展及城区规模的扩大,在沈阳市周边形成了铁西新区、皇姑北部、浑南长白、大东东部等新的特大型居住区,而这些居住区的居民的工作就业、商业购物、子女上学等大多还集中在中心城区,因此不但造成沈阳市在早晚高峰时间出现大量的跨区域长距离的交通出行,还造成沈阳市近几年中心城区交通流量的高速增长。三是还有一些交通瓶颈路段。尽管沈阳市近几年对全市主干道的拓宽改造比较到位,但有部分次干路和支路的路段或路口由于历史形成或拆迁不到位,存在许多的交通瓶颈,造成了局部路段或路口的交通拥堵。

11、道路建设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快速路系统建设严重滞后。沈阳市的快速路系统全长仅41km,在沈阳市整体路网中比例极低,远落后于国内外其他同等城市(畅通工程专家提出城市道路中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比例应为1248,按此标准,沈阳市快速路应达134km),特别是没有贯穿南北的快速路,增加了地面的交通压力。在现有的快速路系统中,一方面未形成有效的网络,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南二环路、沈苏快速路在道路改造中形成了平面交叉路口,设置了信号灯,降低了快速路的标准。二是立交桥功能不够完善。沈阳市立交桥建设比较早,部分立交桥设计的标准较低,已不适应现有的交通流量,交通拥堵时常发生。三是缺少立体

12、行人过街设施。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能够有效地解决交叉路口或路段的交通混乱状况,大大减少由于行人穿越引起的车辆刹车或事故,但由于建造天桥或地道存在费用较高及影响城市景观等负面效果,使得在沈阳市的道路改扩建中并未广泛应用,造成许多路幅达60m的新改造主干道路行人过街困难,机动车撞行人的死亡事故频发。四是新建道路的综合管网考虑不全面。在一些新建和扩建道路中,对煤、水、电和通讯等管网建设一体化没有统一考虑和超前考虑,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上述方面的服务需求加大,管网施工形成的拉链路、破损路比较严重。 大型项目开发建设前没有经过交通影响评价分析交通影响评价是保证大型项目开发建设不导致开发对象周边交通服务水平下

13、降的重要措施,是避免土地超强开发的规划控制措施。沈阳市现有已经落成和正在开工建设的大型项目,很少有在开工建设前就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分析的。如果不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分析,很容易导致大型项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势必会对周边道路交通产生不可预见的不利影响。 交通设施建设落后于道路建设近几年,市政府加大了交通设施的投资力度,沈阳市的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城市交通需求增长过快,交通设施的建设速度仍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尤其是在智能交通的建设方面已严重滞后。 公交发展不均衡沈阳市的公交车辆从2001 年起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当时的2100 多辆、70 条线路,以每年增长500100

14、0 辆的速度,发展至现在的4925 辆、196 条线路,增长了一倍多,对方便市民出行、改变沈阳市的交通结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公交场站、线路设置却没能同时发展,给交通带来不利影响,具体为:一是公交枢纽站建设严重不足。在沈阳市公交终点和线路比较集中的南站、北站、五爱、中街地区,除北站建有公交枢纽站外,其他地区公交车辆的终点站均占道设置。二是公交场站严重缺乏。沈阳市现有的190 多条公交线路,涉及公交场站将近400 处,其中2/3 的公交线路均无停车场站,3/4 的公交终点站均存在占道停车问题。占道设置公交车辆终点站不但严重影响交通,也存在安全隐患、噪音扰民、影响市容等问题。三是部分道路公交线路过

15、度集中。在沈阳市的许多交通主干道上公交线路过度集中,如中华路达18 条、市府大路达16 条、建设大路达17 条等,在主干路的个别路段上已经形成公交换乘站,大量公交车辆的集中停靠,造成主干路交通瓶颈。 存在许多交通乱点地区沈阳市的五爱市场、南塔鞋城、南二小商品市场等已成为辐射东北乃至全国的商品批发中心,因这些市场均建造在沈阳市的中心区域,近年也未进行搬迁,造成这些地区成为集沈阳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物流集散、商品批发、货物存储、居住生活等多职能于一身的复杂城市区域,也成为沈阳市的交通乱点地区。一是在这些地区均存在大量的长客线路和发车站点。因这些地区长客的停车场站建设严重滞后,造成大量的长途客运车辆占用道路发车或待避。同时,许多无审批手续的长途客运车辆在这些地区的街路两侧私设站点的问题也非常突出。长客车辆占道停车不但自身影响道路交通,还吸引了大量的出租车、残疾人车停车候客,小商小贩占道经营。二是存在大量的物流配货公司,占道经营、堆货现象普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