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名校快递)高三入学调研化学(2)试卷(word版有答案)(加精)

上传人:了*** 文档编号:136063062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名校快递)高三入学调研化学(2)试卷(word版有答案)(加精)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届(名校快递)高三入学调研化学(2)试卷(word版有答案)(加精)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名校快递)高三入学调研化学(2)试卷(word版有答案)(加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名校快递)高三入学调研化学(2)试卷(word版有答案)(加精)(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化 学 (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Ba-137一、选择题(16小题,共48分,每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

2、法不正确的是A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B抱朴子中“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C本草纲目中“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利用焰色反应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D汉朝的淮南万毕术神农本草经记载“白青(碱式碳酸铜)得铁化为铜”,“石胆能化铁为铜”都是指铜可以采用湿法冶炼。【答案】B【解析】A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是碳酸钙受热分解,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选项A正确;B抱朴子中“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两个反应的条件不同,不属于互为可逆反应,选项B不正确;C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利

3、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钾元素焰色反应为隔着钴玻璃为紫色,选项C正确;D得铁化为铜,都应发生置换反应,应为湿法炼铜,选项D正确;答案选B。2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分类组合纯净物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碱石灰烧碱氧化铝二氧化碳BNH3H2O小苏打氧化镁二氧化氮C五水硫酸铜纯碱氧化钠三氧化硫DH2O2苏打过氧化钠二氧化硫【答案】C【解析】A碱石灰的成分为NaOH和CaO的混合物,不属于纯净物,A项错误;BNO2与NaOH反应生成硝酸钠和亚硝酸钠两种盐,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错误;C蓝矾属于纯净物,纯碱的化学式为Na2CO3,属于盐,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4、属于碱性氧化物,SO3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C项正确;D过氧化钠属于过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D项错误。3关于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的聚沉是化学变化B含有0.01mol FeCl3的溶液制成的胶体中胶体粒子的数目约为6.021021个C胶体的介稳性与胶体带有电荷有关DNaCl晶体既可制成溶液又可制成胶体【答案】D【解析】A胶体的聚沉为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变大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A错误;B胶体粒子是氢氧化铁的集合体,0.01mol Fe3+完全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的数目小于6.021021个,故B错误;C胶体具有介稳定性主要是胶体粒子因吸附而带有电荷和布

5、朗运动的原因,故C错误;DNaCl分散在水中形成溶液,分散在酒精中形成胶体,故D正确;故选D。4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A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B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C用润湿的pH试纸测稀碱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小【答案】A【解析】A项,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大;B项,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C项,用湿润pH试纸测稀碱液的pH,c(OH-)偏小,pH测定值偏小;D项,测定中和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散

6、失热量较多,所测温度值偏小。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11.2L O2和22.4L NO混合并充分反应后得到的气体的分子数为NAB常温下0.1molL1NH4NO3溶液中的氮原子数为0.2NAC1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转移的电子数为NAD25时,1.0L 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答案】C【解析】A项,11.2L O2和22.4L NO混合恰好反应生成22.4LNO2,即1molNO2,但由于存在2NO2N2O4的反应,分子数小于NA,故A项错误;B项,未注明溶液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

7、含有的氮原子数,故B项错误;C项,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无论生成Na2O还是Na2O2,Na都是由0价变为+1价,所以转移电子数为NA,故C正确;D项,25 时,1.0 L pH13的Ba(OH)2溶液中,n(OH-)= 1.0 L10-14/10-13mol/L=0.1mol,所以含有的OH-数目为0.1NA,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6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含有Fe2+,若误食亚硝酸盐(如NaNO2),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毒。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亚硝酸盐被还原 B维生素C是还原剂C维生素C将Fe3+还原为Fe2+ D亚硝酸盐

8、与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理相同【答案】D【解析】A亚硝酸盐将Fe2+氧化为Fe3+,所以亚硝酸盐应被还原,故A正确;B服用维生素C可解毒,则维C可将Fe3+还原为Fe2+,维生素C作还原剂,故BC均正确;D一氧化碳的毒性主要体现在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与亚硝酸盐中毒原理不同,故D错误。故选D。7取某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取一定量的样品,加足量水充分溶解,得澄清透明溶液取10 mL溶液,加入足量氯水,无气体产生,再加入CC14溶液分层,下层为橙红色;分液后,将中上层溶液加入足量BaCl2和HCl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2.33g;另取10mL原溶液,加入过量的浓氢氧化钠

9、溶液并加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448mL气体。该固体样品可能是ANH4Cl、NaBr、(NH4)2SO4 BNaCl、NaBr、(NH4)2SO3CNaBr、Na2CO3、(NH4)2SO4 DCuBr2、NaCl、(NH4)2SO3【答案】B【解析】取一定量的样品,加足量水充分溶解,得澄清透明溶液,说明物质间不能反应生成沉淀,D会生成亚硫酸铜沉淀,不符合;取10 mL溶液,加入足量氯水,无气体产生,C会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不符合;再加入CC14溶液分层,下层为橙红色,说明含有溴离子,AB符合;分液后,将中上层溶液加入足量BaCl2和HCl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2.33g,为0.01mol硫酸钡

10、,AB符合;另取10mL原溶液,加入过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448mL气体,为0.02mol氨气,说明含有铵盐,且铵根离子和含硫的阴离子(亚硫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A不符合,故选B。8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透明溶液中:Cu2+、Mg2+、SO、Cl-B加入铝粉产生H2的溶液中:Ba2+、Fe2+、HCO、NOCNaAlO2溶液中:Cu2+、Al3+、Cl-、COD常温下AG=lgc(H+)/c(OH-)=12的溶液中:Na+、K+、S2O、SO【答案】A【解析】ACu2+、SO、Mg2+、Cl-之间不发生反应,为澄清透明溶液,在

11、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A正确;B加入铝片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为酸性或者碱性溶液,碳酸氢根离子既能够与氢离子反应,也能够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够大量共存,故B错误;CNaAlO2溶液中存在大量AlO,能够与Al3+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常温下AG=lgc(H+)/c(OH-)=12的溶液显强酸,S2O在强酸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不能大量存在,故D错误;故选A。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0.01mol/L NH4Al(SO4)2溶液与0.02mol/L 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NHAl32SO2Ba24OH2BaSO4Al(OH)3NH3H2OBFeCl2酸性溶液放在

12、空气中变质:2Fe24HO22Fe32H2OC用CH3COOH溶解CaCO3:CaCO32HCa2H2OCO2D电解MgCl2水溶液的离子方程式:2Cl2H2OH2Cl22OH【答案】A【解析】AOH-先和Al3+反应生成沉淀,再和铵根离子反应,沉淀再溶解;NH4Al(SO4)2和Ba(OH)2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Al3+2SO+2Ba2+4OH-2BaSO4+Al(OH)3+NH3H2O,A正确;BFeCl2酸性溶液放在空气中变质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4HO24Fe32H2O,B错误;C用CH3COOH溶解CaCO3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

13、+2CH3COO-H2OCO2,C错误;D电解MgCl2水溶液的离子方程式:Mg22Cl2H2OMg(OH)2H2Cl2,D错误。10下列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附有银镜的试管用稀硝酸清洗B附有油脂的烧杯用热纯碱溶液清洗C附有 MnO2 的烧瓶用热的浓盐酸清洗D附有硫的燃烧匙用热的烧碱溶液清洗【答案】B【解析】银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银、一氧化氮、水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附有油脂的烧杯用热纯碱溶液清洗,属于油脂水解,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MnO2 与热的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水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硫与热的烧碱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钠、亚硫酸钠、水属于氧化还

14、原反应,故D错误。11有关反应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FeS2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BCuSO4在反应中被还原C被还原的S和被氧化的S的质量之比为37D14 mol CuSO4氧化了1 mol FeS2【答案】C【解析】方程式中的化合价变化为:14个CuSO4中+2价的铜得电子化合价降低为7个Cu2S中的14个+1价Cu;5个FeS2中10个-1价的S有7个化合价降低得到7个Cu2S中的-2价S,有3个化合价升高得到3个SO的+6价S(生成物中有17个硫酸根,其中有14来自于反应物的硫酸铜中)。所以反应中FeS2中S的化合价有

15、升高有降低,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选项A正确。硫酸铜的化合价都降低,所以硫酸铜只是氧化剂,选项B正确。10个-1价的S有7个化合价降低,有3个化合价升高,所以被还原的S和被氧化的S的质量之比为73,选项C错误。14 mol CuSO4在反应中得电子为14mol。FeS2被氧化时,应该是-1价的S被氧化为+6价,所以1个FeS2会失去14个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14 mol CuSO4应该氧化1 mol FeS2;故选C。12已知下列氧化剂均能氧化+4价的硫元素,为了除去稀硫酸中混有的亚硫酸,应选用的最合理的氧化剂是 AKMnO4 BCa(ClO)2 CCl2 DH2O2【答案】D【解析】KMnO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