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施工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方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6061169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施工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铁施工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铁施工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铁施工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铁施工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铁施工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施工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目 录录 1. 工程概况 .1 2. 存在的几种主要缺陷 .1 3. 各种缺陷产生的原因 .3 4. 缺陷处理方案 .4 4.1 处理要求.4 4.2 缺陷处理队伍选择及其经验 .4 4.3 材料选择 .5 4.4 处理措施 .5 4.4.1 麻面缺陷处理 .5 4.4.2 蜂窝、露筋缺陷处理.5 4.4.3 错台缺陷处理 .6 4.4.4 挂帘缺陷处理 .6 4.4.5 粘模处理 .6 4.4.6 涨模处理 .6 4.4.7 冷缝处理 .6 4.4.8 立柱的缺棱掉角缺陷处理 .6 4.5. 主要材料要求 .6 5. 处理后检测 .6 6. 缺陷跟踪处理组织机构 .7 6.1 组织机构人员

2、 .7 6.2 组织机构人员职责 .7 xx 站主体站主体结结构混凝土外构混凝土外观观缺陷缺陷处处理方案理方案 1. 工程概况 xxx 站位于地安门外大街东侧,呈“一”字型布置。车站总长 146.6m,站台宽度 12m,标 准段宽度为 20.7m,呈南北走向。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处顶板覆土厚度为 2.5m,标准段 底板埋深约 22.5m,盾构井段底板埋深约 24m。车站共设置 3 个通道 3 个出入口及 2 组 6 个风亭。 xx 站车站采用 12m 站台三层三跨岛式车站。车站总长度为 146.6m,标准段结构外包 尺寸为 20.7m19.65m;两端为盾构始发井,结构外包尺寸为 25.3m2

3、1.15m。侧墙采用围护 结构及内衬墙间夹柔性防水层的重合墙结构。本站采用明挖法施工,围护结构为钻孔灌注 桩。主体顶板厚度为 800mm,中板厚度为 400mm,底板厚度为 1000mm,侧墙厚度为 700mm,端墙厚度为 800mm;顶纵梁为 1200mm1800mm,中纵梁为 1000mm1000mm,底 纵梁为 1200mm2000mm。 2. 存在的几种主要缺陷 根据 xx 站混凝土结构的现状看,主要存在的缺陷主要有混凝土出现超出规范要求的 气泡、麻面、蜂窝、错台、挂帘、表面凹凸、露筋、粘模、涨模、冷缝等。造成这些现象主要是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模板固定不牢、模板拼接不严,模板安装

4、不规范、模板因欠修欠 保养,混凝土振捣不足、不到位等因素造成。为了消除混凝土内部质量隐患,提高混凝土外 观质量,针对可能存在的缺陷制定缺陷处理方案。 3. 存在缺陷情况说明 针对 xx 站结构存在的缺陷,现场进行了调查统计,其大致分布如图 3-1、3-2、3-3 所示, 统计结果见表 3-1。 图 3-1 东侧墙结构缺陷情况示意图 图 3-2 西侧墙结构缺陷情况示意图 图 3-3 南侧墙结构缺陷情况示意图 表 3-1 结构缺陷统计表 负一层负二层负三层 部位 东 西南 东 西南 东 西南 麻面001111210 蜂窝000010210 错台211153442 挂帘211222223 粘模221

5、221321 部位 负一层负二层负三层 东 西南 东 西南 东 西南 涨模 001000011 3. 各种缺陷产生的原因 (1)麻面:所谓麻面是指混凝土构件表面局部缺浆粗糙,出现无数的小凹坑,但无露筋 现象。它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 模板上的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或漏刷; 模板拼缝不严密,混凝土浇筑时缝隙漏浆,构件表面沿模板缝隙出现麻面;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气泡未排出,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拆模后出现 麻面。 (2)蜂窝:拆模后构件有局部混凝土松酥,石多浆少,石子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 窟窿。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混凝土浇筑时浆流向单边; 混凝

6、土搅拌时间过短,拌和不均匀,振捣时造成砂浆与石子分离,石子集中处往往 会形成蜂窝; 下料时不当,使混凝土产生离析; 浇筑时未分层分段进行; (3)凸凹错台:是指模板拆除后,混凝土表面模板接缝处出现超过规范要求的错台现象。 一般凸凹错台产生的原因: 模板接缝不好,平整度要求不高而形成的错台; 模板外支撑不稳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局部跑模、模板变形等原因形成的错台; 模板接缝不好,浇筑过程中出现露浆等形成错台。 (4)挂帘:是指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混凝土灰浆下流并凝结在构件表面的现象。其产 生的原因主要有: 新混凝土浇筑时,模板与就混凝土的表面不密贴,中间存在缝隙,导致在新混凝土 浇筑时灰浆沿缝

7、隙流下而形成挂帘现象; 同一次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的供应问题,导致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现 浇部分在一定的时间里产生收缩,后浇混凝土的灰浆会顺收缩的缝隙流下而形成结构表面 挂帘。 (5)露筋:在钢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到位,保护层垫块没有设置或者固定不牢固, 混凝土坍落度小,或拆模早,混凝土硬化前受外力导致剥落而使构件成型后钢筋外露的现 象,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结构构件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

8、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 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6)粘模:拆模后构件有局部混凝土掉皮,石子外露,表面不光洁的现象。它形成的主 要原因有: 安装模板时,模板表面杂物没有清理干净; 脱模剂涂刷不均匀; 拆模过早; (7)涨模:是指模板拆除后,混凝土表面局部凸出超出规范要求的现象。它形成的主要 原因有: 混凝土浇筑时速度过快; 混凝土振捣时,过振局部受力过大; 模板加固不到位。 (8)冷缝:是指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由于不连续浇注形成的前次混凝土已初凝而后续混 凝土没有浇注的施工缝。主要原因:混凝土供应不及时不连续浇注造成。 4. 缺陷处理方案 4.1 处理要求 (1)针对不同部位、不同使用要求的建筑物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 (2)选用的修补材料,除了满足建筑物运行的各项要求外,其本身的强度、耐久性、与 老混凝土的粘结强度等,均不得低于老混凝土的标准;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应与原混凝土一 致,强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