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拟任县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题(XXXX年)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058248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拟任县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题(XXXX年)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年拟任县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题(XXXX年)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年拟任县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题(XXXX年)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年拟任县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题(XXXX年)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年拟任县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题(XXXX年)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拟任县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题(XXXX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拟任县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题(XXXX年)(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拟任县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题 哲 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论。哲学既是世界观的理论,又是方法论的学说。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划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或根本依据。第二个方面是认识论方面,是划分哲学史上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是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实践性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在理论上全面地、科学地论证了实践,论证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和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把实践的观点看作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二是马克(更多文章请访问,秘书交流网)思主义哲学

2、的全部理论都要付诸实践、指导实践,变为群众的行动,化作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5、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本性和灵魂。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就是指它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它不把任何现存的事物看成是永恒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不同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世界观作任何妥协不同一切迷信和谬误作任何妥协它要把自己的理论彻底地付诸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革命实践,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事业的进程。7、物质概念是一切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恩格斯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9、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意识起源问题上的基本观点: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10

3、、意识的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归根到底是物质世界的产物。11、辩证唯物主义把意识的本质概括为两个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这种物质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2、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但人脑不会自动产生意识。意识的本质进一步揭示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证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3、意识的作用:表现为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不同的意识,其能动作用具有不同的性质。(人的主观能动性)1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同时,意识对物质又具有反作用,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15、主观能动性

4、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客观规律是第一位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位的;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脱离或违背客观规律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注定要失败。16、肯定主观能动性、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我们应当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积极的工作态度与求实的科学精神的统一。18、辩证法之所以成为一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其理论内容来说,是因为它反映了事物运动、发展的辩证性质。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发展的科学。19、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或叫宇宙观)。二者对立的实质在于对事物发展

5、的动力或源泉的看法不同。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20、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规律是核心)21、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2、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为契机和前题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3、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探索和改造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24、实践的基本特点是: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能动性。25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26、

6、认识主体是人,认识客体是客观事物。主体和客休在实践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27、认识的本质就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8、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两个发展阶段,两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29、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主体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对客体形态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认识具有表面性、具体性、直接性的三个特点。30、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具有深刻性、抽象性和间接性31、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根本属性,所以又叫客观真理。真

7、理又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有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32、每一具体历史阶段上的实践总是有局限性的,不可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3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具有有用性,凡是有用的不一定就是真理。34、真理与价值的关系: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需要而言的某种积极效用或积极意义。3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其本质是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包括社会物质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三个方面。36、社会

8、意识:是社会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37、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反之则是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简称唯物史观,历史唯心主义简称唯心史观。39、人口因素:是指从事生产和自我生产的人们的总和,它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以及发展变化的规律等。39、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于社会存在和发展都具有作用,二者构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但它们都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40、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41、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

9、过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具体表现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整个社会制度、社会形态的变革与更替。4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包括人们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宗教、艺术等形态和人们的习惯、社会心理、民族感情等。43、从意识主体的看,意识可分为社会意识和群体意识;从社会意识层次的看,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44、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具有历史继承性它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性。45、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

10、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的内在根据,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46、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47、社会形态是指同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特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从表面看,社会历史似乎是受偶然性支配的,而实际上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隐蔽着的必然性支配的。48、关于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人们自己创造

11、自己的历史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如同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形成的一种总的合力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及其趋势归根到底体现经济运行的必然性。49、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过程的真正主体。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人的行动,只有符合历史必然性才能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只有同广大群众相结合、吸引群众参加才能取得重大的成果。50、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51、所谓社会进步:包括两种含义。其一是指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即旧的较低级

12、的社会形态被新的较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二是指一个社会形态内部的演变发展,即同一社会内部,基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进行某种改革或调整,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和整个社会生活不断进步。52、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其前进运动的具体道路并不是直线的,而是曲折的,甚至历史前进道路上还会出现停滞和倒退,然而这并不能改变社会进步的总的历史趋势。53、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这是人区别其它动物的根本属性,离开社会,离开实践,人就不成为人。54、历史发展同样也必须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趋势。一般会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13、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55、马克思恩格思明确地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规定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本质和价值目标。56、生产方式即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方式。它包括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其中,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57、生产力是指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基本构成要素: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5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从事生产活动过程中相互结成的社会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最基本的社

14、会关系,包括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相关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它方面。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它表示人类社会发展在一定阶段上的社会性质。59、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规律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是一条普遍的客观经济规律。60、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要揭示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即经济规律。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人们对规律只能发现、认识、研究和遵循,而不能改变或废除,更不能制定或创造新的规律。61、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商品

15、是两个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6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为商品的自然物体本身所具有,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的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任何商品都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63、劳动的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方面,是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64、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劳动价值论的核心。65、商品的价值量

16、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66、在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价值量的确定以简单劳动为基本尺度,把复杂劳动折合为一定倍数的的简单劳动。商品的价值量与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生产率成反比。67、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68、从质的方面看,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从量的方面看,价值量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从价值的本质看,反映着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69、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交换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