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决策管理)现代信息管理与决策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045269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决策管理)现代信息管理与决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年(决策管理)现代信息管理与决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0年(决策管理)现代信息管理与决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0年(决策管理)现代信息管理与决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0年(决策管理)现代信息管理与决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决策管理)现代信息管理与决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决策管理)现代信息管理与决策(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信息决策的思想、理论与方法探讨现代信息决策的思想、理论与方法探讨【摘要】: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有现代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带来的信息爆炸,信息已成为人类社会中除了物质、能量之外的第三大资源,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发展为人们对于信息的采集、利用和积累过程提供了先进方便的平台;人们对信息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面对大量的信息,对于信息的筛选、分析与信息决策问题也相应的在各个领域里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决策的思想与理论为为各个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而信息决策方法则使各个领域实现特定目标、完成预期的效果成为可能。然而,各个领域在迅速进

2、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依然沿用传统的信息管理和决策方法。人们通过反思计算机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失败的经验与教训,逐渐形成一种共识:传统的决策支持系统理论和决策分析已满足不了网络经济时代新的决策环境的需求,迫切需要寻求一套新的、适应于信息化决策环境下的决策理论与分析方法。本文将对现代信息思想、理论与分析进行归纳、概括与总结,为人们对于现在信息相关理论的运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关键词】:信息决策的思想 科学决策与信息分析 信息决策的理论 信息决策的方法前言:当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各门学科既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又各自向其精密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应力图站在当今世界科学的前沿,充分运用当

3、代前沿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新观点、新方法,去不断改进一些传统的信息决策方法,探索掌握一些新的、现代的信息决策理论和方法,进而得到一个满意的最优决策结果,使得信息决策的思想与理论为为各个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由于决策科学是一门新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我们需要在大量的科学决策活动的基础上不断的分归纳、概括、抽象和总结,从而找到决策科学本身的科学范畴和结构,并在这一前提下进一步寻求各种优化决策的新方法。本文将就现代信息决策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展开浅析与探讨,在前辈们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体系的总结与概括,并进行小幅度的扩展与延伸。为人们面对现在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提供一定信息决策意识,并对

4、信息决策方法加以合理运用,也为社会各阶层科学技术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正文:1. 信息决策的思想长期以来,决策主要依靠人的经验,称为经验决策。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科学决策逐渐的发展壮大,决策理论与决策科学的范畴级其几个狗也地区成熟与完善。决策学从经验决策发展到科学决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信息的决策是一个充满逻辑、严谨并且多层次的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所涉及的问题复杂多变。决策不仅需要对大量有关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判断,进而进行创造性的方案拟定、评价、选择和实施,而且决策还需要快速、准确、全面的信息支持。从战略决策的角度而言,正确的决策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源于全面信

5、息的收集与系统分析,从而达到对客观请款的全面而系统的把握。事实上,决策过程就是在及时、准确、全面掌握信息的同时,深入、严格、系统地进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决策对象的发展规律及其发展的内外条件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做出最有利于决策对象发展的决断,并具有有效地监督实施过程。就其本质而言,信息决策就是一个对大量有关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判断,进而进行创造性的方案拟定、评价、选择和执行的过程。总得来说,信息决策是一个通过信息分析与决断论证,达到决策的过程。 现代决策科学的发展和决策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决策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迅速地促使决策方法数学化、模糊化、计算机化。决策科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从经验决策

6、到科学决策的不同阶段。决策活动从方法上经历了个人的、直观定性的决策发展到规范性的决策,再发展到定量性的决策。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只是一直螺旋式的上升,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可以达到更高层次的科学决策。2. 信息决策的理论决策理论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于管理决策问题,形成的一门有关决策过程、准则、类型及方法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决策理论已形成了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为代表人物的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是有关决策概念、原理、学说等的总称。“决策”一词通常指从多种可能中作出选择和决定。2.1古典决策理论古典决策理论是基

7、于经济人的假设提出来的。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古典决策理论假设,作为决策者的管理者是完全理性的,决策环境条件的稳定与否是可以被改变的。在决策者充分了解有关信息情报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做出完成组织目标的最佳决策的。古典决策理论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 2.2现代决策理论 现代决策理论是基于古典决策理论之上又高于古典决策理论。决策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始终,决策是管理活动的核心。决策过程是一个信息流动和再生的过程:在决策的各个阶段,信息在信息源(通过信息载体)和决策者之间交互,将知识、数据、方法等传递给决策者,影响决策的制定

8、;同时,决策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新知识、新数据、新方法又回流到信息源,经过信息载体的整理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记录下来,并同时完成信息载体中错误、陈旧信息的修改更新工作;信息对决策的影响还体现在决策实施过程中,信息流可以随时把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反馈给信息载体,经过信息再生过程后记录下来,用以指导新的决策工作。2.2.1决策的概念从宏观讲,决策就是制定政策;从微观讲,决策就是作出决定。决策就是要对未来的方向、目标以及实现途径作出决定,它是指个人或集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借助一定的科学手段和方法,从若干备选方案中选择或综合成一个满意合理的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2.22决策的特征:目的性、超前性、创新性、管理性决

9、策是为了达到一个预定的目标。决策是在某种条件下寻求优化目标和优化达到目标的手段。决策是在若干个有价值的方案中选择一个作为行动方案。准备实施的决策方案可能出现的几种后果是可以预测或估计的。2.2.3科学决策长期以来,决策主要依靠人的经验,称为经验决策。相对于经验决策的是科学决策。科学决策是决策者在准确全面掌握相关信息的基础上,依据科学方法、科学程序、科学手段所进行的决策工作。科学决策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有科学的决策体系和运作机制 (2)遵循科学的决策过程 (3)重视“智囊团”在决策中的参谋咨询作用 (4)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2.24决策的类型1按重要性分: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执行决策三

10、个层次。 战略决策是涉及到组织的发展和生存的全局性、长远性、方向性的决策。 战术决策是为完成战略决策所规定的目标而进行的决策。 执行决策是根据战术决策的要求制定执行方案的选择。2按性质分: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非结构化决策。 结构化决策是一种有章可循的决策,问题的本质与结构清楚,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是已知的和确定的,可制定固定程序来完成决策。 非结构化决策表现为问题新颖,对问题的本质与结构不甚了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也知之甚少。 半结构化决策则介于其间,对问题的本质与结构有所了解但不够清楚,解决问题可能采用的方法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基本知道但不确切,解决问题的步骤尚难确定,要通过启发式的探索

11、来做出决策。 3按人们对自然状态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分: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以及不确定型决策。 确定型决策能确切知道将发生怎样的自然状态,可以据此选择最佳行动方案,一般用数学规划来解决。 风险型决策不能准确知道未来出现哪种自然状态,但其出现概率可以估计出来,一般采用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方法加以解决。 不确定型决策不但不能确定未来将出现哪一种自然状态,甚至对于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也一无所知,也没有任何统计数据可循,全凭决策者的经验和态度做出决策。2.2.5科学决策与信息分析现代社会的信息化时代,数学化、网络化已经开始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信息决策重要的

12、辅助工具,各种各样的数据库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应用而生。在接下来的决策方法的探讨中将会详细阐述。然而对于管理决策而言,计算机并不是万能的,往往需要人们深入的分析和人创造性思维。对此,有效的信息分析对于科学决策而言显得尤为的重要。基于现代丰富的信息源优势,并通过对信息深层的归纳分析与加工整理,信息分析将会给科学决策提供更富创造性的战略决策依据。就信息决策的内容和形式而言,信息分析是基础性的工作,由于其性质,信息分析可以服务于任何一种决策。其中信息分析的任务就是将数据加工成便于查询检索的信息系统,通过网络提供全方位准确的信息服务。具体方法请详见P12【信息分析向决策提供信息的流程图】2

13、.3信息决策的效用理论2.3.1效用理论发展简述1738年,伯努利在解释著名的圣彼得堡悖论时提出了效用值的概念,主张建立效用函数,以期望效用值为指标衡量方案的优先次序,用概率来反映决策方案所面临状态的不确定性。这就是效用理论的基础,称为基效用理论(cardinal utility)。1881年,埃奇沃思(F.Y.Edgeworth)提出用无差异效用曲线(曲面)来决定方案的优先次序,建立了序效用理论(ordinal utility)。1931年,拉姆赛(F.P.Ramsey)提出了效用值运算理论。1944年,冯诺曼-摩根斯坦在伯努利的期望效用值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效用理论,使该理论不仅可以表

14、示确定条件下财富的精神价值,而且还能够表述不确定的风险状况下财富的精神价值,使得基效用理论再度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冯诺曼-摩根斯坦效用理论的研究是现代决策理论研究的开端。20世纪50年代,萨维奇(L.J.Savage)提出了主观概率的概念和从优先事件判断推论主观概率的关系式,并从决策角度研究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贝叶斯(统计)决策理论。2.3.2效用值的概念伯努利在总结著名的圣 彼得堡悖论的基础上,为了解释该悖论,提出了精神价值(moral expected value),即效用值的概念。他认为:决策者在拥有不同量财富的情况下,增加等量财富所感受到的效用值是不同的。随着财富的增加其效用值增加的速

15、率是递减的(见图8-1)。伯努利建议运用对数函数来衡量效用值,如圣彼得堡悖论的期望效用值表达式为:式中表示现有财富,表示愿意支付的最大可能赌金。尽管伯努利对效用值的解释仍未回答人们愿意花很少钱参与上述赌博的问题,但是伯努利在圣彼得堡悖论中提出的效用值的概念是决策理论的基础。200多年来效用值的概念得到了不断的深化和发展。效用值指某事物对决策者的作用程度与效果,是以决策者的现状为基础的精神感受值。在决策学中,效用值是指决策方案的后果对于决策者愿望的满足程度。设某方案的后果为,则该方案的后果对于决策者的效用值为 。效用值具有以下两重性:1 效用值的客观性根据效用值的概念,它是以决策者的现状为基础的,必须符合决策者的客观实际情况。提供一个面包的决定对于一个饥饿多日的人来说,其效用可能是救人一命;而对于饱食终日的人来说该决策的效用可能是一个负担。付出1000元代价的决定对于一个富翁和一个一贫如洗的人来说其效用是迥然不同的。同一决策对不同决策者具有不同效用的原因在于不同决策者的现状不同,以决策者的现状为基础是效用值的客观表现。2 效用值的主观性效用值是决策者的精神价值,取决于决策者的价值观及对风险的态度。如有两个决策方案,其一是继续生产原产品,每年可以得到稳定的经营效益100万元;其二是生产新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