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理(PDF无答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6030854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理(PDF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理(PDF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理(PDF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理(PDF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理(PDF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理(PDF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理(PDF无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家庄市复兴中学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 10 月份月考 高二年级理班地理试题 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 注:本试卷均为单选题考试时间:60 分钟满分 100 分 读表,回答 12 题。 2010 年我国部分省市人口资料表(据国家统计局) 省市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河北省1.320.64 上海市0.710.51 江苏省0.970.69 江西省1.370.61 1.表中四省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河北省B上海市C江苏省D江西省 2目前,上海市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原始人口增长模式B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C过渡人口增长模式D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下面是某国从 18

2、 世纪 80 年代到 20 世纪 70 年代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四个阶段示意图。读图回 答 34 题。 3按人口增长模式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ABCD 4该国可能是() A芬兰B南非C巴西D印度 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调整与该国人口增长状况有密切关系。下表为世界部分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表。读表完成 56 题。 国家 现行标准(岁)调整退休年龄 目标(岁)男女 瑞士6564 巴西6055 英国656067(2028 年) 意大利656065(2018 年) 5.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其他三个国家不同的是() A瑞士B巴西C英国D意大利 6英国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A养老金制度B医疗

3、卫生条件C婚姻生育观D生产力发展水平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胎”,即一方独生子女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据 此回答 78 题。 7放开“单独二胎”可() A大幅提高我国青少年的比重B减缓我国老龄化的速度 C快速增加我国劳动人口的数量D彻底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 8下列受“单独二胎”政策影响较小的省区为() A黑龙江B河南C广东D西藏 根据下表,回答 910 题。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北京市) 规划专家提出的北京市人 口数量 2000 年2010 年人口自 然增长率(年均) 0.35% 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 境和生活质量 2 300 万人 2000 年2010 年常住人 口增加

4、 604 万人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 大可容纳 3 000 万人 2010 年常住人口1 961 万人 9.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 A环境承载力为 2 300 万人B人口合理容量为 1 961 万人 C环境承载力为 3 000 万人D人口合理容量为 3 000 万人 10与上海相比,限制北京市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为 () A水资源B矿产资源C消费水平D科技条件 萧湘的爸爸在北京工作,妈妈是合肥市某中学老师。小学时每年暑假,萧湘都随妈妈去北京度 假;2006 年,由于工作需要,妈妈调到北京市某中学任教,萧湘随妈妈去北京上中学,2013 年萧湘 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萧湘是环保志

5、愿者,寒假准备随学校环保组织去西北考察。据此 完成 1112 题。 11萧湘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小学时夏天去北京度假到北京上中学到上海上大学去西北考察 ABCD 12萧湘的爸爸去北京工作的原因不可能是() A北京有更多的就业机会B北京的城市问题少 C改善个人及家庭的生活D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13下列人口迁移现象属于自然生态环境因素引起的是() 农业社会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攀枝花等城市形成过程中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部分四川汶川地震灾民异地安置利比亚难民逃往意大利 ABCD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 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 26 139 万人,比 2

6、000 年增加 11 700 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 1415 题。 14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15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D人均耕地减少 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 1617 题。 16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的是() 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17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A甲、乙B

7、甲、丙C乙、丙D乙、丁 18下列观念反映深受传统农业文化影响的有() “多子多福”男性偏好“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重视子女质量注重 自我发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ABCD 19下表是某地区 2012 年 35 岁到 45 岁受教育程度不同的育龄妇女的生育子女数情况。能正确 反映出农村、城市妇女生育子女与文化素质关系的描述是() 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以上 农村4.783.993.523.172.22 城市3.973.142.602.211.92 A.文化素质与生育子女数在农村成正比例关系B 文化素质与生育子女数在城市成正比例关系 C文化素质高,妇女生育的子女数相应减少D文化素质高,一般会降

8、低妇女的生育能力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 1368 年)下令,民间婚娶,依朱子家礼进行,即男 16 岁、女 14 岁, 听其婚配。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2022 题。 20按照明太祖的法令,明朝会出现() A较高的出生率 B较高的死亡率 C生育时间缩短 D亲子年龄差距增加 21明太祖颁布该法令的根本目的是() A顺应民意B增加劳动力C鼓励垦荒D奴化民众 22目前,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类似法令的是() A美国B英国C德国D非洲 “丁克”家庭, 也称自愿不生育家庭,是“Double income, no kids”缩写的音译, 其含义是“双 份收入,不要孩子”。据此完成 2325 题。 23“丁克”家庭

9、反映的地域文化是() A传统农业文化B宗教文化C欧美文化D现代大城市文化 24“丁克”文化对当地人口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人口素质提高B社会负担减轻C人口流动性加强D性别比例失调 25要改变“丁克”文化的不良影响,需要() A完善养老保险制度B培养居民社会责任感 C加强基础设施建设D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读下图,回答 2627 题。 26下列四个城市中,最早形成城市的可能是() A甲B丁C戊D己 2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因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是乙和丙B甲地的主导工业部门可能是棉纺工业 C图中己城市的规模最大D充分发挥丁地旅游资源优势,把丁地发展为区域中心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

10、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2829 题。 28曲线、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292005 年与 1990 年相比,距市中心 12 千米处()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读世界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完成 3031 题。 30依图可知 20 世纪 70 年

11、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 A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B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 C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少 D两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 31世界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开始快速提升的时期出现 在() A1825 年前后B1875 年前后C1925 年前后D1950 年前后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 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 3233 题。 32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33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

12、条件是()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34高级购物中心应布局在下图中的() AA 处BB 处CC 处DD 处 读“长三角”都市圈图和“长三角”某市市内地租立体分布示意图,回答 3537 题。 35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A二级B三级C四级D五级 36有关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州市的服务范围较南京市大B宁海县提供的服务种类较台州市多 C杭州市与台州市的服务范围不可能重叠D泰州市和镇江市城市服务功能基本相同 37图中 a、b、c、d 四地中,地租最高的是() AaBbCcDd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

13、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同时,城市所带来 的社会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3840 题。 38城市化过程往往导致城乡间出现巨大差异,下列要素可能缩小城乡间差距的是() 建筑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交通信息技术 ABCD 39在城市化过程中伴随着() 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城市景观转变为乡村景观 区域文化特色得到强化 ABCD 40城市化过程中往往出现压低地价招商引资的现象。从城市建设的角度讲,该现象对城市的 影响是() A削弱城市发展后劲,透支城市未来的发展B蚕食耕地,危及粮食安全 C抬高农民进城创业“门槛”D城市空间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 根据下表资料,

14、回答 4142 题。 城市数目(个)工业总产值(万元) 城市人口 (万人) 城市人口 比重(%) 1950 年112122.7 1980 年3196538.6 2012 年8358367.8 41.数据显示的现象中不能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是() A城市数目B工业总产值C城市人口D城市人口比重 42下列因素与逆城市化现象无关的是() A小城镇和乡村地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B城市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 C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多D城区与小城镇和乡村地区交通联系更加便捷 读图“城市温度与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变化关系图” ,回答 4344 题。 43下列判断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城市人口占总人

15、口比重上升城市人口与城市面积不相关该城 市职能为政治、文化中心 ABCD 44由此必然会带来的现象有()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城郊间形成热力环流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恶化 ABCD “潮汐车道”是可变车道,是指根据早晚交通流量不同的情况,在有条件的道路,使某一车道 不同时段内的行驶方向发生变化。据此回答 4546 题。 45 “潮汐车道”设置的最主要目的是() A增大城市道路通行面积 B减少城市交通事故C美化城市道路D 合理配置道路资源 46为了应对出行高峰,科学引导与缓解交通压力,2013 年 9 月 12 日北京市首条“潮汐车道” 正式开通。每日 17 时到 20 时,北京市朝阳路京广桥至慈云寺桥主路方向的一条社会车道改为“潮 汐车道” ,其余时段维持现状通行。由此可以判断该“潮汐车道”() A为进城方向B为出城方向 C使居住地与工作地的距离缩短 D可明显减轻城市污染 如图为某城镇年内风频统计及工业区划示意图,读图回答 4748 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