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01030)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36029029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7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01030)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1课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01030)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1课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01030)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1课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01030)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1课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01030)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01030)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01030)ppt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道: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 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 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知识体系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课时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 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2、。这就是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来的基本国情。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 “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准备阶段) (19491956),(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问题1:阅读以下材料谈谈建国初国民经济恢复的必要性以及国民经济的恢复的意义。,.,材料一:1949年工农业产量同历史最高水平对比,材料二: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比较(人均),材料三:1949年人均国民收入与周边地区的比较,.,1949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亿元),(一)国民经济的恢

3、复(1949-1952) 背景:见材料,结果:,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意义:,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材料一:重工业占工农业生产比例,材料二: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说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材料反映了建国初中国的什么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央政府怎样应对?,.,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1957),过渡时

4、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1957),1、计划经济起步的标志:一五计划的实施,2、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内容):,(1)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起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问题2: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5、,、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的需要。 、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问题3:三大改造的对象、基本途径、意义分别是什么?,.,(1)对象:即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 工商业 (2)基本途径:农业、手工业 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 (3)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 建立起来,(4)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三大改造,.,问题4:一五计划的成就有哪些?一五的重大企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集在这里?,.,分布特点:东北地区,原因: 东北地区临近苏联,易于接受苏联在经济技术等方面的援助. 东北地区有着较为丰富的煤、铁

6、资源。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在东北地区建有一些工矿企业,因而工业基础较好。,.,问题5:(课外探究)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1)从革命性质来看:三大改造前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三大改造后,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2)从经济基础来看:三大改造前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三大改造后,以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唯一的经济基础。 (3)从生产关系来看:三大改造前,生产资料私有制大量存在,我国存在着民族资本家剥削工人等多种剥削关系;三大改造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各阶级都成

7、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一)中共八大(1956年),内 容,国情分析: 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 经济方针:,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评价:,分析正确、成功探索、未能坚持,反保守又反冒进 (综合平衡中前进),.,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一)中共八大(1956年),(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

8、好省地 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时期的工农业总产值 (19571960),.,2、“大跃进”: 失误在于: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特别是工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以钢为纲,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根源:左倾错误的影响(严重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3、人民公社化运动: 失误在于:片面追求公有化的程度,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根源:左倾错误的影响(片面理解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 4、后果:,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思考: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具体原因有什么不同?,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 人民公社化涉及生产关系方面。 “大跃进”的发

9、动,反映了我党不顾经济发展不顾客观规律,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人民公社的建立反映了我党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地变革生产关系的“左”倾错误,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一)中共八大(1956年),(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三)国民经济的调整,(1)农村纠“左”。 (2)八字方针“调整 、巩固、 充实、提高”,(3)成效:1962年起,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失误:,正确:,中共八大 1956,“大跃进” 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国民经济的调

10、整 1960,启示一: 从国情出发,三年经济困难 59-61,启示二: 实事求是, 尊重客观规律,启示三: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探索与失误(19561966),.,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文革对经济的破坏,“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李先念,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67、68年),(1973年),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实质: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复苏),(回升),“文革经济劫难图示(196619

11、76),我国507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数据变化图,积极探索与严重失误,思考:从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经验: 勇于探索 ;犯了错误,勇于正视,努力纠正;建设仍取得丰硕的成绩。 教训: 正确认识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保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健全民主和法制,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防止个人崇拜。,.,习题巩固,.,1、1959年10月1日,中国举行建国10周年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为用十年左右时间主要工业产品赶上英国而奋斗”、“人民公社万岁

12、”等口号。产生这种“狂热”的主要原因是: A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 “抗美援朝”胜利 C “左”倾错误影响 D 三大改造完成,C,.,2、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提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指导思想有: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A B C D,B,.,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新王朝的开始,下列批驳这一观点最有力的依据是: A 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了多党合作 B 三大改造实现了中国社会的根本变革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团结 D “依法治国”健全了民主政治制度,B,.,4、

13、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D,.,5、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以下成为“后来者居上”直接表现的是: A 社会主义的改造运动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开展“反右倾”斗争 D 在全国发动了“文化大革命”,B,.

14、,6、2010年春,中国“”上涉及的民生问题引发世界热议,在历史上也有不少围绕民生问题而进行的改革。下列有关民生的举措,对其作用的评述,准确的是: A北魏开始实施的均田制根本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B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因此农民不可能真正获得土地 C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基本实现了孙中山的愿望 D1960年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农村中“左”的错误,D,.,7、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 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 公有制已完全确立,A,.,8、“前年卖粮用箩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这是一首江西民歌。它可能产生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58 年 D1979年,C,.,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