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名篇默写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6028795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句名篇默写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名句名篇默写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名句名篇默写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名句名篇默写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名句名篇默写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句名篇默写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句名篇默写Word版含答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7江苏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_。(诗经卫风氓)(2)小知不及大知,_。(庄子逍遥游)(3)锦瑟无端五十弦,_。(李商隐锦瑟)(4)_,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5)_,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仁者不忧,智者不惑,_。(论语宪问)(8)在天愿作比翼鸟,_。(白居易长恨歌)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要答好名句默写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对于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谋、弦、冯、瘦、惧、理等。答案(1)

2、来即我谋(2)小年不及大年(3)一弦一柱思华年(4)无言独上西楼(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6)古道西风瘦马(7)勇者不惧(8)在地愿为连理枝2.(2016江苏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朝搴阰之木兰兮,_。(屈原离骚)(2)不宜妄自菲薄,_,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4)地崩山摧壮士死,_。(李白蜀道难)(5)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7)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8)心事浩茫连广宇,_。(鲁迅无题)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要

3、答好名句默写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句子和记准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揽、洲、宿莽、垂髫、栈、钩连、沧、义等。答案(1)夕揽洲之宿莽(2)引喻失义(3)黄发垂髫(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5)沧海明月珠有泪(6)早生华发(7)不义而富且贵(8)于无声处听惊雷3.(2015江苏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2)风急天高猿啸哀,_。(杜甫登高)(3)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4)中通外直,_。(周敦颐爱莲说)(5)塞下秋来风景异,_。(范仲淹渔家傲)(

4、6)_,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7)兴于诗,立于礼,_。(论语泰伯)(8)落红不是无情物,_。(龚自珍己亥杂诗)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题出自课内,不算太难。(2)注意“渚”字的写法。(3)(6)两题出自课内,补写前句,没有难写字,关键是会背。(4)注意“蔓”的写法。(5)注意“衡阳”的写法。(7)出自课外,反映考生平时积累的情况。(8)出自龚自珍的代表作,在初中时就已有所接触。答案(1)信誓旦旦(2)渚清沙白鸟飞回(3)惑而不从师(4)不蔓不枝(5)衡阳雁去无留意(6)月出于东山之上(7)成于乐(8)化作春泥更护花4.(2014江苏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5、8分)(1)_,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逍遥游)(2)日月忽其不淹兮,_。(屈原离骚)(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杜牧阿房宫赋)(4)想当年,金戈铁马,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蒹葭苍苍,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6)无丝竹之乱耳,_。(刘禹锡陋室铭)(7)_,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8)水至清则无鱼,_。(汉书东方朔传)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3)“霁”字易写错,“虹”的字形要注意。(4)“虎”字易写错。(6)“牍”字易写错。(7)“谏”字易写错。(8)“徒”容易与“徙”弄混。答案(1)定乎内外之分(2)春与秋其代序(3)不霁何虹(4)

6、气吞万里如虎(5)白露为霜(6)无案牍之劳形(7)往者不可谏(8)人至察则无徒年份出处作者考点分值题型命题趋势备考建议2017诗经课内名句8分上下句填空江苏高考名句名篇默写,由高中、初中与课外三部分组成,课内仍会严格按江苏考试说明推荐的背诵篇目出题,(注意:该篇目有时会发生变动,一定要以当年的为准)以高中篇目为主,兼顾初中篇目;虽然课外范围较广,但一定会是“常见”的名句名篇,以先秦名句名篇为主,其他朝代也可能涉及。预测2018年江苏高考,名句名篇默写仍会采用设8空赋8分这种考查形式。1.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名句名篇要保持一定的兴趣。诵读时,要保持大脑最佳的状态,以求敏捷性、持久性、精确性。2.化

7、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3.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复习过程中,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记准字形,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不添字、不漏字,特别是容易混淆的字,一定要记牢。切忌死记硬背或生搬硬套。4.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5.借助运用来巩固记忆。逍遥游庄子课内名句锦瑟李商隐课内名句相见欢李煜课内名句赤壁赋苏轼课内名句秋思马致远课内名句论语课外名句长恨歌白居易课外名句2016离骚屈原课内名句8分出师表诸葛亮课内名句桃花源记陶渊明课内名句蜀道难李白课内名句锦瑟李商隐课内名句赤壁怀古苏轼课内名

8、句论语课外名句无题鲁迅课外名句2015诗经课内名句8分登高杜甫课内名句师说韩愈课内名句爱莲说周敦颐课内名句渔家傲范仲淹课内名句赤壁赋苏轼课内名句论语课外名句己亥杂诗龚自珍课内名句2014逍遥游庄子课内名句8分离骚屈原课内名句阿房宫赋杜牧课内名句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课内名句诗经课内名句陋室铭刘禹锡课内名句论语课外名句汉书班固课外名句课内名句默写篇目一般限定在江苏考试说明推荐的背诵篇目,当然,考试说明规定的默写篇目几乎每年都有变更。如2018年又将鱼我所欲也和春望替换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杜甫的望岳。但不管怎么变更,一定会是“名句名篇”,且一定是“常见”的,在复习时,一定要以不变应万变,扎扎实实诵

9、读识记。课外名句范围突破先秦,延及整个古代甚至当代,变化较大,范围较广,但这并不是无迹可循的。从近几年来看,名句名篇的考查更加重视暗合时代思想潮流,侧重于考查具有思想性(能体现高远的人生境界或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性(能概括生活的一般道理或为人处世的方法等)和审美性(描绘景物凝练传神,意境深邃)的先秦诸子散文和唐宋元近体诗词曲,意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旨在引导学生重视对古诗文的诵读、书写和应用,以提高人文素养。典例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舞幽壑之潜蛟,_。(苏轼赤壁赋)(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3)问君西游何时还?_。(李白蜀道难)解析诗

10、句中的“嫠”“锱铢”“巉”都属于难记难写的生僻字,应当特别注意。答案(1)泣孤舟之嫠妇(2)奈何取之尽锱铢(3)畏途巉岩不可攀品一品“名句名篇”中有一些生僻难写的字,平时要勤于动笔,强化记忆,在考试中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来。典例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2)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3)若夫乘天地之正,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解析(1)“幽”易与同音字“忧”混;(2)“繁”易与同音字“烦”混;(3)“辩”易与同音字“辨”混。其实这些同音字的意义根本不同,只要联系语境,就可以区别开来。答案(1)别有幽愁暗恨生(2)艰

11、难苦恨繁霜鬓(3)而御六气之辩品一品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字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存在,这是命题者“设伏”的热点,平时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字,有意识地多作分析比较,做到既知其形,又知其义。典例3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2)东船西舫悄无言,_。(白居易琵琶行)解析(1)“常”易与“长”混淆;(2)“唯”易与“惟”混淆。答案(1)万里悲秋常作客(2)唯见江心秋月白品一品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字在“名句名篇”中也屡见不鲜,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典例4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2

1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_,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解析(1)“萧”易与“箫”“潇”混淆;(2)“姿”易与“恣”混淆;(3)“藉”易与“籍”混淆。答案(1)无边落木萧萧下(2)雄姿英发(3)相与枕藉乎舟中品一品形近字在“名句名篇”中也比较常见,再加上读音又大多相同或相近,对学生有很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因此在答题时应予以重视。典例5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高低冥迷,_。(杜牧阿房宫赋)(2)月出于东山之上,_。(苏轼赤壁赋)(3)舞榭歌台,风流总被,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解析(1)“东西”易错写为“西东”;(2)“斗牛”易错写为“牛斗”;(3)“雨打风吹”易错写为“风吹雨打”。答案(1)不知东西(2)徘徊于斗牛之间(3)雨打风吹去品一品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一部分学生往往只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导致把语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