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6027835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14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 教材分析在学生学习了植物主要类群后,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如粮食植物、蔬菜植物、中药植物和珍稀植物等等,并形成一个观念:植物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让学生养成热爱自然,热爱植物的情感,促使学生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特征。2、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具有动手操作的能力。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2、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2、,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2、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教学难点】1、说出植物主要类群的特征及其对环境的适应。2、说出植物各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3、探究水生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一些不同类群植物的图片,录像。采集一些松树的球果。周密的教学设计,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站,搜集一些有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地球上的生物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从总体上,地球上的生物可分为哪几类?(让学生回忆

3、)当我们漫步郊外时,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地球上现存的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根据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可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四大类群,它们有哪些特征?生活环境怎样?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些问题。【讲授新课】探究新知:(一)藻类植物:1. 课件展示:播放PPT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2.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藻类植物的特征.(课件展示)。(1)、特征:单细胞或多细胞,含叶绿体(叶绿 素),无根、茎、叶分化;(2)、生活环境:一般生活在水中;(3)、生殖方式:孢子生殖,生殖过程离不开水;(4)意义:食品、原料;(5)常见种类:衣

4、藻、团藻、水绵、硅藻。(二)苔藓植物:1. 课件展示:展示讨论问题。2. 教师强调重点,引导学生归纳苔藓植物特征。(课件展示)(1)、特征:没有真正的根(假根),分化出茎和叶,无输导组织;(2)、生活环境:阴湿地面;(3)、生殖方式:孢子生殖,生殖过程离不开水;(4)、意义:水土保持、指示植物;(5)、常见种类:葫芦藓、地钱。(三)蕨类植物:1. 课件展示:展示讨论问题。2. 教师强调重点,引导学生归纳蕨类植物特征。(课件展示)(四)种子植物:1. 课件展示。2学生观看图片,分析、讨论、归纳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特征。(五)角色扮演:比较种子植物与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区别及各个特征。(六)我国

5、有珍稀植物40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桫椤、水杉、金花茶、珙桐等;二级保护植物有:荷叶铁线蕨、龙棕、红桧等。【课堂小结】课件展示:树状图/流程图。教师点拔、强调重点。进化趋势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植物是自然界中的“生产者”,它们“生产”有机养料,为人们提供食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有的味美可食;有的可供观赏;有的可供药用;裸子植物是构成森林的重要树种,也是常见的绿化树种;种子植物给人类提供粮、棉、油、蔬菜、水果等。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概述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2.概述动物与人类生

6、活的关系3.能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4.关注我国的珍惜动物【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2.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信息处理、概述总结和表达交流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主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2.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3.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倾听,乐于讨论,从而体验与人交流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探究不同土壤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和椎动物的主要类群2.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3.调查活动的组织开展

7、与落实【教学难点】1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2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一些不同类群动物的图片,录像。周密的教学设计,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站,搜集一些有关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精美的动物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一上课就融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然后教师顺势抛出本节课题: 在人类文明的演化过程中,动物给人类很大的帮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去了解它们、关心它们。设计思想利用多媒

8、体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感受、思考、置疑,唤起学生好奇心,学生的心情愉悦,兴趣盎然,主动建构科学知识【讲授新课】探究新知:地球上的动物已知的大约有150万种.科学家们把它们分为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其中无脊椎动物占95%,脊椎动物占有5%,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包括哪些动物呢?有哪些特征、有什么区别呢? 和人类有什么关系呢?(一)无脊椎动物提前让学生课外观察不同土壤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等。全班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讨论问题:(1)在不同的土壤环境中,无脊椎动物的种类是否相同?为什么?(2)土壤中无脊椎动物与其生活环境是如何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的?活动得出结论:(1)动物生

9、活在适宜自己生活的环境中。(2)动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也说明生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1、出示图片,讨论无脊椎动物种类:(1)环节动物:蚯蚓、蚂蟥、沙蚕(2)软体动物:珍珠贝、蜗牛、枪乌贼(3)节肢动物;河蟹、蜘蛛、蝴蝶、螳螂、蝗虫、蜈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别说出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外部形态上有什么特点?生活环境如何?最后讨论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再由老师进行总结归纳。(二)脊椎动物猜一猜:分别展示鱼、青蛙、鳄鱼、鸟类的骨骼标本图片,让学生猜出骨骼标本代表的动物。提问:前面我们学习的无脊椎动物有这样的骨骼吗?这些骨骼虽然形态各异,但有什么共同之处?由此引出:脊椎动物。

10、请学生列举平常熟悉的动物中还有哪些属于脊椎动物。讲解脊椎动物的分类。请学生列举平常熟悉的动物中还有哪些属于脊椎动物。讲解脊椎动物的分类1.鱼类展示养有金鱼和鲫鱼的水箱图,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请同学们4人一组,观察桌上水槽里的活鲫鱼,提出你想知道的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观察鲫鱼目的:描述鲫鱼的外部形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器材:鲫鱼,解剖盘,镊子,水槽,红墨水,滴管,自来水,胶带,剪刀等。指导:认一认 将鲫鱼放在解剖盘中,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1)鲫鱼的身体分为几部分? (2)外形有什么特点?体色怎样?(3)鲫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各有多少个?

11、(4)鲫鱼的身体两侧鳞片上的小孔是什么?摸一摸 用手触摸鱼的体表,感觉体表的特点。试一试 (1)将鲫鱼放入水槽,用滴管吸取红墨水滴在鲫鱼口的前部,观察现象,了解鱼类是如何通过鳃获得水中氧气的。(2)探究鱼鳍和运动的关系。先复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再对各小组的探究问题进行明确(一、二组探究尾鳍的作用,三、四组探究胸鳍和腹鳍的作用,五组探究臀鳍的作用,六组探究背鳍的作用。)给出15分钟时间,让学生充分实验,实验后,组织学生讨论各组实验方案,比较利弊。展示各种鱼鳍的作用与学生的结果做比较。议一议 鲫鱼有哪些特点与它在水中生活相适应?(体型、体色、体表鳞和黏液、鳍游泳、鳃呼吸、侧线、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12、、体内有鳔)想一想(1)人为什么不能像鱼一样在水中呼吸呢?(2)鲫鱼为什么可以在不同水层自由游泳?(鳔可以调节身体的比重)捋一捋提问:除了鲫鱼外,你还知道哪些鱼呢?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鱼类图片或资料。我国是世界上鱼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投影展示我国主要的淡水鱼类和海洋鱼类。看了这么多的鱼类图片,你能说一说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吗?2接下来讨论其他类型的脊椎动物。(1)分配学习任务。全班分成了四个小组,一组学习两栖动物的相关知识,二组学习爬行动物的相关知识,三组学习鸟类相关的知识,四组学习哺乳动物的相关知识。各组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进行学习活动。(讨论,分配任务,组织表达)(2)各组学生全面展示自学

13、成果:一组学生汇报两栖动物的知识,具体做法是一名学生带着大家一起学习两栖动物的特点,数量等;另一名学生介绍几种两栖动物(大屏展示);第三名学生出示练习题,以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效果。依次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用同样的方法汇报。教师在这讲解之中可以补充。同时帮助学生操作利用多媒体。(3)最终将各类型脊椎动物的特点进行总结,引领学生进行复习。3.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最终进行总结。(三)珍惜动物罗列几组图片,带学生认识并对珍惜动物进行记忆。神奇的微生物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描述细菌、真菌和病毒主要特征。2、说出细菌、真菌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收集

14、整理从网上查询有关细菌、真菌、病毒的信息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小组探究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描述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2、细菌、真菌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描述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一些微生物的图片,录像。周密的教学设计,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站,搜集一些有关微生物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导

15、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小资料,通过小资料,让学生了解到微生物无处不在,微生物和我们生活关系非常密切,今天就我们来学习神奇的微生物。【讲授新课】探究新知:介绍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讲授内容(一) 细菌1、个体大小:个体比病毒略大些,观察细菌常用光学显微镜,通常以微米(Micrometer,um;1um=1/1000mm)作为测量它们大小的单位。肉眼的最小分辩率为0.2mm,观察细菌要用光学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到上千倍才能看到。 2、形状分三种:球菌、杆菌和螺旋菌。3、细菌的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一般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物质。有的有荚膜和鞭毛。荚膜有保护作用。鞭毛有助于细菌的运动。4、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有两种方式(1)寄生:从活的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物质。(2)腐生:依靠分解动植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