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先秦 大纲人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026063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先秦 大纲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先秦 大纲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先秦 大纲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先秦 大纲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先秦 大纲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先秦 大纲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先秦 大纲人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先秦练习题1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后,受到国人的追捧。追根溯源,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有着密切关系( )A世袭制度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2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 ,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子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题中横线处应填写( )A同姓贵族 B先代贵族 C文武将士 D功臣谋士3观察右图我们能获得的最准确历史信息是( )A西周初期分封制实行巩固了周的统治B西周末期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关

2、系紧张C春秋时期大国争霸不断造成分封制衰落D战国时期诸侯征战造成统一趋势逐步形成4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1年)夏,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订立盟约。盟约中有“不能废嫡立庶,以妾为妻”的规定。该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提倡一夫一妻 B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C维护宗法制度 D维护母系家长5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死后皇四子继位6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了西周分封制具有浓重的( )A宗教色彩 B宗族色彩 C神权色彩 D皇权色彩7中国姓氏的产生

3、方式很多,有以时令为姓的,有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的,有以分封的国名为姓的,有以封邑为姓,有以担任的官职为姓的,有以神话中传说为姓的,有以赏赐的爵号为姓的,有避讳或某种原因改姓的,有以谥号为姓的,等等。就产生方式而言,下列四个姓氏中区别于其他三个姓氏的是( )A宋 B鲁 C卫 D司马8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西周统治,导致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周王室腐败无能9“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所映的实质问题是( )A诸侯争霸,分封制遭到破坏 B按军功赐田授爵,废除奴隶主特权C新的赋税制度出现,动摇了

4、奴隶制基础 D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私田大量开垦10史载:启破坏了禅让制,继禹位而立。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败于甘”。这说明( )A有扈氏为维护民主传统而战应该肯定 B启为夺取部落首领机而战应该肯定C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应该肯定 D双方为争夺王位而战,都不应该肯定11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是商代的一种主要的纪日方法。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反映出商代( )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 B王权的自我神化C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影响 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12史记中记载:“(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杀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秦

5、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内已经设置郡、县 春秋战国时期,实际上是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诸侯国往往在新征服的土地上设置郡县 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A B C D 13.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诸侯国之间有商业往来频繁 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A B C D14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活动比较发达。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商业活动的评

6、述,不正确的是( ) A出现了许多以工商业著称的乡村集镇 B在政治中心基础上形成商业中心 C各国币制不统一不利于商业发展 D一些诸侯国采取抑制商业发展的政策15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新的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一新的生产力以下列各项中哪些为代表( )栽培谷物 驯养牲畜 犁耕技术 铁制农具 水利灌溉A B. C. D.16下列有关先秦时期的经济现象表述不准确的是( ) 奴隶们在井田上以家庭为单位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相当成熟,大量松土的青铜农具成为重要工具西周晚期出现铁农具,大量私田开垦出来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和手工业为官

7、府垄断,私人不得经营A B C D17下列有关先秦时期科学技术表述准确的是( ) A战国时期人们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特性发明了确定位置的仪器司南B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C商周时期的石氏星表记载了已测定的确100多颗恒星的位置D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已问世,该书奠定了中国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18下列有关先秦时期文字、文学和艺术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诗经内容古朴,现实感强,奠定了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B楚辞采用四言、多重章叠句形式,以南方民歌为基础,用楚国方言来表达诗人的情感C商朝时,汉字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D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等表明我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19春秋时期,鲁国“初税亩”

8、和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的办法,其主要影响在于( ) A推动了奴隶主阶级向地主阶级的转化 B导致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C直接促成了封建制度的形成和确立 D是秦国商鞅进行变法的直接原因20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商鞅主张“废井田,开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上 B三者立论相同,都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C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21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间,大力打击市

9、场上的假冒伪劣行为,羊贩子吴狱氏再“不敢朝饮其羊”(早上卖羊前先让羊多喝水以增加重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孔子依靠法制维护市场秩序 B孔子关注民生,主张诚信 C孔子反对商业欺诈 D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程度高22“国家不幸诗家兴”,春秋战国时期狼烟四起,诸侯争霸。但诸子百家“烽出并作,备引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原因有( )社会大变革使思想非常活跃 各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学在官府局面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 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 A都正确 B都不正确 C正确,不正确 D正确,不正确23在治国治世方面,对当今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学派是()儒家

10、道家 法家 墨家A、 B、 C、 D、 24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25道家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表明他( )A人强调“大一统” B推崇法的作用 C主张顺应自然 D相信天人感应26下列不是春秋时期的主要思想的是( )A以德治民,爱惜民力 B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C对立面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 D提出“君舟民水”论断,强调人民力量2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11、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从治国理念来看,此材料选自( )A道德经 B韩非子 C孟子 D.墨子28史载汉初曹参为相时,任官选用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而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概不用;省事节用,量刑从宽;对下属不苛察细过,虚怀自持。这种施政思想符合( )A儒家学说 B墨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道家学说29中国古代许多文人在仕途失意时,往往寄情于山水,这种做法受到战国时期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 A庄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30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曾将儒家的学说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最有可能的观点是( )

12、A施仁政、“政在得民” B“民为贵,君为轻”C“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D“存天理,灭人欲”31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人的生命32商鞅对生产关系调整的最重要的举措是(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统一秦国的度量衡 C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 D“为田开阡陌封疆” 33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社会转型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 ) A“燔诗书而明法令” 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C“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 D“为田开阡陌封疆”34.春秋和战国时期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A改革的内容 B.改革的方式 C.改革的性质 D.改革的成果35韩非子主张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君主)执要,四方来效”的中央集权政府。韩非子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是( ) A商鞅正在进行富有成效的变法 B有些诸侯国县制基本取代了分封制 C秦始皇发动了兼并六国的战争 D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36、“百家争鸣”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包括( )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确立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