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文字素材2 岳麓版必修1.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025579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文字素材2 岳麓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文字素材2 岳麓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文字素材2 岳麓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文字素材2 岳麓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文字素材2 岳麓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文字素材2 岳麓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文字素材2 岳麓版必修1.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在原始社会,我们知道有尧、舜、禹这三个有名的部落首领,从尧到舜再到禹,他们的权力是如何更替的?选贤任能的民主方式,也就是禅让制。大禹就是因为治水有功,而被部落联盟用民主的方式推举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种选贤与能的方式,就是禅让制的特点。在禅让制度下,形成了“公天下”时代。后来,禹的势力越来越大,到了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第一个王朝夏。大家要注意,我国第一个王朝国家是夏,建立者是禹。禹死后,把位置传让与伯益,但众百姓因感激大禹治水大功,遂拥立禹的儿子启为掌政人。益觉得自己功劳不大,能力太小,也主动将政权交给夏启掌管。但也有另一个传说,

2、是禹传位于启,“益干启位,启杀之”;益要与启争夺最高权力,结果失败被杀。无沦如何,从禹启传承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家天下”的时代。夏启掌政,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制社会。启取得天下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开始。这就改变了自原始社会末期以来民主推选首领的禅让制,而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国家开始在一家一姓中传承,这种模式在中国一直沿用到清朝灭亡。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1夏朝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古代中国出现了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夏初建都阳城,其统治区域西起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沿黄河向东至今河南、河北、山东交界处。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

3、项史无前例的文化工程。该工程作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于1996年5月16日正式启动,到2000年9月15日通过国家验收。工程的重要成果就是2000年11月9日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该年表把中国的历史纪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推定以周武王讨伐商纣王为标识的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并明确了公元前841年以前西周十王的具体在位年代;推定夏商分界年代为公元前1600年,并明确了商武王以下十二王的在位年代,对于商代前期的历史给出基本的年代框架;推定夏代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也相应提出了夏代基本的年代框架。2)政治特点:夏代已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是研究古代历

4、史的基本依据。其中考古资料是最可靠的依据。公共权力:公共权力表现为一定社会政治组织及其代表者所具有的影响和支配他人的一种强制力量。公共权力一般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国家的统一完整、维持并促进社会正常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夏朝历经16帝429年,到夏桀时灭亡。契在舜帝时,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任命为司徒,管理臣民,封于商,赐姓子氏,传到14世孙成汤时,汤率天下诸侯打败荒淫无道的夏桀而有天下,建立了商朝,商历31帝671年,到纣王时灭亡。 2商朝1)商朝的建立: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族首领成汤灭夏,建立商王朝。部族:

5、原始社会解体,民族形成以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文化素质、共同地域等因素的人们共同体。它代替了按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和部落。是不同部落不断融合的结果。2)商朝的统治(1)内外服制度后来商朝取代了夏朝,其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什么是内外服制度?商王靠什么来强化自己的权力?“服”的本意是指服事天子,内服、外服是指不同部族活动的区域。其中,内服是王畿,是商王直接统治的中心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包括商王亲属的受封地和主动臣服或被征服部落的臣服地区。在某种程度上,“外服”具有一定的地方行政区划的性质,与王朝直接控制的地区共同构成国家的地方政权,这种地方行政区划体制称为“内外服制度”。内服外服外服

6、外服外服通过内外服制度进行强有力的统治,是商王的政治理想。但事实上,商王与附属国的关系是怎么样呢?商朝与其他外服部落之间的关系具有两重特征:一方面,商王控制着支配内外服的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商王要求附属国承担义务;另一方面,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来的社会结构,商王的控制力是有限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有时还会与商王发生战争,附属国的臣服只是在商王强大的军事征服下才结成的一种臣属关系。(2)神权色彩另外,商王还依靠神权来强化王权。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商朝政治的一个特色。商王每日必定要占卜,遇事也必定要占卜,并以人作为祭品,以敬酬鬼神。甲骨上的文字很多就是卜辞。为什么商朝充满神权色彩

7、 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征服的有限,人们无法抗拒和解释疑难现象时,就会求助于神灵。 商族在当时是一个进步的氏族,其他氏族还在图腾信仰的时候,商人就有了崇拜祖先的宗教,依靠这种信仰的主观因素,商人凝聚全族力量,战胜了其他部落,因此,祖先神灵显然比动植物图腾的旗帜是更有力的观念武器。 商王是占卜的主体,也是庙祭活动的主体,商王通过宗教活动,维护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王既是人,也是神,是内外服联盟的首领,又是群巫之长。以神支配人,以神权强化王权,神权和王权合二为一就是商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商王还依靠神权来强化王权。这是因为各附属国只是在商王强大的军事征服下才与之结成臣属关系,各附属国的服从与否随着中央力

8、量的强弱而变化的,所以商王还不得不依靠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以此加强控制附属国的能力。二封邦建国1西周的建立周族是以农耕著称的古老部族,起初生活在关中地区,于商朝后期兴起。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国,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前面讲到,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并不能很好地保证商王的权力,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那么继商而起的周朝又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来维护统治呢?西周建立后,经历了短期的社会动荡,执政的周公修改了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大举实行分封,西周的政局稳定下来。 周公辅政:周武王去世后,幼子成王继位,周公旦辅政。周公辅政期间,一是及时率兵东征平定武庚叛乱;二是为稳定东方局势,营建了东都洛邑

9、;三是周公东征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总结商代的教训,修改了传统的内外服制度,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周公摄政七年后还政于成王。周公辅政期间采取的措施为以后西周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2西周的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用以巩固其统治的一种统治制度。原因和目的:之所以实行分封制,是因为周初延续了商朝的内外服制度,而这种制度又存在弊端,主要表现在外服的力量已经严重威胁到内服即周族的统治。所以,周公实行分封,就是要克服商朝政治制度的弊端,巩固周王室的权力,实现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1)周王是国家的

10、最高统治者。以都城为中心的附近地区被称为王畿,由周王直接统治。(2)王畿以外的地区,周王分封王族、功臣、姻亲、先代的贵族建立诸侯国,进行治理。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他们的封地或居于富庶之处,或处在战略要地。这些亲族在分封时除土地外,还得到大量的物资、武装和人口等。相传在先后分封建立的71个诸侯国中,周王的亲族与同姓就占了53个。 功臣、姻亲封国的待遇与亲族类似。姻亲:指通过婚姻关系产生的亲属(配偶本身除外)。可分为三类:一是血亲的配偶;二是配偶的血亲;三是配偶的血亲的配偶。 把一些殷商旧族强制迁徙到姬姓封国区域内,实行监督。 也分封了一些殷商降族。 还恢复了一些被商灭掉的古国,利用他们对付商

11、人。 周初主要的诸侯国:鲁国:是周公旦之长子伯禽的封国,建都曲阜。齐国:是辅佐武王灭商的功臣吕尚(姜太公)的封国,建都营丘(今山东昌乐),后迁临(今山东临淄)。是当时比较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卫国:是武王之弟康叔的封国,建都朝歌,主要统治商的遗民。晋国:是成王之弟叔虞的封国。这里原是夏人的主要居住地之一,戎人也很多。燕国:是周的同姓召(sho)公的封国。宋国:是纣王之兄微子启的封国,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周武王利用他以统治商的部分遗民。3)作用和影响(1)在分封中,周的亲族、姻亲的功臣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在新占领的土地上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的统治区域

12、除包括商朝原控制区以外,还不断向外扩展疆土,形成一个疆域空前广阔的奴隶制国家。(2)西周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的附属国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我们要注意的是,在分封制初期,诸侯国与周王室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但由于社会落后、发展不平衡、交通信息不便等诸多原因,随着诸侯子孙与周王血缘关系的逐渐疏远,封建割据状态逐渐出现。不过分封制毕竟大大加强了周王对诸侯的统属关系,向着后来形成的中央集权迈进了一大步。(3)诸侯还要对下属进行分封。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虽然分封制巩固了周

13、朝的统治,但没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为解决矛盾,西周又实行了分封与宗法相结合的制度。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1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特点:分封与宗法制相结合,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周王的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血缘纽带是西周王朝维护其统治的重要工具。3)内容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无论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和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尊贵,故嫡长子也被称为宗子。由嫡长子

14、传宗继统的这个系统称为大宗。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周天子年老了,有四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女儿(大夫人所生),三儿子(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请问王位该传给谁?为什么?传给三儿子,因为西周宗法制规定王位继承人是嫡长子,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子所生的称庶子,所以即使二夫人所生的是大儿子,他都没有继承权,女儿也没有继承权。 天子世世相传,每世天子都是嫡长子继承父位而为下一代天子,奉戴始祖,是为“大宗”。其同母弟与庶母兄弟封为诸侯,是为“小宗”。每世的诸侯也是由嫡长子继父位为下一代诸侯的,奉始祖为“大宗”。他的诸弟封为卿大夫,是为“小宗”。

15、每世的卿大夫也是嫡长子继父位为第二代卿大夫,奉始祖为“大宗”,他的诸弟为“士”,是“小宗”。士的嫡长子仍为士,其余诸子为庶人。诸侯对天子为小宗。但在其本国为大宗。卿大夫对诸侯为小宗,但在其本族为大宗。阅读大宗、小宗示意图,直观形象地认识大宗、小宗的关系。4)作用与影响大宗与小宗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西周的封国与商代附属国的显著不同在于,西周的大部分封国处于宗法的网络之中。在政治上,周王是最高的统治者和天下的共主;在宗法关系中,他又是大宗。根据同姓不通婚的原则,王族又与异姓诸侯互为通婚,政治关系渗透到血缘关系之中。在这是,周王的权威得到极大的增强。“世卿世禄”制度:出现于夏朝,盛行于商、周。从最高统治者到各级贵族的权位都是由自己的后代当然地世袭继承。他们世世代代把持着自己的职位和权力,世世代代享受各种经济特权。世卿,即父死子继,世代为卿(官);世禄,即指世代享受俸禄(采邑)。王位世袭成为制度,巫、史等官职亦多世代相传。西周王室及诸侯国执政之卿相,由宗族担任,经天子册命而世代家传,天子不能随意变动,诸侯更无权撤换。世卿世禄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