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 拿高分专项训练6.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025540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语文 拿高分专项训练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年高考语文 拿高分专项训练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年高考语文 拿高分专项训练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年高考语文 拿高分专项训练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年高考语文 拿高分专项训练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语文 拿高分专项训练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考语文 拿高分专项训练6.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高考语文拿高分专项训练6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秋雨叹三首(其一)杜甫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注:天宝十三载(754年)的秋天,关中一带大雨,六十余日不止,庄稼遭受了很大损失。玄宗很忧虑,宰相杨囯忠挑选一些未受灾害的禾苗献上,说:“雨虽多,不害稼。”杜甫这时候正困守长安。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答: 。 (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

2、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答: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这首诗二、三两联写山居景色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唐多令(南宋)刘过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注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陈亮等人有着较深的交往,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南楼,在武昌黄鹤山上,一名安远楼。南宋时“武昌系

3、与敌分争之地”(蓼园词选),很多词人登临黄鹤楼时都留下了深沉的作品。(1)作者在这首登临之作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2)请赏析这首词中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 。 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江城子南宋李好古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注:中行: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馘(gu):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记功。治安:贾谊曾给汉文帝上治安策。(1)从全词看,“徒感慨”“空怅望”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2)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 。5.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灞上秋居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注】灞原:即灞上,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致此身:这里指身体为国家效力。本诗表现了诗人一种孤独的心情,请具体阐释诗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6.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东阿道中晚望袁宏道东风吹绽红亭树,独上高原愁日暮。可怜骊马蹄下尘,吹作游人眼中雾。青山渐高日渐低,荒原冻雀一声啼。三归台畔古碑没,项羽坟头石马嘶。【注】此诗为袁宏道从京都至吴县任县令途经东阿所作。两年后,

5、诗人辞官。骊马:纯黑色的马,多为达官贵人所骑。三归台:齐国名相管仲所筑。(1)请鉴赏颈联中“冻雀”这一意象。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形象。 。7.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夏日三首(其一)张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8.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

6、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1)两首诗的结句都有“使人愁”三个字,请指出两首诗中“愁”的内容各是什么? 。(2)两首诗在构思上有着相似之处,请结合诗作内容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生查子独游雨岩辛弃疾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注】此词乃辛弃疾削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期间所写。雨岩位于江西永丰县西二十里的博山脚下。(1)作者是如何写清溪的?请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2)“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

7、。”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说明。 。10.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上 太 行于 谦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注此诗作于作者晚年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轻骑遍历部所,延访父老”。而且年年出巡。(1)前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2)请结合诗的后两句简要分析“千里客”的形象。 。11.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8、。(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鹊桥仙七夕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注】争:怎。(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

9、析。 。【参考答案】1.(1)用秋日风雨中“烂死”的百草反衬决明的“颜色鲜”,把决明的叶与花分别比喻成“翠羽盖”和“黄金钱”。决明在风雨中花开灿烂,香远益清,坚毅挺立,借以塑造出资质美好却身处乱世、命途多舛的君子形象。(2)“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句传达出对于富有才华,却遭受摧残的君子的关爱与担忧,更是对他们难逃悲剧结局的同情与哀叹。“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句见出诗人对自已徒然白首却无所成就的自伤,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无奈而忧虑,体现了他的忧世情怀。2. 用了远近结合和动静结合的手法。第二联写路见,是近景,先静后动。古树苍老,根系盘错缠石,山泉湍急清澈,泉底沙子显露。

10、第三联写遥望,是远景,先动后静。雨罩千峰,幽暗空濛,一条山径曲曲弯弯,通向烟云深处。3. (1)作者在这首词中含蓄地表达了岁月不再、昔是今非、交游零落、忧国伤时等悲慨感伤之情。二十年过去了,哀叹故人不在,痛惜自己的少年壮怀已被磨灭,眼前关系国家存亡的重镇竟是满目凄凉,“新愁”满怀,难以尽述。(2)作者在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或对比)的表现手法。词中实写眼前凄冷的景象,说自己不过是匆匆经过南楼,马上要回家乡了,满怀的愁绪无法用花酒来消遣,中间穿插虚写对二十年前登临南楼的回忆和对故人的追念,将今昔游览的景象与心情进行了对比描写,曲折含蓄地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浓郁愁绪。4. (1)上阕既描写了扬州

11、(维扬)经过战争劫难后的荒凉景象,又陈述了古往今来的英雄都随着时间消逝的史实,在此基础上,“徒感慨”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兴衰、英雄已逝的深沉思索与感叹。下阕作者先写自己年轻时的志向远大,但随着时间流逝,壮志成空,“空怅望”表现了作者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惆怅心情。(2)借景抒情。作者运用了单调的景物,形成辽远、凄迷的意境,抒发了对国事的担忧、惆怅之情。运用典故。作者运用了“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等典故,书写了自己年轻时的雄心壮志。直接抒情。作者直接运用“徒感慨,漫悲凉”“空怅望”抒发悲伤、惆怅之情。对比。作者把年轻时的远大理想与现在的愿望成空进行对比。(答出任意两种即可)5. 首先写萧瑟的秋气,营造了一种低沉的情感氛围;接着写落叶飘飞,诗人对寒灯,默默沉思,以显一种凄凉孤独的心境;然后用烘托手法,强化诗人处境的孤独;最后直抒胸臆,道出了怀才不遇是苦境和晋升希望的渺茫。此诗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相结合,使诗的感情一步步升华。6.(1)冻雀既是眼前之景,也寄托着作者心中之情,冻雀生活环境寒冷荒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