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3.10《大国关系的重组》教案 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025099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3.10《大国关系的重组》教案 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历史 3.10《大国关系的重组》教案 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3.10《大国关系的重组》教案 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3.10《大国关系的重组》教案 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第10课 大国关系的重组 教案一、资本主义阵营结构性调整:美、欧、日关系的变化美国:(二战后60年代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多年中,美国一直主导着资本主义世界。但随着西欧各国和日本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发生了结构性调整。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连续发生的美元危机迫使美国政府于20世纪70年代初两次宣布美元贬值。 70年代末,布雷顿森林会议确定的“黄金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欧洲:实现了经济复兴的西欧不断增强独立意识:法国总统戴高乐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体系,推行独立外交政策。联邦德国提出“新东方政策”,改善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1967年,西

2、欧六国成立欧共体,跨出了欧洲联合的坚实步伐。 英国也宣布结束英、美特殊关系,于1973年加入欧共体。日本:6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至1968年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随着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和日本经济的起飞,日美贸易摩擦加剧。70年代,日本政府一再强调发挥与经济大国相称得政治所用,力主推行“多边自主外交”政策。(小结):美、欧、日相互关系的调整使资本主义阵营由美国一家独大逐步朝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态势发展。美国的对欧、对日外交不得不更强调伙伴原则。二、社会主义阵营严重分裂中苏关系的破裂起因:斯大林去世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方面的论争逐渐增多。导火线:1

3、956年,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争、和平过渡”的外交政策,并在“秘密报告”中严厉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等错误。此举引起了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极大震动,并拉开了国际共运大论战的序幕。分歧:围绕着对斯大林的评价和对国际形势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路线的看法,中苏两党展开了激烈辩论。破裂:不久后,这场争论发展为国家利益之间的斗争,两国关系随之恶化,苏联撤走援华专家,甚至挑起中苏边界冲突。60年代中后期,中苏两国关系降到冰点。影响:中苏关系的破裂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中国转而开拓更广阔的外交空间,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力量。三、两极格局此消彼长中解体美苏争霸世界格局从

4、两极向多极的演变过程中,美苏关系始终处于国际舞台的中心。20世纪初50年代到60年代(美攻苏守):美国凭借优势力量推行对苏遏制政策,打压苏联,使苏联的“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设想无法实现。 第二次柏林危机与古巴导弹危机均以苏联的退让而告终。70年代(苏攻美守):军事实力上升的苏联向美国霸权发起全面挑战,苏联的势力范围扩张到西亚、非洲和拉丁美洲。 美国则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沼中,不得已采取战略收缩。80年代(美攻苏守):美国里根政府为改变在美苏争霸中的被动局面,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进一步强化军备竞赛。同时,苏联因经济发展停滞,军费开始沉重,转而全面收缩。影响:两大阵营的结构性变动既削弱了美、苏两国的对内控制力,也直接影响到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霸进程,并促使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的转型。持续了40年之久的冷战终于走向尽头。- 2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