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中地理 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024997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中地理 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高中地理 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高中地理 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高中地理 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高中地理 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高中地理 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中地理 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测控导航考点题号工业地域的形成1、2、3、5、10传统工业区4、8、11新工业区6、7、9、12一、单项选择题(对应学生用书第287288页)(2011年安徽文综)近年来,安徽省外贸不断增长,主要进口金属矿砂、特种机械、有色金属等,出口机电、高新技术产品、服装等。下图表示2009年安徽省主要外贸国家及相应贸易额。据此回答12题:1.符合安徽省主要外贸商品流向的是()A.向英国出口芯片、石油B.从智利进口汽车、铜矿砂C.向美国出口冰箱、衬衫D.从日本进口手机、铁矿砂2.进出口贸易状况表明安徽省()A.工业化水平超过主要出口国家B.外贸海运航线主要集中在太平洋C.原料导向型工业

2、最具竞争优势D.航空运量在外贸运量中比例最大解析:1.C2.B本题组通过安徽省的进出口贸易产品差异,考查乡土地理知识(安徽的自然、经济地理概况),同时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A项中向英国出口石油错误,因为英国是世界石油生产大国,安徽是石油进口省份;B项中从智利进口汽车错误,因为智利的汽车工业不是很发达;D项中从日本进口铁矿砂错误,因为日本是铁矿贫乏的国家。C项中向美国出口冰箱、衬衫等生活用品是正确的。第2题,我国安徽省的工业化水平低于美国、日本等国家,A项错误;从材料看,进口金属矿砂、有色金属等,出口工业产品,进出口的产品多数不能通过航空运输完成,所以C

3、、D项错误;贸易对象国中,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智利、韩国都分布于太平洋沿岸,所以B项正确。下图是某国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a、b两国为发展中国家,c、d两国为发达国家。据此回答第3题:3.在阶段和阶段,该公司考虑其厂址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劳动力、市场B.原料、市场C.劳动力、技术D.市场、技术解析:A阶段,该公司选择在发展中国家a合资建厂,原材料从发达国家d运入,产品又销往b、c两国和该公司所在国,故该公司厂址选择主要考虑利用a国的廉价劳动力;阶段,该公司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建厂,而且在发达国家建厂,销售市场明显扩大,故其考虑的主要是市场。读“美国铜矿资源开发布局指向示意图”,回答4

4、5题:4.据图分析美国铜矿熔炼厂和精炼厂分别属于()A.原料导向型工业和市场导向型工业B.动力导向型工业和技术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工业和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工业和技术导向型工业5.大量铜材加工厂布局在精炼厂附近,有利于()A.加强各加工厂间联系,竞争发展B.加强与精炼厂的协作,降低成本C.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劳动力成本D.减少市场交易费用,改善环境质量解析:4.A5.B第4题,根据示意图可判断出,美国的铜矿熔炼厂分布在西部铜矿产区,该工业部门为原料导向型工业;精炼厂分布在西部铜材消费区,接近市场,因此该工业部门为市场导向型工业。第5题,大量铜材加工厂布局在精炼厂附近为工业集

5、聚现象;可以加强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所以选项B正确。(2012哈尔滨检测)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来承接业务,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的一种管理模式。服务外包产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等特点。当前,全球服务外包正成为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新浪潮,也是当今世界新一轮产业革命和转移的新趋势。读“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示意图”,回答67题:6.影响全球服务外包产业第一阶段转移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A.工业基础雄厚B.大量廉价劳动力C.便利的交通D.教育水平较高7.中国正成为全球服务外包产

6、业转移的主要国家之一,其最有利的区位条件是()A. IT产业迅猛发展B.自然资源丰富C.便利的交通D.消费市场广大解析:6.D7.D第6题,全球服务外包产业第一阶段转移到的国家是加拿大、爱尔兰、俄罗斯等,这些国家劳动力素质高,而服务外包产业是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的高端服务业,需要较高的科技水平,因此转移的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教育水平高。第7题,中国人口多,消费市场广大,D选项正确。下表为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布局的变化统计,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回答810题:甲产业乙产业丙产业1990年主要生产地区上海、广东、北京、天津、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2003年主要生产地区广东、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

7、川北京(39%)广东(26%)上海(35%)广东(28%)江苏(20%)8.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A.原料的供应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C.交通的便利程度D.市场的开放程度9.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因素B.环境因素C.技术因素D.劳力因素10.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叙述正确的是()A.甲产业因生产条件比较优势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陆迁移的趋势B.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C.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D.三种产业布局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解析:8.B9.C10.A第8题,甲产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

8、丰富的省区,说明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第9题,乙、丙产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发达地区或首都北京,这些地区经济发达、科技先进。技术因素是影响乙、丙地区的主要区位因素。第10题,劳动密集型产业由沿海向内陆迁移,主要是因为沿海经济发达,产业升级,原产业需要寻求新的地区,故A正确;技术密集型产业易发生工业分散,利用各地区位优势,故B错误;甲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乙、丙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故C错误;甲、乙、丙产业布局在国内变化转移,不能体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二、综合题(对应学生用书第288页)(2011安庆检测)“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

9、山西、辽宁、山东以及内蒙古中东部。读图,回答问题:(1)环渤海经济圈包括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是和。(2)据图上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环渤海经济圈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3)环渤海经济圈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有哪些?解析:根据区域图和我国的工业基地的分布情况可判断环渤海经济圈包括辽中南工业基地与京津唐工业基地。结合本区的自然资源、区位特点及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其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答案:(1)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2)丰富的煤、铁资源;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科技发达;工业基础好;协作条件好。(3)能源、水源紧张;大气、水、海洋污染严重。调整

10、产业结构;南水北调,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治理污染;西电东送,提高能源利用率。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空间布局示意图材料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按照以陆促海、以海带陆、海陆统筹的原则,形成“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开发框架。(1)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地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域。胶东半岛发展高端海洋产业主要有哪些优势条件?(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着力培育青潍日、烟威和东滨三个城镇组团。试分析采用城镇组团发展模式的好处

11、。(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构筑海岸、近海和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简述其设置开发保护带的主要目的。解析:第(1)题,山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的优势条件可从科技、交通、产业基础、文化、政策等角度分析。第(2)题,城镇组团模式的优点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分析:互补、辐射效应;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节约投资;避免“城市病”发生。第(3)题,开发保护带主要目的是保护海洋生态,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答案:(1)海洋产业基础好;科研力量强,海洋科技全国领先;港口体系完备,水陆交通便利,腹地广阔;经济外向度高;海洋文化底蕴深厚;政策支持。(2)有利于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增强规模效应、集聚和辐射效应;有利于优化沿海城镇布局,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避免发展超大城市带来的能源紧张、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等“城市病”。(3)推动海域、海岛、海岸有序开发,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有效防治海洋污染,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优化海岸和海洋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5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