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同步测控2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024926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1.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同步测控2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1.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同步测控2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1.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同步测控2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1.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同步测控2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1.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同步测控2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1.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同步测控2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1.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同步测控2 新人教版必修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同步测控2 (人教版必修1)基础巩固1传说禹在位时,准备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伯益,但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却杀掉伯益称夏王,同时废除禅让制。下列对这一传说的理解,正确的有() 禹任部落联盟首领时,他自己及其家人已拥有了很大权势启破坏了民主推选原则,是非法行为如果启不杀伯益,禅让制将长期延续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符合当时历史潮流的A B C D解析: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符合历史潮流,故排除。答案:C2“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文中的“大道”是指() 禅让制世袭制公有制私有制A B C D解析:从材料中的“天下为家”来看,

2、社会已发展到“家天下”的奴隶制;再结合“大道既隐”判断,“大道”是指已逝去的原始社会的制度。答案:A3西周与商朝相比较,政治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A实行王位世袭制 B全面实行分封制C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 D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解析:本题通过排除法即可得出正确选项,分封制始于西周。答案:B4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的统治,发展了周的疆域;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的统治。导致这种不同结果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C诸侯争权夺利 D宗法制形同虚设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生产力要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答案:A5西周推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A巩固奴隶制统治 B确

3、定王位继承人C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D确立财产的分配和地位的高低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根本”二字。B、C、D三项归根结底都是A项下的具体表现。答案:A6在西周某一个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该国国君C卿大夫 D士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语是“封国的宗法体系”,依据教材知识即可作出判断。答案:B综合应用7在中国古代,在中央设相的官职以参与国王决策的历史,至少应追溯到()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解析:商朝时中央就设有参与商王决策的相等官职。答案:B8荀子儒教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 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的居多利用血缘

4、纽带跟分封制度相配合,团结同姓贵族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A B C D解析:西周分封对象主要包括三种人: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其目的是让它们拱卫王室,维护统治,显然不符合分封制的内容,排除。答案:A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篇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职;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 请完成: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的哪些问题?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再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结合西周分封制的内容概括归纳。参考答案:周王分封土

5、地主要依据爵位高低;周天子有巡视诸侯封疆的权力,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并向其述职;诸侯必须服从天子,对天子尽义务,如做不到,周天子就会贬其爵位,削夺其封地,甚至出兵讨伐。10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解析:本题是对教材基本知识的考查。根据题目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提炼、归纳即可。参考答案:(1)分封制: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的后裔,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受封的诸侯王要服从周王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周王作战,保卫王室。特点: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贵族世袭特权的等级制度。(2)宗法制:内容:以血缘亲疏和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地位。最大特点:

6、嫡长子继承制。夯基达标1.下图中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使“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的统治者是()解析:“天下为家”反映的是国家的出现。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建立者是禹。答案:D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A.夏B.商C.西周D.东周解析:夏是奴隶制的确立时期,商是发展时期,西周是奴隶制的鼎盛时期,东周是我国奴隶制的衰落和封建社会的确立时期。答案:A3.下列关于夏商政治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夏建立了王位世袭制B.商朝王位世袭制以兄终弟及为主,父子相传为辅C.在中央设立侯、伯等D.王位世袭制确立标志我国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解析:夏商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整套较完整的政治制度,在中

7、央表现为王位世袭制的形成,相、卿、师等的设立,地方表现为侯、伯等的设立,C项混淆了中央与地方的区别。答案:C4.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最主要意义在于()A.为井田制奠定了基础B.改善了奴隶的境遇C.巩固了周的统治D.发展了周的疆域解析:分封制作为西周重要政治制度,其主要意义在于巩固统治。井田制作为经济制度为分封制奠定基础,分封制作为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A、B两项均不正确。D项从属于C项。答案:C5.宗法制是构成夏商周三代各项政治制度的基础,这最主要是因为()A.分封制等各种政治制度是基于宗法制度而产生并变化的B.宗法制度维系的纽带是国王与地方侯伯之间的权力与义务C.宗法制度

8、是我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D.宗法制度最能够反映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的发展变化解析:从宗法制的本质含义及与其他制度的关系来理解。答案:A6.阅读下图,该地图能够反映()A.西周初年分封诸侯国的形势B.少数民族灭亡西周的情况C.华夏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情况D.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的分布情况解析:从图中几个重要诸侯国来判断时间。答案:A7.对于春秋时期发生的“楚王问鼎”事件,认识正确的是()一些诸侯国势力日趋壮大周王室“天下共主”地位已经动摇分封制受到冲击,完全解体奴隶社会原有的统治秩序被破坏A.B.C.D.解析:鼎是权力的象征,楚王问鼎反映了周王室的衰微。答案:C8.左传记载,西周初

9、年,周王责令鲁国国君赴镐京贡献鲁国特产。春秋初年,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去鲁国求丧葬费、“告饥”“求车”。这一转变突出体现了()A.周王室衰微B.周王室受到各诸侯的摆布C.鲁国国君服从周王的调遣D.鲁国是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解析:读懂材料,有“责令”到“求车”“告饥”等明显反映了王室的衰微。本题考查了分封制的衰落。答案:A走进高考9.下列事件中,发生在商朝的是()A.周公东征B.盘庚迁殷C.国人暴动D.平王东迁解析:考查对于教材知识的识记,A、C、D三项均发生在西周。答案:B10.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10、()A.夏人后裔B.商代遗民C.周朝百姓D.少数民族解析:盘庚迁殷后,商代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出现了中兴的局面,所以后人称商为殷商。答案:B11.在汉语中,“鼎”被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解析:考查对于教材小字的掌握,以及课外知识的积累。答案:A12.“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历史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诸侯国帮助周王室巩固统治B.周天子把权力下放给诸侯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D.周王室文化衰败,军事落后解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反映了周天子掌握了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则反映出

11、权力由天子向诸侯转移。本题考查对分封制影响的掌握及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答案:C13.关于下图中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辅佐周武王灭殷杀纣周初大行分封,巩固了周的统治周初东征,平定三监之乱西周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制定了王位世袭制A.B.C.D.解析:本题考查对于著名历史人物的认识,及归纳能力。周公是周初著名的政治家,而王位世袭制建立的时间是夏初,错误。答案:D14.下列对西周王朝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A.B.C.D.解析:根据分封制,诸侯在自己的封地

12、内享有政治、经济、军事大权,有相当的独立性。不能说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答案:D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二:春秋之世,鲁之朝王者二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请完成:(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指出,西周时周天子和诸侯之间是什么关系?诸侯需要履行哪些义务?(2)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的现象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3)上述变化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了分封制的内容和解体,并要求能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基本矛盾运动来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封制体现了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其建立发展到崩溃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参考答案:(1)关系:上下级关系。义务:服从周王室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2)现象:春秋时期周天子地位下降,从“天下共主”的威势地位变得不再受诸侯尊重。原因:春秋时期王室衰微,一些诸侯国壮大,分封制崩溃。(3)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