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1《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素材旧人教版选修2.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024868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2.1《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素材旧人教版选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地理2.1《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素材旧人教版选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地理2.1《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素材旧人教版选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2.1《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素材旧人教版选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2.1《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素材旧人教版选修2.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2.1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相关素材国土资源国土是指国家管辖范围内的全部资源的总和。通常所说的国土资源主要指自然资源(如土地、水、生物、矿产、海洋和气候资源等),也包括人口、劳动力等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并不等于国土资源,自然资源只是国土资源中的一个部分。社会资源指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创造一切财富的人,以及由人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各种生产设施,如工厂、矿山、交通路线、水利工程等等,都属于国土资源。国土资源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数量上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有些资源,人们可以持续不断地开发利用,如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热能、地热能等;有些资源的数量有限,用一点就少

2、一点,在短期内又无法再生,这就是有限性,如煤炭、石油、金属矿产等。(二)分布上的不平衡性。因受多种因素影响,资源的地理分布往往是不平衡的,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三)开发利用上的可变性。有些资源在不同的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其开发利用程度差异较大。国土工作国土工作包括的范围很广,具体的可以归纳为国土的考察、开发、利用、治理、保护五个方面,又统称为开发与整治。其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开发利用是国土工作的中心环节,治理保护则是确保国土资源能被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步骤。国土考察,主要是通过勘测调查、综合考察和专题考察,摸清国土的状况、自然资源及其分布特点,为开发、利用国土资源,治

3、理、保护国土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国土开发,就资源而言,主要是指对尚未被利用的自然资源,如荒地、水域、矿藏等采取垦殖、开采、工程建设等手段,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人类造福。对社会资源中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则是通过调查研究、合理安排等措施来进行。国土利用,是对已经开发出来的各种资源,根据其自然属性和国家的需要,通过各种技术措施(如加工、制造等),并按照科学管理的要求,力求做到地尽其利、物尽其用,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国土的利用是与国土开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开发是为了利用,要利用必须先开发。国土治理,是由于人类长期以来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在一定程度上,甚至相当严重地破坏了人类赖

4、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例如破坏天然植被而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河流淤塞等问题,因污水排放不当而造成江河湖海污染问题,等等。因此,有必要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手段,对被破坏的自然环境进行治理。国土保护,主要是保护自然资源和人类的生活环境。人们或者由于认识的限制,或者由于缺乏通盘规划,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对自然资源、自然生态和生活环境的破坏。总之,国土整治与开发,就是按照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人类已经取得的科技成就和生产力,对国土资源进行有计划地开发、合理地利用、有效地治理和妥善地保护。国土整治与开发的本质和最终目的是协调人与其依存的自然界的关系,从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5、、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国土规划和国土立法国土规划是对不同地域如何因地制宜、有效地综合开发和利用其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来从事各项建设、发展生产、整治和保护环境、改善和丰富人民生活等,进行总体部署。其目的就是使国土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符合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国土规划的内容包括:区域规划、流域规划、专题规划等。如沙漠治理规划、植树造林规划、珍贵稀有生物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等。国土立法是制订有关国土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的法规,使人们有法可依,树立法治观念。国土法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土工作的综合性法规,一类是专业性或单项法规。目前我国一些专业性国土法规和条例已相继制定,主要有“

6、森林法”“环境保护法”“水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等。大江大河的治理我国江河洪水灾害频繁,危害严重。防洪是大江大河整治工作的首要问题。经过多年来大量的整治工作,兴建了大批的水利工程,对各级河道的洪水起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和调节作用。我国的防洪工程建设一般是在上游山区兴修控制性的水库,拦蓄洪水,削减洪峰;在中下游平原进行河道整治、加固堤防、开辟蓄滞洪区,调整和扩大洪水出路,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洪体系。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一个包括诸多措施在内的防洪体系。这个体系保护着5亿人口、3 000多万公顷耕地和占全国23的工农业产值。正是由于这个体系,我国人民才得以安居乐业,国民经

7、济得以迅速发展。在防洪工程体系中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防洪工程标准低,大量湖泊和河道滩地因被围垦而降低了湖泊的调蓄能力和河道行洪能力,水土流失加剧,河道湖泊严重淤积等。1998年夏季,长江、嫩江、松花江出现的严重洪水灾害和险情,就与防洪标准过低有关。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加大对江河治理的力度。以长江为例,要解决长江中下游的防洪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整治措施。在干支流地区进一步搞好水土保持,加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禁止对现有天然林的砍伐,防止水土流失。对主要支流开展整治,修建水库。加强中下游堤防建设,加高、加固荆江大堤和长江大堤。将低洼处围湖造田的部分,退田还湖,加强蓄洪区建设。加强河道

8、整治和洞庭湖、鄱阳湖的治理,发挥天然湖泊调蓄洪水作用。加强防洪管理和非工程防洪措施,包括防汛、河道清障等。在干流上兴建三峡工程。跨流域调水工程我国河川径流量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平衡,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地区分布也很不适应。约占全国耕地面积37%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其径流量占全国径流总量的85%;而占全国耕地面积44%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径流量只占全国径流总量的9%。全国闹“水荒”的城市有400个左右,缺水地区尤以华北、西北地区为甚,这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北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跨流域调水,是解决地区间水资源严重不平衡的重要手段。跨流域调水设计的主要工程有:南水北调工程、北水南调工程(东北地区引

9、嫩江、松花江水到辽宁等)、引黄工程等。南水北调工程是计划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往华北和西北,有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东线引水方案是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上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山东黄河南岸;中线方案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东山麓送水到北京、天津;西线方案从长江的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南水北调方案已列入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东线引水主要解决淮河下游和山东黄河以南用水问题;中线引水主要解决海河平原和京津地区的用水及黄河下游补水;西线引水解决西北干旱地区缺水问题。防护林工程体系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家着手建设以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要

10、目标的林业生态工程。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中国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框架,覆盖了我国的主要水土流失、风沙危害和台风、盐碱区。“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地跨东北、华北、西北,总面积40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42%。这里是我国沙漠戈壁集中分布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加强这一地区的国土整治,搞好防护林体系工程,对促进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和振兴地区经济有重要意义。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中国为综合治理江河而首次实施的大规模林业生态工程。这是关系到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及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对于整个长江流域的国土安危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沿海防护林

11、体系工程,是以海岸线为主线,区别不同的海岸地貌类型,建立一个多林种、多树种、多功能的防护林体系。该防护林体系是我国经济重点地区,以防风与保护农田为主,绿化万里海疆,改善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是以县、市为单位,以农田防护网为主体,建设以防护林带、农林间作、田旁植树、成片造林为主要内容的带网片点相结合的农田防护林体系。遥感的分类除按传感器的运输工具不同而把遥感分为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外,遥感的分类方法还很多。按电磁波波段的工作区域,可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等。按被探测的目标对象领域的不同,可分为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地质遥感、气象遥感、海洋遥感和水文遥感等。目前,一般采用的遥感技术分类法如下表所示。首先按传感器记录方式的不同,把遥感技术分为图像方式和非图像方式两大类。然后,根据传感器工作方式的不同,把图像方式和非图像方式再分别分为被动方式和主动方式两种。被动方式是指传感器本身不发射信号,而是直接接收目标物辐射或反射的太阳辐射;主动方式是指传感器本身发射信号,然后再接收从目标物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信号。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