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第四节生态环境保护创新演练大冲关 选修6.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024714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 第四节生态环境保护创新演练大冲关 选修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考地理 第四节生态环境保护创新演练大冲关 选修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考地理 第四节生态环境保护创新演练大冲关 选修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 第四节生态环境保护创新演练大冲关 选修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 第四节生态环境保护创新演练大冲关 选修6.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生态环境保护1(2011福州质检)读“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2)简述1990年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对策。解析:第(1)题,从降水量的多少,气温的高低方面分析湿地面积的变化。第(2)题,湿地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号称“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答案:(1)20世纪80年代湿地面积扩大,90年代湿地面积缩小。80年代降水量增多;90年代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蒸发加强。(2)不利影响

2、: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旱涝灾害增多;水质下降。对策: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退耕;严禁围垦。2(2010新课标全国卷)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19982006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11次。分析甘肃民勤春季沙尘暴频发的地理因素。解析:根据材料说明和图中的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沙尘暴形成的条件有:地表组成物质疏松,沙源充足;气候干旱,大风天气多;结合上述条件,再结合图例和注记,难题也就迎刃而解。答案:民勤周围沙漠广布(沙源丰富、植被少),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地表干燥,易起沙;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恰位于寒潮南下的路径上),多大风天气;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地面风速

3、增强。3(2009山东高考)下图是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归纳图中濒危物种分布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2)分析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解析:读图归纳地理位置特点(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来考虑。答案:(1)低纬度或热带国家;岛屿或临海国家。(2)物种丰富;火山、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多;人类过度采伐、毁林破坏了其生存环境;人类过度捕杀。4图甲为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图,图乙为“八五”末期我国部分省区的贫困人口数量图。图甲和图乙的关联性体现如图丙所示。读图回答下

4、列问题。(1)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A处,则丙图空格中表示_,表示_,其主要危害是_。(2)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B处,则丙图空格中表示_,表示_;该地区综合整治措施有_。(3)图乙中贫困人口最多的三个省(区)是_、_、_,它们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_、_、_。(4)图甲中,C、D两处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自然背景分别为_、_。解析:第(1)题,A地区是我国内蒙古高原的东部,本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过度放牧、过度开垦造成的土地荒漠化。第(2)题,B为我国的黄土高原区,本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人们破坏植被、轮荒而造成的水土流失。第(3)题,读乙图可知贫困人口最多的三个省(区)是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它们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森林破坏、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第(4)题,C、D自然背景分别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的黄淮海平原,亚热带丘陵地区,两地区由于降水较多,土壤侵蚀严重。答案:(1)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农牧业生产受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水土流失破坏植被、轮荒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小流域综合治理(3)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森林破坏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锐减(4)土壤侵蚀暖温带半湿润地区的黄淮海平原亚热带丘陵地区3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