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限时训练9.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024698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限时训练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限时训练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限时训练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限时训练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限时训练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限时训练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限时训练9.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限时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 点题 号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2、3、8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过程1、4、5、6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9、10、11、12光合作用相关实验及综合考查7、13、14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原创题)如图甲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图乙是从图甲中取出的部分结构放大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中生物膜的面积主要靠内膜向内折叠成嵴而增大B乙图所示的结构来自甲图中的C中的所有色素分子都可以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DATP的合成场所是,分解场所是解析甲图中的和分别是叶绿体内膜、外膜、基粒和基质,乙所示的膜结构来自甲图中的。叶绿体扩大膜面

2、积主要靠片层结构中的类囊体薄膜。中的色素分子只有少数叶绿素a才可以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ATP的合成场所是,消耗部位是。答案B2历经一个多世纪,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在下面几个著名实验中,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B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恩格尔曼的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D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H2O而不是CO2解析恩格尔曼的实验能够证明氧气由叶绿体释放出来,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而不能定量分析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

3、。答案C3(2012菏泽统考)将竖直放置的水绵和某种好氧细菌的混合溶液放在暗处,白光透过三棱镜照在混合液处,一段时间后,好氧细菌的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A随机、均匀分布在混合液中B集中分布在上下两侧C集中分布在中央位置D集中分布在溶液的下层解析白光经三棱镜分解成七色光,其中上下两端的红光和蓝紫光被植物吸收利用最多,故两端产生的氧气最多,因此好氧细菌集中分布在两端。答案B4(2012潍坊抽样检测)下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在适宜的条件下栽培小麦,如果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他条件不变),则a、b在叶绿体中含量的变化将会是()。Aa上升、b下降 Ba、b都上升Ca、b都下降 Da下降、b上升命

4、题立意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及物质变化规律,难度中等。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或b分别代表H或ATP,c代表CO2,在暗反应阶段,CO2突然降低,则C3的含量降低,H和ATP的利用减少,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H和ATP含量都会上升,即a和b的含量都会上升,因此选B。答案B5用高速离心法打破叶绿体膜后,类囊体薄膜和基质都释放出来。在缺二氧化碳的条件下,给予光照,然后再用离心法去掉类囊体薄膜。黑暗条件下,在去掉类囊体薄膜的基质中加入14CO2,结果在基质中检测到含14C的光合产物。为证明光照条件下,在类囊体薄膜上产生ATP、H等物质;CO2被还原成光合产物的过程不需要光。在上述实验进行的同时,应追

5、加一个怎样的实验(已知肯定要加14CO2)来说明问题()。A备无类囊体薄膜的基质,在无任何光照的条件下加入ATP、HB备有类囊体薄膜的基质,在无任何光照的条件下加入ATP、HC备无类囊体薄膜的基质,在有光照的条件下加入ATP、HD备有类囊体薄膜的基质,在有光照的条件下加入ATP、H解析要实现实验目的“光照条件下,在类囊体薄膜上产生ATP、H等物质”应在追加的实验中备无类囊体薄膜的基质,加入ATP、H;要实现实验目的“CO2被还原成光合产物的过程不需要光”应将追加的实验装置放在无任何光照的条件下。答案A6(2012温州市模考)如图表示在夏季一个晴天,某阳生植物细胞光合作用过程中C3、C5的数量变

6、化,若这一天中午天气由光照强烈转向阴天,此时细胞中C3、C5含量的变化分别相当于曲线中的哪一段()。 A34段(a)23段(b)B45段(a)45段(b)C45段(b)34段(a)D23段(b)23段(a)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中光照变化与C3、C5含量变化的关系。当天气由光照强烈转向阴天,导致光反应产物H、ATP的含量下降,从而影响了C3的还原,使C3含量增加,此时CO2的固定仍进行,因此C5含量下降。答案B7下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含量是(甲乙)(丙丁)B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滤液挥发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

7、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D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难度中等。解析依柱状图中扩散距离可推知,甲为叶绿素b,乙为叶绿素a,丙为叶黄素,丁为胡萝卜素。在水稻收获时节,叶片变黄,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大于叶绿素的含量;在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素遭到破坏;丁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故扩散的距离最远,乙色素的含量最多;叶绿素(甲乙)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丙丁)主要吸收蓝紫光。答案A8(2012福州统考)卡尔文等人在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再给予不同的光照时间后,从小球藻中提取并分析放射性物质。预测实验结果是()。A光照时

8、间越长,三碳化合物的积累越多B光照时间越长,五碳化合物的积累越多C光照时间越长,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种类越多D无论光照时间长短,放射性物质都会集中分布在类囊体膜上解析CO2参与暗反应的过程,其中C的转移途径是CO2C3C5或C6,其中C5被循环利用,所以光照时间越长积累的C6越多,放射性物质种类越多;暗反应过程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答案C易错点拨对光合作用场所和过程不熟是做错该题的主要原因。9(2012南昌模考)将叶面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一定相同B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都

9、将逐渐下降C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叶片的呼吸强度一定比乙低D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固定CO2的能力较乙低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解析由于甲、乙是两种植物叶片,因而光合作用强度不一定相同;由于在密闭小室中,CO2浓度随光合作用的进行而下降,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都将逐渐下降;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由于小室中的CO2浓度取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而不能说明甲叶片呼吸强度一定比乙低,也不能说明甲固定CO2的能力较乙低。答案B10(2012太原调研)下

10、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B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C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 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到30 时,A点上移,B点左移,D点下移D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右移解析A点叶肉细胞只进行细胞呼吸,无光合作用,故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B点时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正好等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故氧气的吸收量为0;温度由25 提高到30 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细胞呼吸强度提高,则A点上移,B点右移,D点上移;当植物缺镁时,吸收光

11、能的色素量减少,要达到与细胞呼吸强度相同,则所需的光照强度较高,故B点将向右移。答案C规律总结光合作用CO2消耗量、O2产生量的计算: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消耗量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细胞呼吸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光合作用氧气的产生量氧气的释放量细胞呼吸氧气的消耗量。11(2012乌鲁木齐诊断测试)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不同光照强度下放有某双子叶植物叶片的密闭装置中CO2的变化量,结果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不正确的推论是()。光照强度/klx1.03.05.07.08.010.02.03.06.010.012.012.0A.光照强度为1 klx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少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

12、2B光照强度为2 klx时,该植物净光合作用速率应为0C光照强度由5 klx增强为7 klx时,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合成速率增大D光照强度为9 klx时,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因之一解析光照强度为1 klx时,CO2变化量为正值,说明此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大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光照强度由1 klx到3 klx时,CO2变化量由正值变为负值,说明在13 klx某点时,植物净光合作用速度为0,但不一定是2 klx时;光照强度由5 klx增强为7 klx时,CO2变化量最大,说明在这段时间内光合作用逐渐增强,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合成速率增大;光照强度由8 klx增强为10

13、 klx时,CO2量不变,说明此时光合作用达到最大值,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因之一。答案B12(2012咸阳模拟)右图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与植物周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关系。图示中,CE段是增大了光照强度后测得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体鲜重的增加量是光合作用强度的重要指标B出现BC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温度C叶绿体内的三碳化合物含量,C点时大于B点D在E点后再次增大光照强度,曲线有可能为EG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二氧化碳含量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及分析推理能力,难度较大。解析植物体鲜重的增加主要是水分,不能代表光合作用的强度;在C点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强度增

14、加,说明出现BC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BC段光合作用强度基本不变,C点和B点时三碳化合物含量维持动态平衡;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但超过一定范围之后,光合速率的增加转慢,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就不再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因而在E点后再次增大光照强度,曲线有可能为EG。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20分)(2012洛阳、安阳联考)为了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设计、结果预测和分析。实验材料与用具:烟草幼苗、试管两支、NaHCO3稀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真空泵、暗培养箱、日光灯(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适宜,气体在空气中和在水中的溶解量及无氧呼吸忽略不计)。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第1步:剪取两小块相同的烟草叶片,分别放入盛有等量蒸馏水和NaHCO3稀溶液的甲、乙两支试管中。此时,叶片均浮在水面。第2步:用真空泵抽去两支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后,敞开试管口,可观察到叶片均下沉到试管底部。第3步:将这两支试管先放在_一段时间。结果:甲试管中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