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复习强化参考 答题的几点想法:即怎样答好地理选择题.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024684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复习强化参考 答题的几点想法:即怎样答好地理选择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复习强化参考 答题的几点想法:即怎样答好地理选择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复习强化参考 答题的几点想法:即怎样答好地理选择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复习强化参考 答题的几点想法:即怎样答好地理选择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复习强化参考 答题的几点想法:即怎样答好地理选择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复习强化参考 答题的几点想法:即怎样答好地理选择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答好地理选择题选择题以题小、容量大、信度高、可观性强等优点,成为地理考试中最基本的题型,但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审题技巧和答题方法,致使平时练习和高考中选择题准确率很低,学习成绩不佳。因此,学生在牢固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必须了解选择题的组成、特点和掌握解答选择题的基本技巧,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取得优异成绩。一、选择题的组成选择题是地理考试中最常用的一种题型,它由题干和备选答案(或选项)两部分组成。题干是指的要选择的标准或要求,一般由问句和陈述句构成;选项包括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和几个错误答案,各选择题的正确或错误答案在排序上都是随机的,毫无规律。二、选择题的特征 选择题涉及的考查内

2、容十分广泛。适应那些同类的、并列的、综合的、专题性的地理内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应用、综合、分析、鉴别与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它要求学生从备选答案中选择出一个或几个的合适答案。合适答案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错误的。其主要特征是:1.指导语十分明确。对于被要求回答的对象,无论是条件还是因果,在题干的陈述或问句中都有明确的提示。2.选项设计的高度迷惑性和隐蔽性。选择题选项采取似是而非、是非而是、模棱两可、前后矛盾、对错交叉、以偏概全等形式,使备选答案增加迷惑性、隐蔽性。3.正确答案的确定性、唯一性。选择题的题干有明确的规定性,备选答案外延必须与题干规定的外延范围相符合,使正确答案具有确定、唯

3、一性,多选漏选都不行,更不能模棱两可。4.回答问题和思维方式的发散性、立体性。选择题题目内容纵横交错、角度多变。要求考生思维方式必须改单一性思维为发散性思维,变平面思维为立体思维。二、选择题的解答技巧由于选择题的本质体征就是备选答案的高度迷惑性,因此学生在做题时必须做到“四审”和 “一检验”,才能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取得最佳成绩。1.审明题型说明所谓题型说明就是指每道大题出现时放在括号内的那段说明性的文字。从中全面领会选择题本题的基本条件,得分要求以及答案的书写方式,弄清各小题的选项共有几个,如“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是正确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等要求。2.审清题干要求,分析答题条件。题

4、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由提供条件的疑问句或陈述句构成,长短不一,图文并茂。它是要选择的标准或要求。只要审清题干要求,才能为正确选择选项打下良好的基础。1)抓住题干的关键字眼:题干的关键性文字具有指示正确选项数量多少的功能。一般说来,当题干中出现了“最”、“首位”、“第一”、“核心问题”等绝对性字眼时,正确选项应是单一的;当题干出现“包括”“ 有哪些”等词语时,正确选项可能在一个以上。例读表1,据此回答(1)(3)题。表1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1)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海拔高度D.洋流性质(2)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A. 、两地河流

5、都有春汛B. 、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C. 、两地位于季风区 D. 、两地位于半干旱区(3)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B. 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C. 以水田农业为主 D. 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答案】(1)B(2)C(3)A【技巧点拨】(2)(3)小题题干均有关键性指导语“正确的是”,该题可以采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的答案。2)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在审题干时,应当逐字逐句地观察题干的文字性叙述,充分而全面的挖掘题干的规定性要求。例2.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A.东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答案】AC【技巧点拨】在此例题中,学生必须从南北半球和东西半

6、球两个方面考虑,否则只考虑一个方面,必然有一个答案漏掉。例3 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A.东南方向B.西南方向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答案】D【技巧点拨】根据题干附加的明确解题条件“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避开的朝向”加以解读,北极地区盛行风向为东北风,故应该避开东北方向。例4 发射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线速度密切相关,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A.拜科努尔(北纬46) B.肯尼迪(北纬28)C. 酒泉(北纬40) D. 库鲁(北纬5)【答案】D【技巧点拨】暗示条件:多潜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地球自

7、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故纬度越低,越有利于发射。例5下列产业中,既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又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的是() A. 食品工业B. 纺织工业C. 煤炭工业D. 石油化学工业【答案】D【技巧点拨】多重条件:题干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正确选项必须同时符合所有条件。题干有两个条件即“既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又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选项必须符合这两个条件。例66月22日,下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未达到最大值的是()A. 北京B. 纽约 C. 悉尼D. 莫斯科【答案】C【技巧点拨】限制(或特定)条件:在题干中出现的数量词、方位词或特定名词等,都是解题的限制条件,要特别注意。题干有两个数量方

8、面的限定即“6月22日、最大值”。例7 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自北向南移动的时期是()A. 尼罗河正值一年中水量剧增的时期B. 南极大陆全部处于极夜的时期C. 各地地中海气候区正处于少雨的时期D. 北印度洋洋流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答案】【技巧点拨】借用条件:用同一事实的不同说法给出解题条件。转换视角思维要灵活。同一事实是“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并自北向南移动的时期”即“6月22日至9月23日”。3)抓住题干本质:审题干时,应抓住题干本质,排除思维定势干扰,以便选出正确选项。例8.有关我国水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变化大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大,而人均占有量较小 C.

9、 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是长江 D. 我国水资源秋冬两季多,冬春两季少【答案】【技巧点拨】在解答此例问题时,学生受定势思维影响,若不详细审题干,就会出错。3.审准选项内容审准选项主要是搞清各个选项的确切含义,掌握各选项间的细微差别。这样才能根据题干的规定性,对各选项进行鉴别。若对选项含义的理解是粗略的,大概的,有欠完整、准确之处,就难以从“迷惑”中解脱出来。1)要注意选项中出现的绝对性字眼,如“都”、“一定”、“全部”、“只有”、“完全”等,在多数情况下,这些选项错误的可能性较大。例9.下列关于我国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A.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含沙量都很大 B.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

10、河流都有春汛 C.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河流都具有流量大,含沙量小,水位变化小的特点 D.依靠冰雪融水作为水源的河流都为内流河【答案】C2)要注意选项与题干的对应。在答题过程中始终注意选项与题干的对应,有些选项,离开题干孤立地看本身并不错误,虽然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也应排除。例10.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的特点是:A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 B.土地资源丰富 C. 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D.各类土地资源相对数量少【答案】AD【技巧点拨】此例中四个选项的叙述都是正确的,但题干要求土地资源“构成”的特点。3)注意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对于各个选项之间应当进行对比,注意它们之间在叙述方面的细微变化。

11、例11.国土是指:A一个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土地 B. 一个国家主权管辖下的领土、领海、领空 C.一个国家主权管辖下的领土 D.一个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全部陆地【答案】B4)注意辅助图的应用。一些内容复杂而空间概念较强的选择题,只从字面上去苦思冥想往往容易弄错,如能画简图帮助判断,就易选出正确答案。例12.甲地维度是北纬20,经度是东经140;乙地维度是南纬40,经度是东经170,则乙地在甲地的什么方向:A.正东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正南方向【答案】C【技巧点拨】解这道题如果画出简图就可以迅速准确的选出正确选项。4.重视二次审题。第一次审题有些学生的思维可能受到一定的迷惑,导致在答题时

12、一定程度的疏漏,而第二次审题正好弥补了这个缺陷。例13.下列城市中,既是首都有是海港的亚洲城市是:A.卡拉奇 B.科伦坡 C.惠灵顿 D.巴格达【答案】B【技巧点拨】在次例中经过一次审题后,一般可能得出既是首都又是海港的B、C两个答案。若经过第二次审题,就能剔除掉不合乎“亚洲城市”的C答案,从而弥补了第一次审题过程中出现的漏洞。5.复核检验。加强复核检验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复核检验,就是在做完题目后,回过头来再次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将选项与题干仔细对照检查,确定答案是否遗漏或错误,或者以所得结论通过逆向思维,作出最后判断,用以剔除一些顺向思维容易出现的错误。 总之,要做好选择题,必须做到“四审”和 “一检验”,同时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决不能走马观花,才能提高得分率,取得优异成绩。 -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