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工作思路2篇

上传人:1305****567 文档编号:136024667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工作思路2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工作思路2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工作思路2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工作思路2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工作思路2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工作思路2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工作思路2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工作思路2篇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工作思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政府、市住建委关于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的重大决策部署,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公司发展现状,建立完善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工作目标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深入研究水泥厂事故的特点,认真分析安全风险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加快推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从根本上防范安全事故发生,构建公司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二、实施内容各单位部门要建立健全并保持人员不安

2、全行为控制程序,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和梳理,并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和控制措施,以实现人员准入、培训、监督全过程的流程管理。1、人员准入管理2、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3、员工岗位规范在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应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岗位规范应:4、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制定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岗位规范的有效执行。5、员工培训教育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以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6、员工行为监督(1) 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

3、制。7、员工档案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三、责任分工公司负责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要积极开展风险源的辨识、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制定管控措施、排查治理隐患、信息技术应用等。四、保障措施各单位部门要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文化保障等方面建立并保持程序,以保障双重预防机制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运行。(一)组织保障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双重预防机制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二)制度保障1、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与双重预防机制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隐患排查治理、员工行为

4、、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2、各单位部门要建立健全并保持程序,以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3、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保持程序,以规范体系文件、记录的管理,保证在各个场所、岗位都能得到相关有效的文件、记录。(三)安全文化保障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程序,以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五、工作阶段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共分四个阶段进行:1、动员部署阶段(即日起至11月1日)生产技术部制定工作方案,生产副总经理蒋勤亮

5、召开相关会议,进行动员部署,落实责任分工,明确进度安排。2、工作推进阶段(11月10日至11月20日)要落实主体责任,认真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要按照要求,开展全面排查,完善风险防控措施,做好自查自改,治理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危险源和存在安全风险的生产区域、岗位的重点管控,使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3、督查阶段(2017年11月25日至11月30日)对各车间的部署、方案制定和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整治情况进行督导检查。4、总结评估阶段(2018年2月1日至2月15日)公司对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提炼好的经验和做法,研究

6、制定加强和改进措施。工作要求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单位要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明确职责分工,统筹推进各项工作。2、做好本次试点,提升示范引领。充分发挥试点带动作用,促使我矿尽快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3、引导投入,做好资金保障。充分发挥财务资金的作用,确保试点建设资金投入有保障。4、营造氛围,强化舆论宣传。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试点成效扩大影响,引导本公司其他兄弟单位积极参与到工作中来,在本公司、本区、本行业中形成良好的氛围。5、严格考核,推动工作落实。由公司及上级相关部门对我公司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情况开展

7、督导、检查,并将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内容。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工作思路修订后的安全生产标准化重大亮点就是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纳入标准化考核体系中,旨在构建“双控”和标准化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以实现“双控”的量化考核。但由于“新标准”推行时间不长,如何构建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作标准,需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一、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运行原理目前,我国对“风险分级管控”的概念和要求还是比较陌生的,了解不透彻,也缺乏应有的工作基础。为确保在构建的“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能够有序、扎实推进,初步确定了4 项基本运行原则:以防范遏制

8、重特大事故易发多发势头为出发点;推进“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建设过程中,不应该或尽可能少地给煤矿企业增加负担,不应以增大企业工作量作为代价; 制定“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制度文件应该简便可行,便于操作; “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进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与现有工作相结合,不打破现有的工作格局,避免要求企业另起炉灶。根据上述要求,为实现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更快、更高效的运行,企业应以现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为基础,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的建设融入其中,共同推进,不仅能够很好地体现已确定的4 项运行原则,最大程度地减轻钢铁企业负担、降低“双重预防性工作制”落实难度,同时也可借助于现行钢铁安全质量标准化工

9、作定量化考核机制,实现对“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落实情况的量化考核。二、双重预防机制如何在生产工作中落地1.强化培训,持续提高企业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认识水平。当前,为什么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现象呢?我认为是由于企业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认识不到位、理解不到位造成的。首先,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是政府主导型的工作,也就是政府要求企业去做,而不是企业发自内心的主动想做的事情,如果认识不到位、理解不到位,很难激发起内生动力,也很容易出现形式主义倾向。其次,企业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核心要义理解不到位,不知道怎么做,有的企业为了省事,完成当地安全监管部门或主管部门部署的任务,直

10、接聘请中介机构来做,做完之后形成一整套的资料供检查和参观,而没有在安全生产实践中得以应用,从而导致照猫画虎的形式主义。为扎实有效地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就要建立一支专业水准相对较高的宣讲队伍,通过分门别类、细致入微的宣讲、培训以及典型引导等方式,全面提高企业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重要性、科学性、实用性的认识,充分调动起企业的主观能动性,由“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也要真正让企业有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和具体要求等,让双重预防机制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2.善于监管,科学指导企业的双

11、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各级安全监管部门既是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宣传者、组织者、推动者,又是监督者。为避免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形式主义,建议采取以下两项措施:一是建立风险评估分级结果和管控措施报告制度。为防止企业风险辨识、评估、分级工作走过场,建议属地安全监管部门或者行业主管部门实行风险评估分级结果和管控措施报告制度。同时,鼓励中小企业聘请专家开展首次风险辨识,并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简单实用的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制度,通过岗位风险告知卡、隐患排查清单等简便措施,确保每一个员工能理解、会上手、有任务。二是建立风险管控质量审核制度。从而使所监管企业的风险辨识工作趋于全面,风险分级更科学,管控措施更加

12、具有针对性。也使得监管部门能准确掌握监管对象的风险水平,为科学有效的监管提供有力的保障。3.融会贯通,引导企业摆正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治理体系的关系。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不是两个平行的体系,两者着力点不同、目标一致,侧重点不同、方向一致,两个体系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在构建双重预防机制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双重预防机制的作用。通过强化安全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从源头上避免和消除事故隐患,进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隐患排查,针对反复多次出现的同类型隐患,分析其规律特点,相应查找风险辨识的遗漏与缺失,查找风险管

13、控措施的薄弱环节,进而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强化重大隐患的治理,切实落实治理主体和责任,防范重大隐患演变为重大事故。把握要义,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落脚点真正放在规范岗位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上。双重预防机制是一种安全生产制度上的设计,其宗旨是通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治理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而其落脚点和根本是规范岗位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否则,就偏离了制度的初衷,也会流于形式主义。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分类、分级、分层、分专业”的方法,按照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开展,并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并制定管控措施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类别、等级,落实管控责任,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次(公司级、车间

14、级、班组级、岗位级),制定包括制度管理、监测监控、自动化控制、应急管理等内容的管控措施,并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并以此来规范岗位员工的安全行为。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要准确标明某一岗位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同时,企业应以岗位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应急处置方法为重点,强化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4.健全制度,督促企业建立双重预防机制的长效工作机制。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不是临时性、阶段性的工作任务,而是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常态化的动态的工作系统。为此,企业应建立以下三种制度,保障双重预防机制的有效运行:一要建立定期评估制度。要督促企业定期组织

15、对双重预防机制相关制度文件、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及时修正发现的问题和偏差,不断循环往复,促进和提高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效性。二要建立定期更新制度。要督促企业制定安全风险清单、事故隐患清单和安全风险图定期更新制度,确保双重预防机制不断完善,持续保持有效运行。三要建立动态化管理制度。风险管控措施不是一劳永役、一成不变的,企业要坚持做到“三个凡是”,实行风险管控的动态化管理。即凡是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关键设备设施发生变更,一律要重新开展全面的风险辨识,完善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凡是企业组织机构发生变化,一律要评估、改进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制度措施,落实责任主体,确保风险可控,隐患可查;凡是企业发生伤亡事故,一律要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运行情况进行重新评估,针对事故全链条修正完善双重预防机制各个环节。安全生产标准化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是安全生产管理中一次重大理论创新,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体系,推动了安全生产关口前移,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从事故隐患产生后的治理向事故隐患产生前的预防转移,对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多发势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工作思路通俗说,双重预防体系就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第一道是管风险 ,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