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1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师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024289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1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1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1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1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1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1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1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师版).doc(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1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师版)【细化考纲预测】考纲细化高考命题预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问题,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异常变化,珠峰测量、南极科学考察等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3.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厄尔尼诺、青藏高原隆起等背景材料切入,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4.以区域图、

2、模式图切入,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 5.利用区域气候、区域地形图考查自然带的类型、分布及成因。【构建知识体系】【自主梳理归纳】课前填写落实梳理归纳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 等。(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 和 等。【答案】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 合成 的能力,主要依赖于 平衡功能 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通过 实现 【答案】有机物 光合作用 物质和能量交换【注意提示】 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

3、素的功能。如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再如,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也不具备平衡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功能。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表现: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 的演化。(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 。 4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答案】统一的 其他各个要素 协调 牵一发而动全身 【注意提示】 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命题过程中常考查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综合分析某一地区存在问题的原因,如我国“沙尘暴”的成因是由于地处农耕和草原交接地区,盲目开垦

4、草原,破坏植被,地表沙化,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形成的。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陆地自然带(1)成因:因 、 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 类型,又对应与之统一的 和土壤类型。(2)特点:具有一定 、呈 分布。【答案】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气候 植被类型 宽度 带状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典型地区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_ 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_海陆分布 _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水热状况 _海拔较高的低纬山地 【答案】热量 太阳辐射 低纬和高纬水分变化 中纬度海拔高度【注意提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带体现得特别显著低纬度地

5、区洋面广阔,陆地面积相对较小,多数大陆内部距海不太远,水分差异较小;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气温低,蒸发量较小,即使是内陆地区,也不显得干燥,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也远不如中纬度沿海地区,海陆水分交换不太活跃,因而沿海与内陆地区水分差异较小。所以低纬度和高纬度经度地带性特征不明显。中纬度地区,大陆宽阔,内陆距海较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沿海与内地水分差异大,反映在植被上,从沿海向内陆,由森林逐渐过渡到草原再过渡到荒漠,动物、土壤等要素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经度地带性特征。【课前基础练习】学生课前基础知识检测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回答12

6、题。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 B C D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A B C D【答案】1A2.B【解析】第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受气候影响明显,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之一。第2题,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是受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3-5题。3造成图中7、8、9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洋流4下列地区中,其自然带与图中3自然带相一致的是()A江南丘陵 B伊朗高原C巴西高原 D撒哈拉沙漠5关于图中9自然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相同B大陆东西两岸植被类型相同

7、C各处均为常绿阔叶林D大陆西岸植被叶质较厚【答案】3B4.C5.B【解析】第3题,7、8、9自然带差异符合中纬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基础为水分条件。第4题,3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巴西高原由于地势高而形成了热带草原带。第5题,9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在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在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设置问题思考】提出问题发散学生思维1说一说:以气候与地貌的相互影响为例,说明气候与其他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2试以水循环为例,说明圈层间的物质运动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3请以植被破坏为例,说明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4在地

8、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中能否找到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为什么?5想一想:是不是任何一个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为什么?6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为什么会呈现出热带稀树草原景观?【问题思考答案】1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地貌,如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气候条件下。不同地形条件下,形成不同的气候特点,如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与那里山高谷深、气温垂直变化大有关。2水循环跨越了各大圈层,蒸发、蒸腾使水变为水蒸汽,从水圈、岩石圈、生物圈进入大气圈,水蒸气在大气圈中以降水的形式回到水圈、岩石圈、生物圈。降水被生物截留和利用;降水形成地表或地下径流,参与岩石圈的侵蚀改造,然后流入海洋;

9、在高山、高纬度地区的降雪,形成冰川或冰盖,成为水圈的组成部分;当冰川融化,水又参与生物的生长、岩石的风化,然后再次被蒸发、蒸腾进入大气圈。3某一地区的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之后,地表的蓄水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对土壤冲刷加剧,造成水土流失,大气湿度减小,气候干旱,整个自然地理环境景观发生变化。4不能。因为不同区域物质、能量分布及其组合状况是不同的,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5并不是所有的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只有山地达到一定高度,并在一定的纬度范围内,足以引起自然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急剧变化以后,才有可能出现。因此山地自然带的发育往往与该山地所处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6东非高原海拔

10、高、气温低、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的水热条件。【剖析高考真题】熟悉高考命题方向特点(2012浙江卷)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7-8题。7、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8、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可利用周围未利用的土地 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能源短缺,需求量大A. B. C. D.【答案】7.D 8.A【解析】7.

11、成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是常绿阔叶林,宝鸡属于温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再从兰州至酒泉考察,植被依次草原、荒漠。8.酒泉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地广人稀,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和风电基地的区位条件。 (2012天津卷)读部分地理事物数量的纬度差异示意图(图7),回答10-11题。10下列叙述,符合图7所示的动物种群数量分布规律的是( )A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多于北半球 B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C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少于中纬地区 D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少于草原地带11.结合图7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纬度差异

12、的形成,主要由于( )A.气候、土地资源的差异 B生物、土地资源的差异C矿产、生物资源的差异 D气候、矿产资源的差异【答案】10.B 11.A【解析】10.根据图7中纬度差异示意图,可知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少于北半球,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多于中纬地区,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草原地带。11.结合图7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该区域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资源丰富,人口密集,因而形成特大城市数量多。【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世界特大城市和动物种群数量分布规律。(2012山东卷)图1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12题。1R所代表的自

13、然带可能是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答案】B【解析】从图中纵坐标可以看出R地位于温带,从图中横坐标可以看出R地位于草原带,所以R地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温带草原带。【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自然带的分布。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水分C风力 D光照【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沿OF方向变化的自然带依次为高山荒漠、山地荒漠、温带荒漠,其差异在于因海拔导致的热量的差异造成的。【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形成的主导因素。(2012江苏卷)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图l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模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