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中的触键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

上传人:zhuma****mei2 文档编号:136019361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琴演奏中的触键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钢琴演奏中的触键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钢琴演奏中的触键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钢琴演奏中的触键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钢琴演奏中的触键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琴演奏中的触键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琴演奏中的触键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 摘要 1前言 2一、钢琴演奏中的触键2( 一 )指力触键 2( 二 )手力触键 2 ( 三 )臂落触键 2 ( 四 )全臂触键 3二、音色 3( 一 )钢琴的发声原理 3( 二 )钢琴演奏中好音色的标准 3三、音色与触键的关系 4( 一 )触键角度不同所产生的音色变化 4( 二 ) 不同触键速度所产生的音色变化 6 四、结论9总结与体会10谢辞11参考文献12【摘 要】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好音色是一直的追求。因为钢琴演奏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制造声音的艺术,是通过乐音带给听众愉悦,但是根据钢琴的发声原理击弦发声,因此,弦槌击弦的速度与重量以及击弦的面积将直接影响到音色,所以钢琴演奏者追求好的

2、声音质量的时候要重视如何发出好的声音的手段“触键”【关键词】 触键 音色 关系 前 言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除在音高、节奏、速度等方面由作曲者组织定型的情况下,表演者还要根据个人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理解,通过控制钢琴的响度、音色等方面的对比进行再创造,来向听众传递这类情感信息的。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是否具有在触键方面对力度运用的控制能力(包括对音色的控制),是能否在演奏中轻松自如地驾驭这门乐器,去充分表现作曲家所希望表达的音乐形象的一个重要前提。 一、 钢琴演奏中的触键钢琴演奏中,触键方式并非单一不变的,根据发力部位的不同,我们通常可将触键方式概括为一下几种:( 一 )指力触键这一触键方式是所有触键

3、中肌肉运动最小的一种,与前臂肌肉相连的肌腱将手指往下拉,就完成了下键动作。而当肌腱松回时,手指和琴键就回到了原来的位置。早期钢琴以及其前身击弦古钢琴和拨弦古钢琴都具有非常轻巧的机件,所以只要靠手指的力量触键就可以应付各种要求。随着钢琴的改进,手和手臂的重量才开始得到利用,因此现在指力触键主要用来演奏精致、典雅的乐段或者演奏些纤弱的伴奏。如果在要求较重的音响时,指力触键则被其他更有力的触键方式代替。( 二 )手力触键手力触键是所有触键方式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如演奏各种音阶和琶音以及其他复杂音型的快速乐段等。这些乐段所要求的音量比仅靠指力触键所产生的音量大。手力触键也常常用于和弦、八度的弹奏中,无论

4、是轻巧的伴奏,还是沉重的音响都会用到手力触键。( 三 )臂落触键这种触键方法是按照所要求的力度突然落下前臂,从而使所有要弹奏的那个键或那几个键在这个下落的动作中被推下去。这种触键后的最后姿势是手和手臂都从键盘上往下垂挂着。臂落触键也是从正常的弹奏位置开始的,用臂落触键可以弹奏断奏效果,手指在发声后立刻放松。“粘着力强”是这种触键方式的主要特点,因此臂落触键用于音的保持或连奏效果。手力和臂力相结合的触键。这两种触键的交替运用在分句表现上很重要。以带连线的两个音组为例:先由臂落触键弹奏第一个音,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再由手力触键按要求轻巧的弹奏出第二个音。这两个触键方式的交替使用在八度连奏中也运用

5、较多。在黑键上总是用手力触键,而紧跟在后的白键则用臂落触键。( 四 )全臂触键这种触键方式的特点是上臂、前臂、手腕、手和手指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运动。作用与琴键的力量主要来自肩部肌肉。总之,这四种触键方式的作用方式和功能都是不同的。指力触键:手腕放松,只用手指力量,用在最轻层次的声音。手力触键:手和手指都从手腕用力下键。臂落触键:前臂和手腕下落的时候,推下琴键而不是敲下琴键。全臂触键:手臂和手在下键时共同作用,所以多用于力度要求大的乐句和歌曲的旋律性。二、音色( 一 )钢琴的发声原理 现代的钢琴有88个键,包含了西方全音阶系统的7 1/3个八度音阶。 钢琴每个音都有固定的音准,并籍由每秒种产生的振

6、动传出音律。弹奏者速度和力道大小,牵引着包着毛毡的琴槌敲击琴弦。用力弹奏则声音响亮;轻轻触弹,声音轻而柔。 敲击琴键弦槌随着敲击琴弦,琴弦震动发声。从低音开始,琴弦每秒震动32个周期,一直到最高音每秒震动4000个周期。琴槌通常不只敲一根弦,88个键,却有超过200根弦。中音声部到最高音部,每个音同时包含3根弦,琴槌敲击时同时敲击3根,越往低音走,琴弦逐渐变粗声音也逐渐变大且低沉。从两根弦一个音到最低音组的一根弦一个音。所以触键方式不同会直接影响音色。( 二 )钢琴演奏中好音色的标准(1) 穿透的集中的声音:好的音质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发音一定要集中而且质地要纯净。就像一道金光直射入云际,又或者

7、像波光粼粼的的湖面。(2) 圆润的音头凝聚:音头在集中、穿透的前提下还需要抛光磨圆,穿透为阳,圆润为阴,刚柔并济,阴阳并存。(3) 充分的琴弦震动:琴弦的震动越充分,音响共鸣就越充分,这样发出的音也就更丰富。(4) 丰富的泛音:泛音的多少与琴的制造方式有直接联系,比如具有双泛音结的斯坦威钢琴就是其中的典范。当然,获得丰富泛音与触键的方式也是密不可分的。 (5)声音的延续:声音的延续要靠琴弦的振动,两者呈正比。振动的时间越长,延音也就是越长。 (6)传得远:一个钢琴演奏者,他弹出得每一个声音必须清晰地传达给听众。也就是传达范围小到一间陋室,大到整个音乐厅的每个角落(7)听得清:无论在什么情感表达

8、下,电闪雷鸣、急驰如风亦或是游丝溅雨、残阳朦胧,都要做到声声贯耳,句句抵心。(8)留得住:余音绕梁,三日不绝。(9)触得深:这个“深”不能片面地理解为触键深,而应该是泛指对乐曲的理解的深度。(10)变化多:首先必须服从于音乐内容。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家,不同的作品,甚至同一作品的重复音节都会有不同的内容呈现。总之,声音的表现也随之变化。如大千世界,保罗万象,声音也是变幻无穷的。你可以将大自然景色,生活中的感情,现实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融入你的想象,并还原为不同的声音,你的想象力有多丰富,你的声音就有多丰富。三、音色与触键的关系通过前文论述,从钢琴的发声原理来看,触键对音色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

9、么要达到上述好音色的标准,具体有哪些方法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实际演奏中的一些体会来阐述一下触键方式与音色的关系( 一 )触键角度不同所产生的音色变化( 1 )高抬指的大角度触键 同样是大角度的触键手指所抬的位置的高低产生的触键效果也各有不同,如果同时以高抬手指的动作,以最大的角度触键,则能获得有金石之音的音色效果。例如,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黎明Op.53的第一乐章中,高抬指大角度触键才能得到符合作曲家感情色彩要求的音色。 (2)半抬指的大角度触键半抬指的大角度触键,意思就是把手指只抬到一半的位置后以较大的角度触键,这种触键方式能获得 “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色效果,在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中经常被用到

10、,特别是在莫扎特,海顿的作品中,常常需要这种方式所带来的独特的音色效果。例如在莫扎特协奏曲K488的第一乐章中,大量的乐句和经过句都需要采用这种只抬一半手指的大角度的触键方式弹奏。(3)手指贴键的大角度触键 浪漫派和印象派作曲家的许多作品中都需要表达一种柔美的情绪此时需要演奏者能弹奏出一种特殊的晶莹剔透的音色,此时虽然采用大角度触键,但手指并不离开键盘做抬起落下的动作,而是直接依靠关节的力量来做细微的弹奏动作,这样既能缩短弹奏时间,提高演奏速度,更重要的是能使音色产生一种奇妙的色彩变化,仿佛水中倒影,又或是夜空中的点点星光。在萧邦,德彪西,拉威尔等作曲家的作品中,这种触键方式往往被演奏者大量的

11、采用,例如在萧邦摇篮曲Op.57中,下列的华彩的经过句可以用这种手指贴键的大角度触键方式弹奏,用以营造轻盈飘逸的迷人光彩。(4) 小角度的触键方式要想获得比大角度触键的音色更为宽厚,悠长,深沉的音色效果,可以通过缩小指尖与键盘角度做到这一点。指尖在触键时与键盘的角度变小后,钢琴产生比较柔和,深远,音色。它不像大角度触键那样产生集中而具有穿透力的声音,而是具有发散性的带混响的音色,因为小角度触键改变了手指与键盘的接触部位,手指不再是以指尖而是以指腹来触键,这样触键的力量就不像以指尖触键那样集中,所以也就改变了琴槌击弦的力量,改变了琴弦发出的声音。(5)以手臂带动的小角度触键方式小角度触键方式不仅

12、仅改变了手指与键盘的接触角度,也改变了手指与手臂的运用方法。当以手臂带动手指采用小角度的触键方式时,手指在弹奏过程中没有多少动作,主要是依靠手臂来带动整个手掌和手指以适合的角度接触键盘,而不是靠抬手指然后落下的方法来触键的。这样的触键方法适用于许多浪漫派的作品,尤其是在弹奏大和弦时,这种大角度的触键尤其显得丰满,厚实,深沉。例如,在萧邦的第一钢琴叙事曲Op.23中,副题的第二次出现就可以采用上述弹法来进行演奏。(6)抬手指的小角度触键方式小角度的触键方式有地时候仍然需要高抬手指的弹奏动作,只不过在抬手指的时候不再像平时高抬手指时那样指尖与琴键成90度角的标准姿势,而是在抬指时就要使手指以尽可能

13、小的角度瞄准键盘,以确保手指在触键时能够以最小的角度接触琴键。这样的触键方法最常应用于浪漫派的作曲家如萧邦,舒伯特,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中,特别是在表现富于歌唱性的长线条的旋律线时更是如此。例如在拉赫玛尼诺夫的前奏曲Op23No.4中,主题旋律就可以通过高抬指的小角度触键来加以强调。(7)不抬手指的小角度触键方式不抬手指的小角度触键方式从表面上看和手臂带动小角度的触键方式很像,但它们是两种有很大差异的弹奏方式,因为不抬手指的小角度触键方式虽然没有抬手指的动作,但它的发力点仍然是指关节,只是没有那么大幅度的外在动作。在弹奏时可以使手指虚搭在琴键上,与琴键成30度角的角度,然后从手指第三关节发力触键

14、弹奏,这样可以使音色在非常轻柔的状态下仍然保持悠长的共鸣,这种触键方式适合许多浪漫派和印象派的作曲家的作品,特别是一些很难控制得很弱的乐段或和弦,例如,德彪西的组曲贝加莫中的月光,就有很多地方可以使用这种不抬手指的大角度触键方式( 二 ) 不同触键速度所产生的音色变化(1)快速触键法及其音色效果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质量一定的时候,物体受力与其加速度呈正比。也就是说,触键时,手指触键的速度越快,琴键所受的冲击力越大,键盘系统传导给琴槌的力量也会相应的更大,琴弦在琴槌的敲击下,产生的反作用力越大,相应的振动频率也会越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钢琴音色与音量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琴槌击弦的速度,琴槌击弦的速度又取决于手指触键的速度。在触键时无论你想获得哪种音色,都可以使用快速触键的弹奏方法,只是发力点不同、触键速度、也会产生音色上的差异。 手指的快速触键:是指在弹奏时以手指第三关节为发力点,带动手指快速的击键,这种弹奏方法能获得干净清澈明亮的音色效果,这种触键方式在任何一个时期的音乐作品中都很常用,尤其在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中,这种触键方式更是常见,例如在斯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