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旅游业竞争力的发展问题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

上传人:zhuma****mei2 文档编号:136018714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旅游业竞争力的发展问题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北省旅游业竞争力的发展问题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北省旅游业竞争力的发展问题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北省旅游业竞争力的发展问题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北省旅游业竞争力的发展问题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旅游业竞争力的发展问题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旅游业竞争力的发展问题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旅游业竞争力的发展问题研究旅游业是以人的流动为基础,以人的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新兴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二战以后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不断加快而发展壮大起来,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带薪假期的增加,旅游业将持续高速度发展,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旅游业的发展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并受其制约,同时又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一、提高河北省旅游业竞争力的积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收入稳步增加和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新

2、阶段,并将呈现一系列新的特征。预计到2015年,我国三大旅游市场人数将超过35亿人次,居民人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消费占居民消费总量10%以上。我省旅游业在国内外大趋势的推动下,也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从现实的水平看,与发达的旅游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我省仍处于层次较低的初级发展阶段。从旅游资源的开发阶段看,浅层次的一般性开发仍在继续,重点开发刚刚开始。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我省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一)促进社会经济

3、的发展旅游业是天然的绿色产业和“无烟工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在促进最终消费、加快经济转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旅游业是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战略先导。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国内旅游业已经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将成为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了4%,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当前,旅游业已超越汽车、石油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旅游经济对全球GDP的贡献率达到9.4%,旅游相关服务与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量的10.9%。据统计,

4、旅游业关联国民经济109个行业、29个经济部门,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5元,旅游投资每增加1元、可带动其他行业投资5元,产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和先导作用。从全省看,河北省重化工业特征明显,产业结构偏重,三产仅占34.8 %,优化经济结构、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任务艰巨。要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省,必须把旅游业作为加快发展的支柱产业、扩大内需的优势产业,使之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促进社会进步的新动力。(二)促进各地文化交流从本质上看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活动,是一种满足旅游者深层精神需要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文化消费和文化创造的统一。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旅游

5、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为文化的竞争。旅游的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和体现着对文化的理解。只有把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旅游产品才更具有生命力。纵观旅游发展史,虽然各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但是在本质上却有许多共同之处,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追求的文化享受。文化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发展性,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它们的地域性带来了文化的差异性。但是,地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相互联系相互交流,而人类的旅游活动,就是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结合的活动。旅游业的主旨和内涵,主要是文化,因此组织旅游和参与旅游的一切活动,必然是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二、河北省旅游业竞争力现状(一)旅游资源丰富我省历

6、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河北省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居全国第三位,世界文化遗产为3处,占全国九分之一,现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70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8处,是中国著名的文物大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全国十大风景名胜2处,全国旅游四十佳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处,国家级地质公园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9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处。据2005旅游资源评价结构排序结果显示,河北省品牌旅游资源值位居全国第7位,在旅游资源的丰度和占有方面显示了较强的天然优势。我省地形地貌齐全,自然风光秀美,是全国唯一一个兼有海滨、平原、湖泊、丘陵、山地、高原的省份;我省民俗风情独特,特殊资源荟萃,永年太极

7、拳、沧州武术、吴桥杂技等名扬世界;拥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1处。河北民间工艺璀璨。衡水内画壶、武强年画、蔚县剪纸、丰宁布糊画等享誉海内外。河北土特产品丰富,唐山板栗、赵州雪梨、沧州金丝小枣、藁城宫面、深州蜜桃等举不胜数。河北省环境优美,资源丰富,高级别的旅游资源和高知名度的旅游景区多,经济不断发展,国内外地位日益提高,影响不断扩大,一个良好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正在不断形成,是河北省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优势。(二)旅游市场广泛,发展迅速 2010年以来,河北省旅游业从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旅游宣传营销等方面,推进全省旅游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表1

8、河北省20052010年旅游业发展情况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2010总接待人数(万人)8133.19125.31010098221220015000旅游总收入(亿元)424.5490.2580.17554.5705915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0)由上图看出,除了2008年因为紧急危机的原因旅游业发展有些回落,但是整体看旅游业的发展还是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2010年,河北省政府将旅游产业发展资金由上年的2000多万元增加到2亿元,对50多个重点项目进行支持,各地发展旅游业的热情十分高涨。据了解,目前该省旅游在建项目560多个,投资总额达2500亿元,一批上

9、50亿、100亿项目落户河北,全年实际完成投资180亿元,增长50%。目前河北已建成16处滑雪场、20个高尔夫球场和近30处温泉度假村,游艇、狩猎、会议会展等一批现代休闲项目落地开工,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产品结构。与此同时,河北省政府深入推进与国家旅游局、兄弟省区旅游战略合作。2010年河北省先后与北京、天津两市签署了旅游合作协议,与内蒙古自治区签署了旅游合作框架协议,参加了9+10区域旅游合作交流会。廊坊、唐山等地联合京津推出了涵盖近百家景区的京津冀旅游“一卡通”,邢台、邯郸联合中原十一市发行“中原惠民旅游卡”,石家庄联合晋、冀、陕、豫四省八市百家景区推出旅游“一证游”活动。(三)旅游业总体竞

10、争实力有望提高据中国品牌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研究的统计显示,排在前10位的分别为浙江、四川、江苏、河南、山东、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和安徽。可见,我省在品牌资源综合评价方面有一定优势。然而,在竞争力方面,我省排名第14位,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与我省在全国经济总量位居第6的身份,特别是与我省旅游资源地位极不相称。近年来,与我省毗邻的山东,其经济总量排序为全国第3,旅游总产值名列第6。而山西与河南也同样存在着这种旅游优势。这种发展现状,一则显示出我省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向资本转化的任务十分艰巨,经济潜能还未充分发挥,二则体现了我省与周边地区在旅游业方面的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三、河北省旅游业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11、一)对旅游业观念的偏差,开放意识不强旅游业虽确定为我省的主导产业,但社会上对旅游业的依托性、关联性与复杂性并没有深刻认识。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现象仍然比较突出,许多旅游企业、景区景点仍然政企、政事、事企不分;对旅游资源的认识偏于狭隘,注重自然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现代经济性、社会性旅游资源开发重视不够;对旅游市场研究重视不足,导致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与市场开发不力,建立在准确市场定位基础之上的旅游产品或线路开发不力;多数地级市的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在推进旅游企业改制、推进旅游企业跨地域集团化、连锁化经营方面缺乏应有的积极性,表面上各级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热情较高,但实际投入却存在普遍不足的现象。如我

12、省邯郸虽拥有华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积淀千年文化底蕴的广府古城,以及世界闻名的太极圣地,但却不能与浙江省桐乡市有同类旅游资源的乌镇、山西的平遥古城相抗衡。又如承德避暑山庄虽属于“资质”价值较高的世界文化遗产,但外界对承德的了解却不够多。(二)旅游资源整合效率低下我省旅游资源丰厚,区位条件好,有发展旅游业天然的优势,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机制和制度安排,影响了整体效益的发挥。目前我省的旅游项目大多属于单一项目,“扎堆”、“捆绑”的旅游项目少之甚少,除承德的避暑山庄正在进行有益的尝试外,其他地区的旅游项目并没有形成与当地文化活动紧密结合的意向和趋势。我省除秦皇岛、承德以外,其他市县都存在着自然与历史文化旅游

13、资源空间布局比较分散的特征。长期以来,由于我省旅游开发仅注重自然与人文历史旅游资源开发,对经济性、社会性旅游资源开发重视不够,致使大量高品位的旅游景区景点以及许多旅游城镇功能单一,旅游项目偏少,未能形成规模与气候,旅游吸引力不足,同时也限制了旅游业关联带动作用的充分发挥。(三)竞争实力不济,缺少知名旅游品牌我省旅游企业的现状特征是:“小、散、弱、差”,我省以及京津冀都市圈国有经济比重比较大,私营和民营经济的活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没有足够的力量自下而上打破行政区划的空间限制,进行跨行政区域的行业集聚和整合,形成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旅游产业的整体素质不适应现代产业的要求。这从根本上制约着

14、我省旅游业的大发展,制约着京津冀都市圈旅游一体化进程以及京津冀都市圈的整体旅游竞争力。实力最强的旅游企业资产不过百亿,无论与国内北京的新纪元、天津的天新,还是与美国的运通、罗森康辉等世界顶级的旅游企业集团相比,均存在着较大差距。除此之外,我省旅游业在企业制度、营销网络、技术手段、管理方式等方面也比较落后,影响整体竞争力。(四)旅游环境保护措施不完善旅游生态环境既是旅游产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旅游业竞争力发展的物质基础。旅游业的产业竞争力持续提高的依托就是能可持续利用的旅游环境。然而由于长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使用以及我国旅游业的超常发展,使得旅游环境保护状况处于危险的地步

15、。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我省许多旅游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均出现程度不同的环境退化问题:水体污染,水土流失加重,植被覆盖量下降,动植物有效保护范围不断缩小。目前各地区基本上没有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旅游地的建设开发既缺乏科学指导,又缺乏合理监督。加上我省大多数旅游者与管理者的环保意识不强,不文明现象层出不穷,致使稀有的旅游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五)环京津贫困带的存在在北京和天津周围,环绕着3798个贫困村、32个贫困县,272.6万贫困人口的“环京津贫困带”,像这样在距离首都不到100公里的区域内还存在着大面积贫困化地区的现象,在世界上也极为少见。在京津繁荣发展的背后,是环京津地区触目惊心

16、的贫困,其中,河北省环京津贫困带24县的人均GDP、县均地方财政收入仅分别为京津远郊区县的1/4和1/10。与西部地区最贫困的“三西地区”处于同一水平,有些指标甚至比“三西地区”还要低!这会对京津冀地区的现代化和生态安全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从旅游角度看,环京津贫困带主要集中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燕山与太行山区域。大规模贫困带的存在,不仅严重制约着当地旅游投资与开发,而且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保育,从而严重影响着我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六)旅游行业管理不够完善旅游是一个由金融、烟草、房地产、交通运输、信息、文化娱乐、媒介传媒等多个部门构成的复杂的经济系统,决定了旅游业发展将依靠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和完整的市场体系来完成。目前,我省旅游产业是政出多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