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爱中差生》-公开DOC·毕业论文

上传人:zhuma****mei2 文档编号:136018452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厚爱中差生》-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厚爱中差生》-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厚爱中差生》-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厚爱中差生》-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厚爱中差生》-公开DOC·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厚爱中差生》-公开DOC·毕业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厚爱中差生厚爱差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因为他们更缺少辨别能力。所谓差生也就是后进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优生则相反。而介于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则为中等生。由于中差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差生更差。而不容忽视的是:优生毕竞是少数,中差生却是学生群体中占压倒多数的芸芸众生。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应属于为

2、少年儿童身心两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为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和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全面地打基础的教育。素质教育主要的标志是: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由此看来,教育者如何对待中差生问题,中差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应该说不存在面向优生的问题,故而面向全体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面向中差生。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差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差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许多在校的优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谓在校时的差生,倒还表现出了创造性。这说

3、明:唯有坚持“面向全体”,特别是面向中差生才是切切实实的素质教育。不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哪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寻找一下中差生的原因(排除弱智儿童),是多方面的,普遍的认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求自己不严格。为什么会这样呢?客观的原因是小学生本身就有的个别差异所至。有些人为的因素是:由于犯有某个缺点而遭老师严厉责问而自我调节力差产生厌烦情绪;或由于老师的误会蒙受过“不白之冤”产生心理失衡而自暴自弃和逆反;或由于家庭的负作或面对社会阴暗面时缺少应有的正确引导而形成不

4、良习性,等等。笔者认为,厚爱中差生,首先应有辨证的观点:一、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中差生。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即积极因素)和缺点(消极因素)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二、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应当纵向地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三、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应有平常的心态: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对待中差生时应该具有

5、自我调控的能力。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如果在中差生身上做到“真诚”对他们,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一定会促进中差生的进步和发展。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者对中差生厚爱定会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差生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只要我们教育者有耐心和细心。1耐心是中差生促进工作的基本条件。把教育的敏感点放在学生的优点上,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责任感。教师引导学生意识到到自已的长处和责任。这样才能使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荣辱感,唤起学生自我教育的觉悟。耐心,再耐心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必不可少的条件。2细心是中差生促进工作的精髓:他们身上往往存在着许多的“闪光点”这就要求班主任工作要细心,细致观察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善于发现他们身上即使十分微弱的“火星”,要善于把这一“火星”燃成“火苗”“火团”,从而燃起特殊生进取的热情。因此,教师要创设教育情境,使他们身上的优点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样不仅能引起老师、同学们的注意,更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自弃的心理。发扬他们的长处,鼓起勇气,不断进步。要做到细心,要求我们老师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要善于从“细微”处见精神,要能够拨末尘雾发现“珍宝”。如果是孰视无睹,或是昏头昏脑,那是看不出什么东西的。要细心发现问题,才能切实解决问题。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