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3年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 专题20 自然灾害与防治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017951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3年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 专题20 自然灾害与防治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省2013年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 专题20 自然灾害与防治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省2013年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 专题20 自然灾害与防治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省2013年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 专题20 自然灾害与防治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省2013年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 专题20 自然灾害与防治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3年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 专题20 自然灾害与防治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3年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 专题20 自然灾害与防治 新人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20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考情展示高频考点考情扫描地质灾害2012年安徽文综卷34题第(3)问,2012年福建文综卷40B,2012年课标全国文综卷43题气象灾害与水文灾害2012年山东文综卷33题,2012年安徽文综卷34题第(2)问,2012年浙江自选模块12题真题试做12012安徽文综,34(2)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材料一:近些年,“千湖之省”湖北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材料二: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出口量增加很快,武汉钢铁厂计划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到广西沿海防城港市。19902009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区

2、域差异针对图示区域洪涝灾害隐患,列举宜采取的主要措施。2(2012山东文综,33)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问题。(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考向前瞻1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命题,通常以某一种具体自然灾害切入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影响和防治措施等。命题背景涉及区域图、模拟图或时事材料等,问题针对性强,考查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知和分析能力及对实际问题的关注和迁移运用的能力2复习时,应形成对某一类灾害问题的分析能力,关注世界上新近发生的自然灾害,注意尝试用有关理论阐释常见自然灾害。热点突破一、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1自然灾

3、害的类型四大圈层中的物质运动和异常变化分别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灾害。(1)大气圈中有热带气旋、干旱、寒潮、暴雨、雪灾、霜冻等气象灾害。(2)水圈中有洪涝、风暴潮、内渍等水文灾害。(3)岩石圈中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4)生物圈中有病害、虫害、鼠害等生物灾害。2自然灾害的分布全球自然灾害在空间上呈现带状分布,称为自然灾害带,主要有两大自然灾害带。灾害带主要的自然灾害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火山、地震、台风、海啸、风暴潮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水旱、风暴潮、台风,山地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3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灾害灾害成因在我国的时空分布主要危害洪涝长期降雨积水淹没低

4、地或江河,洪水泛滥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春季在珠江流域,夏、秋季在江淮地区和北方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作物减产;影响交通;有的会危及人民的生命干旱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少华北地区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台风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每年的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海南、福建、浙江等省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寒潮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由东北到海南依次变弱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4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

5、质灾害灾害成灾原因基本知识基本特点危害地震内力作用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地面震动震级: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烈度:衡量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程度,主要取决于震级,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等有关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大、突发性强在地震波的冲击下发生建筑物破坏、倒塌,并由此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滑坡外力作用(斜坡重力作用)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和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破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道路,造成人员伤亡泥石流山区爆发饱含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

6、沟谷坡度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5我国六个灾害带灾害带范围灾害种类危害海洋灾害带东部和南部海域台风、风暴潮、赤潮对海洋渔业、石油平台、船舶、港口造成灾情东部沿海灾害带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场造成灾情东部灾害带地势第三级阶梯洪涝、旱灾、病虫害、霜冻、地震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中部灾害带地势第二级阶梯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对农业、交通设施与建筑物造成危害西北灾害带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地区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畜牧业造成灾害青藏高原灾害带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暴风雪

7、、地震、寒潮、雪崩对畜牧业造成灾害【例1】(2012陕西西工大附中模拟)2011年3月11日11时46分日本东部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2月22日12时50分(当地时间)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发生里氏6.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仅4千米,造成多人伤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分析两国地震频发的原因。列举地震可能带来的次生灾害。(2)分析说明此次新西兰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大的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地震的原因、次生灾害、人员伤亡的原因。日本和新西兰均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新西兰此次地震震源很浅,又发生在第二大城市中,人口密度大,发生

8、时间又正值上班、上学、经商、购物的高峰期,人员流动量大,导致人员伤亡大。答案:(1)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新西兰地处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两地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海啸、滑坡、泥石流等。(2)震源浅,破坏力大;正值上班、上学、经商购物的高峰期,人员流动量大。方法技巧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受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复习时,要结合自然灾害的成因及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找出规律,以加深理解和记忆。例如滑坡、泥石流都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主要分布在山区(西南地区、青藏高原东南部);沙漠化的形成与干旱气候有密切关系,因此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

9、鄂尔多斯高原、宁夏、河西走廊);东北平原由于纬度高,又紧靠冬季风源地,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因而都成为低温冻害的多发区。我国有些地区,由于出现自然灾害较多而成为自然灾害多发区。因为自然灾害之间有相互联系的特点,因此,某一地区多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是由一种主要的自然灾害而引发了其他的自然灾害,从而使得多种自然灾害同时发生。因此,抓住该地区的地形地势、海陆位置、气候等特点,就能分析出该地区易发生哪些自然灾害,原因是什么。例如华北地区,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寒潮、沙尘暴、洪涝、农作物病虫害等。华北地区地处我国北方,属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夏季风的强弱不定,而使得降水的年际、年内变化都很大,因

10、此,旱涝灾害频发,再加上距冬季风发源地较近,地势平坦,因此,冬春季节强劲的冬季风带来了多种灾害。所以,这些灾害主要是以气象灾害为主造成的。热点突破二、防灾与减灾措施1自然灾害的防御(1)非工程性防御措施: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公众减灾教育等。(2)工程性防御措施: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3)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区别与联系区别:“硬件”和“软件”的差别。联系:二者在防灾、减灾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起到最好的防灾效果。2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1)地震是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

11、,做好震前准备,掌握震中的避震方法,震后进行相关的自救与互救,可减少自己及周围人在地震中的伤亡,具体方法图解如下:(2)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有关,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做好防洪准备,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非常重要,具体如下:【例2】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下图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解析:在四川盆地边缘山区,暴雨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2、答案:滑坡、泥石流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方法技巧其他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1)龙卷风、台风、飓风中的自救在接到龙卷风预报时,要立即躲进地下室或坚固的混凝土建筑中隐藏起来。如果在室内,适当将窗户留出一些缝隙,平衡建筑物内外压力。如果在野外开阔地,可就近找低洼地伏于地面。(2)滑坡、泥石流中的自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泥石流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躲避。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以及

13、河道弯曲汇合处。(3)洪水中的自救洪水发生时,应抓住高处坚固的漂浮物。分析如下图:1(2012安徽芜湖一中模拟)下图为“某国七级及以上地震震中分布示意图”。描述该国七级及以上地震震中分布特征,并简述其原因。2(2012湖北宜昌调研)材料:2011年6月2日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西、湖南、湖北局部地区旱情严重,相关部门指导抗旱救灾工作。6月3日至7日、9日至11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西、湖南、湖北局部地区旱涝急转,两轮强降雨袭击,暴雨引发的灾情较为严重。读上述材料分析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的原因。3(2012湖南十二校联考)读“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1)

14、图中甲、乙、丙三种气象灾害分别是什么?(2)综合示意图分析判断该地区最有可能是我国什么地区,试说明理由。4(2012山东济宁一模)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北海道岛是日本第二大岛屿,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山地约占总面积的60%。2012年初,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强盛,北海道地区遭受极寒和暴风雪天气袭击,部分地区积雪厚度达4米多。材料二:日本北海道冬季降雪量分布示意图。(1)指出北海道雪灾最严重的地区,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当地暴雪在春季可能引发哪些次生灾害?5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中国部分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分布示意图(1)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2)分别说明A、B地区地质灾害

15、类型及其成因。(3)C地区为什么多洪涝灾害?参考答案命题调研明晰考向真题试做1答案:修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大堤,治理河道等;山区: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湖区:退田还湖;城市:完善排水系统;农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法治水,加强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参加水灾保险等。解析:图示区域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泥沙易淤积、水流不畅,易出现洪涝灾害。可针对不同地区采取相应的措施。2答案:(1)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2)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解析:第(1)题,首先根据图中经纬网判断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属于长江流域,再结合我国雨带推移特点判断。第(2)题,结合A、B两地的地形、地势特征差异,以及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等方面,从造成洪涝灾害的原因差异方面进行分析,可总结得出措施。创新模拟预测演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