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教育目的》-精选课件(公开PPT)

上传人:zhuma****mei2 文档编号:136017653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0教育目的》-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00教育目的》-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00教育目的》-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00教育目的》-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00教育目的》-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0教育目的》-精选课件(公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教育目的》-精选课件(公开PPT)(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第二节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第六讲 教育目的,案例分析:尹健庭事件,株洲老师尹健庭因“读书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的言论失去了工作。2006年记者采访了已返回株洲并重执教鞭的尹健庭,他坦言,自己当时在表达方式上过于露骨,但这也不是自己的本意。 53岁的尹健庭,1993年调至株洲市二中。尹健庭教学过程中发出“读书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的“怪论”,2001年4月,一媒体率先以某重点中学一语文老师这样讲入学教育课 读书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为题作了报道。一时间,尹健庭成为当地乃至全国的新闻人物。 2001年8月31日,株洲市教育局作出了“株洲

2、市(含五县市区)内的所有学校不聘尹健庭当教师”的决定。为此,尹健庭将教育局告上法庭。2002年8月8日,株洲市中级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撤销株洲市教育局的处理意见。虽然如此,尹健庭仍然无法在株洲的学校谋到工作。,读书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自2001年8月后,尹健庭就开始了自己的求职历程。尹健庭相继到青岛、北京、广州等地求职,但由于诸多原因,要么没干多久,要么不成功。后来,尹健庭受聘于潇湘双语实验学校任教至今,这是一所由“台湾博爱文教基金会”投资数千万元在株洲县建立的民办学校。 尽管过去了整整5年,但谈起那段往事,他仍然深有感慨。尹健庭说,对于引起最大争议的“读书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自己当时在表达方

3、式上过于露骨,但这也不是自己的本意。当时,他只是想将一些更为实际的道理告诉学生,以激发学生发奋读书。为自己读书和为国家作贡献并不矛盾。,读书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一、我国教育目的,(一)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 1957年: “三育两有” 1958年:“两有”,建国后对教育目的的第一次明确表述 1985年:“四有、两爱、两精神” 1986年:“三育四有”,义务教育法中关于义务教育的目的作了表述:“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首次把全民素质纳入教育

4、目的),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两必须、三育” (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1、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2、坚持培养劳动者; 3、坚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但不是平均发展),强调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二)我国的教育目的基本精神:,(三)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

5、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要求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2.要求学生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普通中小学的任务和培养目标,(一)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 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 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打好基础。 特点:基础性、全面性和全体性,(二)普通中小学的培养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 “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

6、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五)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回顾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旧式分工是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基本思想,大工业机器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可能,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一是人的身体或精神的全面发展,含义,身体:生理结构、各个系统和机能 精神:智力、品德、审美能

7、力,三是指人的身体或精神的充分、自由的发展,二是指具有全面工作能力的人,(三) 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的基本构成,全面发展,是使学生各方面素质都能获得正常、健全、和谐的发展。学生的脑力与体力、做人与做事、继承与创新、学习与实践同样不可偏废。 全面发展生动活泼地发展主动地发展,德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培养成相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其智力才能的教育活动。 体育,是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体质,发展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 劳动技

8、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教育。,(六)素质与素质教育,素质的第一种含义主要是生理性的,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 素质的第二种含义具有教育学意义。指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性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 素质教育:即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国民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心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教育者的基本态度应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 全面性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并不等于平

9、均发展,更不等于学生学习成绩门门优秀。 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发展。素质形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内化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是依照个体遗传特点,提高一部分人某些方面特殊知识、能力的教育。它既强调全面发展,也主张建立在个人遗传素质基础上的合理的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所有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它与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全面发展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手段或途径,即通过全面发展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深化;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

10、础。,二、教育目的是什么,(一)什么是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特征: 是一种预期的要求、设想或规定 关注的是个体的总体发展规格 反映了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基本要求 通常是以教育观念或教育思想为其表现形式,(二)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方向。 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培养目标是不同级别、

11、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教育的具体目标。它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进一步具体化。,教育方针(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 教育目的(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 培养目标(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教学目标(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三)教育目的功能,教育目的的功能指教育目的对实际教育活动所具有的作用。 教育目的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定向功能 对教育的社会性质、对人的培养、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对教师教学方向的定向作用。 2、调控功能 通过确定价值方式、通过标准的方式、通过目标的方式进行调整。 3、 评价功能 对教育变异情况的判断与标准、对教育

12、效果的评价。,三、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教育思想家们的不同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1、社会依据 2、人的依据,社会依据 一是要根据社会关系(建立在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的各种关系社会生产、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利益关系等各种关系的总称)现实和发展的需要; 二是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人的依据 教育目的不仅要依据社会现实及其发展来确定,同时也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来确定。,(二)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2、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1、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即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 特征:主张

13、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本。强调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确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把个人看成是与社会相对立的独立要素,认为社会历史和发展就是个人自我实现、自我确定、自我发展的历史。强调个人与社会关系中的主体性和自我价值方面。而忽视了个人的社会本质。,代表人物: 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爱伦凯 评价: 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它倡导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等一定的合理性。但教育目的如果只是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要以个人价值来体现,社会的完善通过个人的完善才能实现,那么,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在社会发展中带有明显的片面性。,2、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

14、的的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的价值与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是相对应的。它把满足社会需要作为教育的根本价值。这种观点认为,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离开社会需要,教育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特征: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本。强调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把社会及其发展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认为个人的行为完全受社会决定。忽视个人个性的存在。,代表人物: 孔德、迪尔凯姆(又译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等 评价: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惟一化,这就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极易导致教育对人的培养的严重束缚和压抑。,3、价值取向中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确认, 就一个社会整体教育目的而言,在价值取向上要把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把重视人的价值和重视社会价值结合起来。把人与社会发展的互依性、互动性、互利性作为教育目的的基本价值取向。, 就价值取向的实践过程而言,应予以动态的、发展的把握。使两种教育价值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统一于教育目的或教育过程。 就价值实现的实践着眼点而言,要落在人的发展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