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的论文应当包括以下几部分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36017502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篇的论文应当包括以下几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篇的论文应当包括以下几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篇的论文应当包括以下几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一篇的论文应当包括以下几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一篇的论文应当包括以下几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篇的论文应当包括以下几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篇的论文应当包括以下几部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篇完整的论文应当包括以下几部分: 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致。1.标题论文标题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词来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容的逻辑组合,尽可能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省略词,字符,代号,符号和公式等.论文标题一般不超过30个字.2.作者这里应给出作者和所在单位的名称。如果是毕业论文,还可以说明指导教师的。3.论文摘要摘要即摘录要点,是对论文容的简短述,提示论文的主要观点,见解,论据或概括地简单介绍论文的主要容.摘要文字要简明,确切.论文的中文摘要一般以200400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指用来表达论文全文主题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供资料查询之用.每篇论文的关键

2、词一般选取35个词语.5.正文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也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其功能就是:展开论题,分析论证.正文的容就是深入分析文章前言提出的问题,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进行分析论证。正文撰写必须做到实事,客观真切,准备充分,思维逻辑清晰,层次分明,通俗易懂. 论文正文部分需要包括前言、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结果与分析、结论等几部分容。其中,、前言前言是论文的起始部分,主要是用来简要说明研究问题的容,目的,方法和意义,阐明全文的主要观点(文章论点)。、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论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文献综述可以放在前言后面作为独立的一个章节,有时也可以放在前言中,作为前言的一部分。、研究设计研究设计

3、也是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是理工科论文,研究设计部分需要说明本论文的设计思路、主要方法和过程。如果是文科论文,则需要说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总之,研究设计就是要说明你用了什么方法和步骤来解决你的研究问题。、结果与分析结果与分析是对研究的数据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这部分是论文的精华部分,在呈现研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时要注意逻辑性。、结论结论部分需要简要说明从该项研究结果取得的正确观点、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推广前景。6.参考文献为撰写论文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称之为参考文献。论文撰写过程中,凡引用前人或他人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在文中出现的地方标明,并在论文末尾的参考文献中列出。7致

4、最后需要对支持或帮助你完成论文的单位、老师、同学、家人、朋友等表示感。 中华预防医学会自由基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2012年夏季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医学动物实验是生物医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手段,其研究对发展生物医学和增进人类健康至关重要。但动物实验研究让许多实验动物受到了伤害和痛苦,甚至丧失生命,这与生命伦理学尊重、行善、不伤害及公正的基本原则相冲突,与尊重和善待生命的宗旨相矛盾。对于医学动物实验所引发的伦理学问题、争论甚至冲突,可通过以下途径与策略来缓和与化解:促进生物医学与生命伦理学的良性互动与合作;遵循3R原则,科学、人道地实验;维护实验动物福利;充分发挥伦理委员会保护实验动物的作用;完善实验

5、动物伦理规与法律制度;共享动物实验数据。以此实现生物医学研究与伦理道德文明同步、协调、和谐发展。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年08期文艺复兴运动和近代自然科学的重要影响之一,乃是唤醒了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得到了空前的体现。而在“二元论”思维下,象征感性的自然和生命逐渐丧失了其作为存在固有的价值,并被这种认知方式建构为人类的工具。此后,对自然、环境、动物的征服和利用构成了人类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坚守生命价值阵地的呼声在这样的胜利中很是微弱。二战后,更多的人对这种认知方式进行了反思和批判,提出要从伦理角度解决由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各种现代危机,承认并通过法律手段保护非人生命存在的价值就是其一。但通过

6、法律手段对动物进行保护的历史并不长,直到20下半叶,动物法在西方国家才有了长足的发展。亚洲的日本、国、新加坡和中国的、地区也都在20世纪完成动物保护法的制定工作。中国大陆目前仍没有一部关于非野生动物福利的综合性法律。地区与大陆有着相似的自然条件,又两者秉承同根同族之中华文化的人文条件,此对大陆亟需面对的相关立法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的参考价值。早期,地区经济、环保、农业等部门对动物(主要是野生动物)的生存、健康等基本权利的“立法”保护工作也颇有建树,但由于其指导思想主要源于传统的西方伦理和法学理论,动物并没有就此获得个体的法律和道德地位,对动物事实上的保护便等同于对资源的保护。六七十年代,伴

7、随经济增长和都市化转型过程,地区环境面临着极大的破坏。民众生命意识低落,随意弃养宠物使得流浪动物泛滥,最终危及公共安全和环境卫生;政府多年捕杀作业和野生动物保育工作不力,也引起岛和国际动保团体的关切。为消除经济制裁压力,兼顾国际形象、安抚动保团体,也为顺应世界潮流,“行政院”农委会于1993年成立专案小组起草动物保护法,1998年经“立法院”三读通过。该法保护对象为人为管领的脊椎动物,包括宠物、经济动物和实验动物,“立法”精神为“尊重动物生命及保护动物”,这意味着社会在法律上承认了动物的主体地位。但实际上,无论是法条容比例,还是从政府施政重点来看,保护90%偏向宠物,且以“狗”为重心。这不仅映

8、射了地区动物福利法“立法”的契机,同时也暴露出其“立法”精神于法律施行过程中的妥协。之后,因为既有文化习惯因素在法律实践上的负面阻力,主管部门相继公布多项法规和行政规定,不断完善该法。该法施行十三年里,经历八次修法。历次修法过程中,都针对社会上屡禁不止的虐待动物事件不断提高罚则,并于第五次修法规定对虐待动物致死和重度伤残者处以一年以有期徒刑。第六次修法工作是地区动物保护工作性质由初期的“反虐待”仓促转向“动物福利”的一次修法。去除和修改歧视性模糊性语言和定义的同时,对宠物、经济动物和实验动物的福利作出进了一步的规定。在西方圣经文化中,权利的概念特别是人权思想的深入,是动物权利运动产生的根本基础

9、。动物保护法的哲学基础首先来源于动物解放权利论、生命中心论。辛格的动物解放以功利主义伦理学为基础,以动物具有感知能力作为存在拥有道德地位的标准,以公平和效益为原则。主对凡有生命者之利益都应平等考量,都拥有被人道对待的权利。雷根认为,我们享有权利的依据是每个人拥有相同的、没有程度区分的“天赋价值”。辛格和雷根都认为,我们对动物的利用是一种压迫制度造成的。史怀泽的“敬畏生命”原理认为,每个生命都拥有生存的“生命意志”,人必须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样敬畏所有的生命。其次是中华文化中的儒释道思想以及意识对动物保护法“立法”宗旨和条文容的有益渗透、补充和调整。儒家在天人关系的思考上达成了“天人合一”的认

10、识,进而形成“仁民爱物”、“取之有度”的物我关系的认识。佛教世界观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而化,人与动物同质异形。因此佛教主众生平等、万法皆佛,且主积极救助动物的护生实践。盛行的“人间佛教”更是注重“净化社会、建立人间净土”的现世修为。道家哲学则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万物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由“道”观世界,物无贵贱;因此,道家反对一切以“人”的需要伤害其它生命(甚至生态)的实践活动。该法施行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动物保护法体系;建立了动物利用相关的行业规;提供了网状分布的动物保护保障设施系统;制定了较为先进的动物福利检查员核查机制;提高了民众尊重动物生命的意识。同时也存在

11、一定的问题:社会秉承中国传统文化,民众虽普遍同情非人生命,不似西方文化曾视人为动物存在之目的,但毕竟中国人本文化中关怀动物生命之观念隐而不显,消极有余积极不够。因此,社会温和的弱人类中心主义立场在最初对经济动物和实验动物的保护存在一定的社会争议,同时动物保护法对某些社会礼俗习惯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除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的不同群体认知之外,一定社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当地人口数量和素质、地区地理特征等客观条件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另法律本身也存在具体福利标准不明确和实际保护围有所妥协的情况。“尊重动物生命,保护动物”是世界文明发展演变的趋势,也是现代国家提升人道水平的标竿之一。我国大陆地区在积极推动立

12、法保护动物工作时,应结合大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逐步予以完善。还原【关键词】地区;动物福利;道德权利;仁民爱物;戒杀护生; 1 任铃.地区环境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意识动因分析J.理论界.2010(06) 2 宁.20世纪动物保护立法趋势及其借鉴J.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3 缪方明,于姝.人间佛教发展考察J.学研究.2009(03) 4 任铃.环境运动的变迁与延续J.理论月刊.2009(07) 5 徐雅芬.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的回溯与展望J.国外社会科学.2009(03) 6 国梅,卿希泰.论道教对民间信仰的影响J.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 7 道进.

13、生态伦理学的四大哲学困境J.师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 8 何建明.人间佛教的百年回顾与反思以太虚、印顺和星云为中心J.世界研究.2006(04) 9 王干,万志前.动物权利与生态保护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10 严火其,朱跃钊.中国古代环境伦理的理论与实践J.江海学刊.2005(01)更多中国图书全文数据库共找到 11 条 1 文斌,著.西方动物解放论与中国佛教护生观比较研究M. 人民, 2010 2 (美)彼得辛格(PeterSinger)著,莘译.实践伦理学M. , 2005 3 (英)考林斯伯丁(ColinSpedding)著,卫国翻译

14、.动物福利M. 中国政法大学, 2005 4 (英)R.W.费夫尔(R.W.Fevre)著,丁万江,曾艳译.西方文化的终结M. 人民, 2004 5 (美)彼得辛格(PeterSinger)著,祖述宪译.动物解放M. , 2004 6 (美)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AlasdairMacintyre)著,龚群译.伦理学简史M. 商务印书馆, 2003 7 何怀宏著.公平的正义M. 人民, 2002 8 (日)岩佐茂著,立新等译.环境的思想M. 中央编译, 1997 9 高晨阳著.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M. 大学, 1994 10 (法)史怀泽(Schweitzer,Albert)著,泽环译.敬畏生命

15、M. 社会科学院, 1992动物实验是生物医学研究中必须采用的手段,对生物医学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实验动物伦理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对动物实验的伦理学争论及实验动物伦理问题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立法状况、实施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实验动物的生命,如何科学、合理而人道地使用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研究,如何加强并改善我国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工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强调了生物医学研究与实验动物伦理必须协调发展,才能使实验动物更好地服务于科技进步、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中国医学伦理学,Chinese Medical Ethics,编辑部,2010年03期特别是在人与动物关系的矛盾和冲突,不仅起源于当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跃发展,也起源于人类对人与动物关系认识的“统治”或“征服”等主导观念,国外生态哲学和伦理学研究中关于对动物行为的伦理讨论,以及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突出理论和实践的生态文明自觉,人与动物关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