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元代杂剧专题》-精选课件(公开PPT)

上传人:zhuma****mei2 文档编号:136017140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元代杂剧专题》-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17元代杂剧专题》-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17元代杂剧专题》-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17元代杂剧专题》-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17元代杂剧专题》-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元代杂剧专题》-精选课件(公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元代杂剧专题》-精选课件(公开PPT)(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杂剧专题,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盖元剧之作者,其人均非有名位学问;其作剧也,非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之意也。彼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卑陋,所不讳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其间。故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无不可也。”,第一节 元杂剧概说,一、元杂剧的定义 宋杂剧-由官院演出,“官本” 金院本-由民间演出,“院本”,以调笑为主的小戏。 十三世纪上半叶蒙古灭金前后,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而形成的戏曲艺术。以北方流行的曲调演唱

2、,故又称为北曲或北杂剧。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戏曲艺术已进入了完全成熟的阶段。 “有百川汇海之势”(盐谷温元曲概说),二、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初兴于金末元初(1234年左右),元至大德年间(公元1265-1307年)日渐繁荣。 1、人民反抗民族奴役和高压统治,需要用新的文艺形式宣泄愤懑。(倾吐郁愤的艺术,以演唱为主) 2、汉族知识分子阶层失去了缙绅之途,视杂剧创作为安身立命之所,形成专业作家群。 时人分九等,儒士居九,低于娼妓,仅优于乞丐。作家为谋生而创作杂剧,也是对传统士人追逐功名和文章道路的叛逆。“皆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流连光景。” 3、市民阶层娱乐的迫切要求。“勾栏瓦肆”涌现,艺人职业

3、化,演出商业化。 4、元蒙贵族爱好歌舞伎乐,放任歌舞、杂剧的流布。,三、元杂剧的结构体制 1、表演程式 中国戏曲是极富民族特色的综合艺术,熔诗、乐、歌、舞以及说白、武技等多种艺术于一炉。元杂剧主要通过唱、念、做、舞等一系列表演手段,在舞台上再现历史和现实。 范例:感天动地窦娥冤(27-56),唱-曲词:主要用于唱,是融合诗词和讲唱文学的新诗体。 念-宾白:即人物对话。“云”。定场白(自报家门)、对口白(对话)、带白(在唱的过程中夹杂的说白)、背白(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独白) 做-科范:指人物虚拟性的动作和表情。“做*科”(做叹科、做悲科、做相见科、做谢科、做哭科、做倒科、做勒卜儿科、做拿绳科)

4、舞-指舞蹈、武技 中国戏曲又说又唱的特色,区别于西方的话剧、歌剧,相当于今天的歌舞剧,具有抒情、写意、载歌载舞和时空自由变换的特点。,2、剧本结构 “一本四折”“折”-指音乐组织的一个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自然段落。情节高潮往往在第三折。 “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 “题目、正名”剧本末尾用二句或四句对偶诗来结束全剧,并概括全剧内容。前半部分为“题目”,后半部分为“正名”。(剧名多取自末句)如: 秉鉴持衡廉访法题目 感天动地窦娥冤正名 孙仲谋独占江东地 请乔公言定三条计题目 鲁子敬设宴索荆州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正名,3、剧本类型 旦本和末本 规定每折戏在演出时只能限用一个宫调的曲牌组成的

5、套曲来演唱。每本戏只有四个宫调,四折戏只能由一个演员演唱到底,其他角色只有说白。由女主角演唱的即“旦本”,由男主角演唱的叫“末本”。 窦娥冤旦本 单刀会末本,4、角色类型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末男演员:正末(主角,主唱);外(副)末(配角);冲末(最先上场);细酸(读书人) 旦女演员:正旦、外(贴)旦、捈旦(反面,不正派) 净粗暴、勇猛、社会地位低的喜剧角色,重要的反面角色,男女均可。 杂前三类以外的其他人物。孤(官员)、孛老(老头子)、俫儿(小孩儿)、邦老(强盗),元明间作家夏庭芝编青楼集专载一百余名女演员情况: 珠帘秀:“杂剧为当今独步” 天然秀:“闺怨杂剧为当时第一手” 顺时秀:“杂剧为闺

6、怨最高” 李芝秀:“记杂剧三百余段” 赵真真:“善杂剧,有绕梁之声” 李娇儿:“小天然” 燕山秀:“旦末双全”,四、元杂剧作家简况 剧作家钟嗣成录鬼簿汇录剧作家传记 “鬼”门第卑微,事业卑微,身份卑微;得罪圣门,反叛权威,做人间鬼,与自诩为人的权豪作对。 “余亦鬼也,使已死、未死之鬼,作不死之鬼,得以传远,余又何幸焉。”,元代成宗、大德以前的时期,是元杂剧发展的前期,也是元杂剧最为繁盛的时期。这个时期的著名作家除关汉卿、王甫实以外,成就卓越的,还有康进之、高文秀、纪君祥、马致远、白朴、杨显之、石君宝等,作家辈出,作品繁多。 以写水浒戏见长的作家:康进之、高文秀。 以写历史戏见长的作家:纪君祥、

7、马致远。汉宫秋 以写爱情与家庭生活题材见长的作家:白朴、杨显之、石君宝。 以写神话剧见长的:尚仲贤、李好古。 第一部讽刺喜剧:郑廷玉的看钱奴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讽刺喜剧,在戏曲史上占很高地位。,汉宫秋,第一节 关汉卿,一、关汉卿的生平和作品 元初期最为杰出的作家。录鬼薄把他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之首,太和正音谱说他“初为杂剧之始”,都说明了他对杂剧这一新体制的创作,起过重要的作用。从关的杂剧作品的思想艺术高度成就和影响来说,也可以说他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之一。 关汉卿,名不详,号已斋叟,大都人。录鬼薄说他为“太医院尹”,但元朝太医院无“院尹”其职,可能为医户之误,也属太医院管辖。,二 、关汉卿杂

8、剧的思想内容: 揭露当时社会黑暗和统治阶级残暴昏庸的作品,有窦娥冤、鲁斋郎和梦蝴蝶等。 关汉卿杂剧的另一内容,是描写妇女的悲惨生活。关汉卿现存的杂剧,大部分以妇女为主人公,如调风月、拜月亭、谢天香、金线池等,最有名的则是救风尘和望江亭。 总之,关汉卿用他的现实主义巨笔,描绘出元代统治阶级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使我们看到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更可贵的是,他并不仅仅以揭露现实为满足,而且更注重于鼓舞人们站起来同黑暗的现实进行斗争。,三、窦娥冤 这是关汉卿写的最出色的剧本之一,也是元杂剧中的佼佼者。这部作品无论就其反映的社会意义、历史深度,还是其艺术表现的高度技巧,都是值得后人借鉴的一部成

9、功的古代剧作。这部剧作大约成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以后,是关汉卿晚年的作品。 故事情节 窦娥冤的主题思想及深刻意义 窦娥的形象塑造: 悲剧性格的发展: 悲剧性格的两个基本特征:(1)自觉的伦理精神(窦娥悲剧性格的第一特征);(2)刚烈不屈的斗争精神(悲剧性格的又一特征),在无情揭露现实的同时,渗透着浓郁的浪漫气息。 尖锐的戏剧冲突与浓郁的抒情相结合。 结构严谨,剪裁巧妙。 语言简洁而富于性格化。,窦娥冤艺术特色,四、关汉卿戏剧的艺术成就,关汉卿是一位精通音律,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实践的剧作家。他能充分利用元杂剧的长处与特点,驰骋自己的艺术天才。他的一些优秀作品的艺术魅力,许多世纪以来仍然激励着广大

10、人民的心弦。 首先,在繁复的生活素材中选取最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和事件,深刻地概括现实的本质,表现作家自己的美学理想。 其次,关汉卿的卓越艺术才能也表现在他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他的笔下,社会各阶层人物都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再次,在剧情的发展,节目的安排上,关汉卿的剧作也是颇具匠心的。剧作创作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表现戏剧的冲突。 最后,关汉卿的文辞向来被称作“本色当行”,成了元杂剧的代表,达到了与北曲的高亢激越的特点融洽配合。,第二节 王实甫与西厢记,一、西厢记的故事演变和王实甫的生平及作品 西厢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以多本杂剧表演一个故事的多本杂剧。它代表了以爱情为题材的元代杂剧的最高成

11、就。 西厢记所写的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最早来源于唐元稹的会真记,北宋时秦观、毛滂、赵令 又把这个故事翻为调笑转踏及商调蝶恋花鼓子词,使这个故事得到进一步的流传。到金章宗时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使故事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思想意义大为提高。这些都给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以很大影响。尤其是董西厢,对王西厢更有直接的影响。 西厢记故事情节:(1)“佛殿惊见”(2)“白马解围”(3)夫人赖婚(4)莺莺听琴(5)莺莺赖简(6)莺莺探病(7)堂前巧辩(8)长亭送别(9)一举中甲(10)排阻团圆。,二、西厢记剧主题思想 在主题思想与人物塑造上历来对王的西厢记有很高的评价。与董西厢对比,二者除基本情节相同外,王实甫还

12、作了更进一步的加工与提高,它抛弃了诸宫调中一些不合理的情节,堵塞漏洞,删减枝蔓,使人物性格的发展更为合情合理,矛盾冲突更为集中。 三、形象塑造 崔莺莺的形象的塑造:作者抓住了最富有表现力的细节莺莺的作假来刻画人物,突出了作品反映的主题。崔莺莺作为西厢记的主人公,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的典型形象的存在使这部古典诗剧具有了不朽的价值。而他塑造莺莺的创作经验,同样是我们可资借鉴的宝贵遗产。,四、西厢记的矛盾冲突与红娘,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大致写了三组矛盾。即老夫人同莺莺、红娘、张生的矛盾,莺莺同红娘的矛盾和莺莺自身的矛盾。而红娘又是这三组矛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人物,矛盾的解决无不依赖红娘的积极奔走,努力

13、。作者也正是从这些冲突中展示出红娘这个婢女的美好的内心世界。 红娘在西厢记的冲突中的地位就是冲突的中心,无一组矛盾不是由她积极参与从而得到解决的。而在这样激烈、复杂的冲突中。红娘形象中的真和美、美和善、美感和道德感的和谐统一又得到了体现和强调。,五、西厢记的艺术结构 六、西厢记的语言特色 是元代前期“文采派”的代表,曲辞优美 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段,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善于话用前人的诗词名句的意境。长亭送别,第三节 元杂剧后期作家的创作,一、杂剧的衰微与后期杂剧作家,其主要原因是: 活动中心南移,大多是南方或生活在南方的作家。本色当行,质朴的风格。 色逐渐减弱了。 思想统治加强了,统治者在统治过程

14、中认识到思想统治的重要性,加强了 想文化方面的统治,于是作品的战斗性也减弱了。 知识份子地位有所改善。 杂剧本身体制的限制。 后期杂剧作家大多是南方人或活动在南方的。在有作品传世的十余人中,成就较高的只有郑光祖、宫天廷、秦简夫等。,二、郑光祖,郑字得辉,平阳襄陵(山西临汾附近)人。录鬼簿说他:“立身方正,不妄与人交”,又说他曾作过“杭州路吏”。是一个曾在南方生活过的人。后期作家中,他的成就最高,名气最大,说他“名闻天下,声振闺阁,伶伦辈称郑老先生,皆知其为德辉也”。 郑光祖的剧作常用大段科白来发展情节,每一折无意中都拉长了,这是受南戏影响的痕迹,但他却并没有掌握好曲白相生的技巧,大段沉闷枯燥的

15、说白游离于曲文之外,并未起到好作用 。,第四节 元末南戏与琵琶记,一 、南戏的兴起和发展 二 、南戏的特点: 长于写爱情、婚姻及家庭问题的题材,剧情一般都比较曲折,悲欢离合,很吸引人。反映出广大人民,特别是城市平民的心愿。 南戏曲调比较婉转,演唱时有明显的南方口音。音乐伴奏以管乐为主。 一个戏没有固定的场次限制,可长可短。第一出一般由付末开场,说明演唱宗旨和全剧大意;从第二出起,生旦出场展开情节。 曲文演唱,可生可旦,也可由其它角色担任。,三、高明的琵琶记,琵琶记是在元末出现的一部著名的南戏作品。 琵琶记是高明根据民间传说,尤其是根据早期南戏赵贞女蔡二郎创作而成的。 琵琶记作者高明生活在南戏的

16、发源地温州。他既对传统历史文化有比较深厚的修养,又非常熟悉流行在故乡的南戏艺术。这与他艺术上的成功是分不开的。 琵琶记的曲文和念白都相当切合人物的身份性格,接近口语,又富于文采。主要人物的语言更多地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反映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四、拜月亭和南戏其它作品,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明以来被称为四大传奇,其中成就最大的,当推拜月亭。 拜月亭亦作拜月记,又称幽闺记,相传是元人施惠作。它是据关汉卿的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改编的。剧本写书生蒋士隆与妹瑞莲、尚书王镇之妻与女儿瑞兰两家在战乱中分散。瑞兰遇蒋世隆,在患难中结成夫妻,瑞莲在慌乱中为王夫人收为义女,结伴而行。但蒋、王这对患难夫妻被充满封建思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